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6625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2211117525.4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一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包含硫化物电解质和均匀分布于所述硫化物电解质中的一维碳材料,所述硫化物电解质包含锂离子和至少含有硫元素的阴离子;所述一维碳材料以碳元素计算的质量分数为150ppm~10%。该一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锂离子‑电子混合导体,能够大幅减少或避免固态正极中含碳导电剂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外加导电剂导致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分解和循环性性能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1562154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117874.6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二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二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包含硫化物电解质和均匀分布于所述硫化物电解质中的二维碳材料,所述硫化物电解质包含锂离子和至少含有硫元素的阴离子;所述二维碳材料以碳元素计算的质量分数为150ppm~10%。该二维碳材料修饰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锂离子‑电子混合导体,能够大幅减少或避免固态正极中含碳导电剂的使用,有效避免了外加导电剂导致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分解和循环性性能衰减。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317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1627603.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态电池用高压实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使用一种特定粒径分布的电解质材料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处理,能够改善正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固固接触,并提升其压实密度;通过将包覆材料与其他一种或多种特殊粒径分布的固体电解质材料进行复配,能够进一步改善固固接触、进一步提升其压实密度,进而获得具有更高压实密度和性能的固态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正极材料组成简单,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解决传统正极材料作为高性能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电解质的实际应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20317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1627603.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4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态电池用高压实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研究发现,使用一种特定粒径分布的电解质材料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处理,能够改善正极材料与固体电解质材料的固固接触,并提升其压实密度;通过将包覆材料与其他一种或多种特殊粒径分布的固体电解质材料进行复配,能够进一步改善固固接触、进一步提升其压实密度,进而获得具有更高压实密度和性能的固态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正极材料组成简单,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生产成本低,同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解决传统正极材料作为高性能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电解质的实际应用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133112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556316.3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富氧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所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中包含锂离子和至少含有硫元素的阴离子,所述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中还包含氧元素,所述氧元素以不均匀分布存在,以使所述氧元素基本上富集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外表面。与现有技术相比,该表面富氧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中由于氧元素在电解质颗粒表面一定深度内存在,因此能大幅减少掺杂量,利用氧掺杂提升其空气稳定性和对氧化物正极稳定性的同时又不影响离子导。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278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68593.5
申请日:2025-03-27
Applicant: 安徽得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4/38 , H01M4/134 , H01M10/052 , B82Y30/00 , B82Y40/00 , C01B32/20 , C01B33/025 , C01B32/9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硅基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硅基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固态电池,复合硅基负极材料,包括石墨基体和附着于石墨基体表面的碳化硅纳米线和纳米硅颗粒,其中,碳化硅纳米线相互交织形成网络结构,纳米硅颗粒分散于网络结构中。纳米硅颗粒分散在碳化硅纳米线交织的网络中,呈现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类似的多孔结构;多孔结构可以为体积膨胀提供空间,减缓硅基负极嵌脱锂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对电极结构的破坏,同时,其中的一维碳化硅由于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可以缓解硅负极长循环对电极结构的破坏,提高硅负极的力学性能,因而改善硅电极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19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84987.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 D06M10/02 , D06M10/06 , D06M101/20 , D06M101/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固态电解质膜,包括电解质层以及基材层,所述电解质层包括固态电解质材料和粘结剂,所述基材层经表面改性处理接枝一种或两种或多种活性官能团,所述活性官能团能与所述粘结剂发生聚合形成交联网络;所述粘结剂为不饱和系粘结剂。本发明提供的固态电解质膜,所述电解质层和基材层通过所述活性官能团与粘结剂发生聚合形成的交联网络连接,强度和结构稳定性得到提高,避免了基材仅与电解质层单面接触而易脱落的问题;可降低电解质膜的电子电导率,可有效抑制自放电现象。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电解质层独立成膜,更易于实现大规模卷对卷工艺生产,可用于高能量密度的固态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49905.4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4 , H01M4/66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44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负极极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负极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硅负极涂层,所述硅负极涂层设置在所述复合集流体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金属层和弹性体层,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弹性体层的两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极片,在脱嵌锂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减少,活化过程的容量更加稳定,衰减更少,对固态电池的性能有正向的提高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17299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311022071.7
申请日:2023-08-1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含有Li和/或Na元素、P和/或卤族元素和含有结晶相C,该结晶相C在使用CuKα射线的粉末X射线衍射中,在2θ=23.0±1.0°的位置具有衍射峰,强度为I。本发明一种无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通过在无材料中引入适当比例的Na和M,结合合成工艺参数的控制,即可获得含有结晶相C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结晶相C可以极大提升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的湿空气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632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529372.7
申请日:2024-04-2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2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对锂金属稳定的卤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涉及全固态电池技术领域。对锂金属稳定的卤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化学通式为:xLi2O·yMCla·zAFb。该类基于卤氧化物固态电解质利用电解质与金属锂之间的界面反应原位生成SEI,从而实现卤氧化物电解质与锂金属之间的界面稳定。该电解质材料性能相较其他有显著的优势,兼具高离子电导率和对锂金属稳定性。该类固态电解质可直接与锂金属搭配组装电池且电解质材料构成的电池电化学性能优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