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5210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710304731.9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火箭型材框的分体拉弯模具,包括盖板、中间芯模和分体模;中间芯模包括半圆形本体,该中间芯模的弧形边缘上设有台阶;多个分体模可拆卸固定在该台阶上,该分体模底部还设有与该台阶侧面相贴合的侧方凸沿;盖板可拆卸固定在分体模上并与分体模之间形成容置型材框的成型间隙;分体模沿中间芯模的轴线方向固定在台阶上表面上,分体模的侧方凸沿沿中间芯模的半径方向固定在台阶侧面上。本发明所述的分体拉弯模具尺寸小、易加工、成本低;分体拉弯模具在使用时,仅更换分体模即可完成多种大型型材框的拉弯成型,操作更方便、加工效率更高;分体拉弯模具的重量轻,定位安装更易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7052109B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710304731.9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火箭型材框的分体拉弯模具,包括盖板、中间芯模和分体模;中间芯模包括半圆形本体,该中间芯模的弧形边缘上设有台阶;多个分体模可拆卸固定在该台阶上,该分体模底部还设有与该台阶侧面相贴合的侧方凸沿;盖板可拆卸固定在分体模上并与分体模之间形成容置型材框的成型间隙;分体模沿中间芯模的轴线方向固定在台阶上表面上,分体模的侧方凸沿沿中间芯模的半径方向固定在台阶侧面上。本发明所述的分体拉弯模具尺寸小、易加工、成本低;分体拉弯模具在使用时,仅更换分体模即可完成多种大型型材框的拉弯成型,操作更方便、加工效率更高;分体拉弯模具的重量轻,定位安装更易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206747335U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720483863.8
申请日:2017-05-03
Applicant: 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火箭型材框的分体拉弯模具,包括盖板、中间芯模和分体模;中间芯模包括半圆形本体,该中间芯模的弧形边缘上设有台阶;多个分体模可拆卸固定在该台阶上,该分体模底部还设有与该台阶侧面相贴合的侧方凸沿;盖板可拆卸固定在分体模上并与分体模之间形成容置型材框的成型间隙;分体模沿中间芯模的轴线方向固定在台阶上表面上,分体模的侧方凸沿沿中间芯模的半径方向固定在台阶侧面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分体拉弯模具尺寸小、易加工、成本低;分体拉弯模具在使用时,仅更换分体模即可完成多种大型型材框的拉弯成型,操作更方便、加工效率更高;分体拉弯模具的重量轻,定位安装更易操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0850758B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1910934497.7
申请日:2019-09-29
Applicant: 北京航天长征飞行器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修展 , 张利 , 李宝 , 王伟伟 , 水涌涛 , 孙向春 , 王悦 , 高枫 , 李骥 , 马瑞 , 霍小宁 , 吴丽美 , 葛立 , 李箭 , 陈海亮 , 王洪凯 , 程永生 , 王丰 , 关莹 , 任昌健 , 李程 , 杨绰 , 张强 , 段腾飞 , 刘源杰 , 宋岩 , 黄赜 , 徐进 , 金文 , 史晨歌 , 闫美晨 , 夏黄蓉 , 薛云朝 , 高凯 , 张萌萌 , 周悦 , 鱼荔红 , 刘毅 , 王杨
IPC: G05B19/042 , H03M1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编帧结构可配置的遥测系统及方法,其中,该系统包括:n个传感器组、切换控制装置、采集编码装置、数据存储装置和无线发射装置;其中,主控单元接收指令信息,主控单元根据该传感器组加载存储单元中对应帧结构,切换控制装置根据控制指令将采集通道切换到该传感器组;该传感器组采集环境参数得到模拟量数据,模数转换单元将模拟量数据进行模数转换得到数字信号,并将数字信号传输给主控单元;主控单元根据存储单元中的该传感器组对应的帧结构对该传感器组的数字信号进行编帧处理得到采编帧数据;主控单元将采编帧数据分别发送给数据存储装置和无线发射装置。本发明具有采编帧结构动态可配置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688780A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910990282.7
申请日:2019-10-17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仿生原理的新型缓冲结构,包括:若干个刚性板和若干个夹芯层;其中,相邻两个刚性板通过所述夹芯层相连接;每个夹芯层包括多个弹性元件和多个粘性元件;其中,弹性元件提供刚度,粘性元件提供刚度和阻尼。本发明通过设计和定制其中多层的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实现新型缓冲结构的缓冲性能,并基于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的串并联理论分析,给出新型缓冲结构刚度和阻尼的理论推导,然后采用这种新型缓冲结构设计平台设计一种缓冲结构,并给出其刚度和阻尼的分布规律,便于缓冲结构的选型。
-
公开(公告)号:CN107825092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710913706.0
