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0472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80064371.9

    申请日:2015-11-19

    Abstract: 一种半导体装置(200A),具备:含有栅极电极(3)、氧化物半导体层(5)、栅极绝缘层(4)以及源极电极(7S)及漏极电极(7D)的薄膜晶体管(201);以覆盖薄膜晶体管(201)且与薄膜晶体管(201)的通道区域(5c)相接的方式配置的层间绝缘层(11);配置于层间绝缘层(11)上的透明导电层(19),源极及漏极电极(7)各自含有铜,所述源极及漏极电极(7)与层间绝缘层(11)之间配置有含有铜与铜以外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的铜合金氧化膜(10),层间绝缘层(11)隔着铜合金氧化膜(10)而覆盖漏极电极(7D),透明导电层(19)于形成在层间绝缘层(11)的接触孔(CH1)内,未隔着铜合金氧化膜(10)而与漏极电极(7D)直接相接。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40122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0397004.8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多条源极总线以及多条栅极总线;多个氧化物半导体TFT,分别包括多个像素TFT以及多个电路TFT,各氧化物半导体TFT有氧化物半导体层和栅极,多个氧化物半导体TFT包括多个第一TFT和多个第二TFT和/或多个第三TFT,各第一TFT具有第一遮光结构,其以从基板的法线方向观察时与沟道区域的整体重叠的方式在氧化物半导体层和基板之间配置有第一遮光层,各第二TFT具有在氧化物半导体层和基板之间未配置遮光层的第二遮光结构,各第三TFT具有第三遮光结构,其以从基板的法线方向观察时仅与沟道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各氧化物半导体层和基板之间配置有第二遮光层,多个第一TFT包含多个像素TFT,多个第二TFT和/或多个第三TFT包含多个电路TFT的至少一部分。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5914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10227439.8

    申请日:2021-03-01

    Abstract: 有源矩阵基板具有多个像素区域,其包括基板、与各像素区域对应设置的像素TFT以及与像素TFT电连接的像素电极。像素TFT为具有氧化物半导体层、设置在氧化物半导体层之上的栅极绝缘层和以隔着栅极绝缘层与氧化物半导体层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栅极的顶栅结构TFT。栅极绝缘层由氧化硅形成。栅极绝缘层包括与氧化物半导体层接触的下层和位于下层之上的上层。下层所含的氢相对于氮的原子数比即下层H/N比为1.5以上且5.0以下。上层所含的氢相对于氮的原子数比即上层H/N比为0.9以上且2.0以下。下层H/N比大于上层H/N比。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540122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397004.8

    申请日:2021-04-13

    Abstract: 有源矩阵基板具备多条源极总线以及多条栅极总线;多个氧化物半导体TFT,分别包括多个像素TFT以及多个电路TFT,各氧化物半导体TFT有氧化物半导体层和栅极,多个氧化物半导体TFT包括多个第一TFT和多个第二TFT和/或多个第三TFT,各第一TFT具有第一遮光结构,其以从基板的法线方向观察时与沟道区域的整体重叠的方式在氧化物半导体层和基板之间配置有第一遮光层,各第二TFT具有在氧化物半导体层和基板之间未配置遮光层的第二遮光结构,各第三TFT具有第三遮光结构,其以从基板的法线方向观察时仅与沟道区域的一部分重叠的方式在各氧化物半导体层和基板之间配置有第二遮光层,多个第一TFT包含多个像素TFT,多个第二TFT和/或多个第三TFT包含多个电路TFT的至少一部分。

    有源矩阵基板和显示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345914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227439.8

    申请日:2021-03-01

    Abstract: 有源矩阵基板具有多个像素区域,其包括基板、与各像素区域对应设置的像素TFT以及与像素TFT电连接的像素电极。像素TFT为具有氧化物半导体层、设置在氧化物半导体层之上的栅极绝缘层和以隔着栅极绝缘层与氧化物半导体层相对的方式配置的栅极的顶栅结构TFT。栅极绝缘层由氧化硅形成。栅极绝缘层包括与氧化物半导体层接触的下层和位于下层之上的上层。下层所含的氢相对于氮的原子数比即下层H/N比为1.5以上且5.0以下。上层所含的氢相对于氮的原子数比即上层H/N比为0.9以上且2.0以下。下层H/N比大于上层H/N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