-
公开(公告)号:CN11729374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437437.7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张线夹,所述耐张线夹包括本体和散热装置;所述本体的圆管为铝合金圆管;所述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3wt.%~0.8wt.%的Fe、0.20wt.%~0.75wt.%的Cu、0.01wt.%~0.05wt.%的B、0.01wt.%~0.10wt.%的Zr、0.02wt.%~0.06wt.%的Sr以及0.01wt.%~0.1wt.%的Re,余量为Al和杂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高强高导高耐热铝合金的散热耐张线夹,材料新颖,设计独特,结构简单,便于安装,生产成本较低,能够提供应力补偿,提高接触压力,解决应力松弛和接触不良的问题,同时增加了散热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5747906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99039.3
申请日:2022-11-28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腐蚀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腐蚀金属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腐蚀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基底层和形成于所述金属基底层表面的Ni‑Cr‑SiC复合镀层,上述防腐蚀金属材料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可在金属基底层上形成厚度较大、SiC含量较高的耐腐蚀镀层,以使得该防腐蚀金属材料表面质地坚硬平整、具有较高强度的同时,耐腐蚀性有极大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71621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10801.1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G01R19/145 , G01S5/06 , G01S5/04 , B64U20/80 , B64U10/14 , B64U20/87 , B64U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人机传感阵列的高压输电线路验电定位方法,涉及电力检测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验电定位过程的多类局限性问题。方法包括:设计十字梁并将其连接于无人机下方,在其四个端点处配置MEMS电场传感模块;操作无人机飞至输电线路的预设安全距离对应位置处,获取对应的初始电场值;基于初始电场值调整无人机的姿态,获取MEMS电场传感模块此时输出的感应电场值;计算无人机对应测点至输电线路的距离,以及无人机对应测点相对于输电线路的仰角;结合此时的电场测量值以及输电线路对应标准数据,进行验电测距判断,分析输电线路带电情况。本发明是一种非接触式、高精度的验电定位方案,提高了检修效率与应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24366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82765.X
申请日:2024-04-01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热干涉和波分复用的变压器油中多种特征气体检测系统,包含多个泵浦源激光器、多个波分复用器、多个光纤放大器、探测光激光器、光环形器、空芯反谐振光纤、滤波器、光电探测器、数据采集卡以及计算机;系统基于光热光谱原理,泵浦光和探测光通过波分复用器组合同时输送到空芯反谐振光纤中,泵浦光与特征气体分子相互作用产生光热效应后由探测光携带光热信号经光环形器进入滤波器中过滤掉残余泵浦光,最终光信号由光电探测器转化为电信号,并经数据采集卡采集后由计算机分析得到多种气体的浓度。该检测系统无需混合气体分离便可实现变压器油中溶解多组分故障特征气体的同时原位检测,具有快捷、灵敏度高、稳定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28637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431924.2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度、高导电、耐热的铝合金金具材料及其制备工艺。铝合金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0.3wt.%~0.8wt.%的Fe、0.20wt.%~0.75wt.%的Cu、0.01wt.%~0.05wt.%的B、0.01wt.%~0.10wt.%的Zr、0.02wt.%~0.06wt.%的Sr以及0.01wt.%~0.1wt.%的Re。本发明通过添加有特殊性能的元素,改善了合金本身的耐热性能,提高了电导率、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提高了断后伸长率,电导率大于等于58.5%IACS,抗拉强度达到150MPa以上;在150℃时的高温抗拉强度达到140MPa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936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415366.3
申请日:2025-04-03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电场与放电信号的绝缘子的检测方法及相关组件,涉及故障检测领域,包括获取检测设备经过各个杆塔上的各个绝缘子串时的感应电动势;基于各个感应电动势的幅值确定出现故障的绝缘子串;获取检测设备经过出现故障的绝缘子串上的各个绝缘子时的感应电压;基于各个感应电压确定出现故障的绝缘子。在绝缘子串出现故障时,感应电动势的幅值会有明显的变化,即确定好出现故障的绝缘子在哪个杆塔上的哪个绝缘子串上。出现故障的绝缘子的感应电压会有明显的变化,在定位到绝缘子串后确定出现故障的绝缘子具体是哪一个,进而定位故障,有效降低事故风险,保障电力系统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30905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269202.1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巡检测试设备,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在该设备中通信模块设置于控制器内部,用于传输声学成像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振动检测模块、近电报警模块、气体报警模块采集到的待检测数据至控制器;此时通过设置的多种模块,能够实现一次巡检过程中检测多个参数,避免了使用现有的巡检工具对多种参数进行巡检时,需要更换多种巡检工具,操作繁琐,且易出错的问题;近电报警模块和气体报警模块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声学成像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振动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由此可知,通过控制器与通信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避免使用人工定期巡检的巡检方式带来的巡检效率低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9127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30315.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腐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评估接地网材料耐土壤腐蚀的方法,包括:A)测量待测样品的总表面积,并称量待测样品腐蚀前质量m1;B)将所述待测样品竖直悬挂于土壤浸出液中,接通电源,进行测试;所述土壤浸出液根据目标土壤配制得到;C)测试结束后,取出待测样品,并称量测试后待测样品质量m2;D)根据公式(1)计算土壤腐蚀失重速率,评估待测样品的耐土壤腐蚀性能。本发明采用目标土壤浸出液,使得土壤环境更加真实;另一方面,通过外加AC/DC电流,使得接地网材料在额外杂散电流作用下加速土壤腐蚀,缩短试验周期。同时,本发明操作简便,评估效果可重复性高,适用范围广,能够模拟较大范围的杂散电流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35941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11730.3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材料表面形变强化处理装置,涉及金属材料表面强化技术领域,以解决加工后金属板材表层粗糙度显著加大的问题,具体来说,固定底座上设有滑块,固定底座通过滑块固定金属板材,旋转装置垂直设于固定底座的端面,伸缩装置设于旋转装置的顶部并与固定底座平行设置,以使旋转装置带动伸缩装置沿平行固定底座的方向转动,支撑装置设于伸缩装置的端部并与旋转装置平行设置,压力装置设于支撑装置的底部并与控制器连接,通过控制器实现压力的调整,旋转动力装置设于压力装置的底部并与控制器连接,打磨件设于旋转动力装置的输出端并与控制器连接,旋转动力装置通过控制器实现转动,并带动打磨件对金属板材的表面进行打磨。
-
公开(公告)号:CN117309055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69202.1
申请日:2023-09-28
Applicant: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巡检测试设备,涉及配电网技术领域。在该设备中通信模块设置于控制器内部,用于传输声学成像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振动检测模块、近电报警模块、气体报警模块采集到的待检测数据至控制器;此时通过设置的多种模块,能够实现一次巡检过程中检测多个参数,避免了使用现有的巡检工具对多种参数进行巡检时,需要更换多种巡检工具,操作繁琐,且易出错的问题;近电报警模块和气体报警模块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声学成像模块、红外热成像模块、振动检测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由此可知,通过控制器与通信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避免使用人工定期巡检的巡检方式带来的巡检效率低下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