申请日:2017-09-3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23P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翻转装配装置,属于装配领域。所述翻转装配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翻转组件,所述翻转组件包括翻转驱动电机及立柱,所述翻转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翻转框架及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架设在所述翻转框架上,用于固定待装配工件,所述翻转框架的一组平行的对边上各设有一连接部,所述翻转驱动电机与所述连接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翻转框架转动,所述翻转框架通过两个所述立柱架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翻转装配装置,通过支撑组件固定支撑待装配工件,通过翻转组件实现对装配位置的调整,无需拆卸飞行器与支撑组件即可调整飞行器姿态,实现多位置装配,不易出现质量差错,提高了装配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5067360B
公开(公告)日:2019-06-18
申请号:CN201510450978.2
申请日:2015-07-28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99/00
Abstract: 一种基于预埋光纤光栅的复合材料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复合材料结构、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信号接收器和计算机终端;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产生光信号后发送给光纤光栅传感器,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对复合材料的健康进行监测,并将监测结果通过光纤返回给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对监测结果进行处理后发送给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接收信号发生与解调系统发送的信号后,传输给计算机终端进行数据的处理,该系统适用于在复合材料结构成型过程、地面试验和空中作业的过程实时监测,有效的提供复合材料结构高精度的应变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07972889A
公开(公告)日:2018-05-01
申请号:CN201711158812.9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刚度高精度复合材料惯组安装结构,包括复合材料上蒙皮、复合材料下蒙皮、复合材料米字型加强筋、泡沫芯子、钛合金凸台和钛合金靠销,本发明创新性的采用了复合材料米字型网格加筋泡沫填充夹芯主体结构方案,在惯组及机体连接接口位置局部采用金属件,该方案在满足惯组安装结构的高刚度和高精度要求下,有效减轻安装结构重量,比传统同类型金属结构方案减重不少于20%。
-
公开(公告)号:CN106763424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97740.7
申请日:2016-12-02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9/16 , B64C25/60 , F16F9/3221 , F16F9/32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回油腔变油孔的起落架缓冲器设计方法,在现有起落架缓冲器的基础上,将在活塞杆上支撑的外表面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贯通的凹槽;在缓冲器外筒的内表面沿周向设置多个与所述凹槽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缓冲器行程段;由功量曲线获取现有起落架缓冲器的油峰F1和气峰F2,调整油峰F1所处行程附近的缝隙的面积An,直至油峰F1与气峰F2相当;计算功量曲线上油峰F1和气峰F2之间的最低值F0,如果F0显著小于F1和F2,则减小F0所处行程附近的缝隙的面积An;计算缓冲器效率,如果满足要求则确定缓冲器外筒上的凸起尺寸。本发明的方案在较小的设计空间内实现了变油孔设计,在小型飞行器起落架高效率缓冲器设计上有着较好的优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309819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559432.6
申请日:2014-10-20
Applicant: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22
Abstract: 一种内置铰链式空间舱门展收机构,驱动轴系(401)通过轴系支座(402)固连到舱门边界结构(1)上,凸轮摇臂(403)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轴系(401)和连杆(404)铰接,连杆(404)的另一端与舱门连杆支座(405)通过铰接,舱门连杆支座(405)与舱门固连。凸轮摇臂(403)上设有凸轮槽,滑杆支座(407)固定在舱门边界结构(1)上,滑杆支座(407)与直线滑杆(406)配合形成直线运动副;直线滑杆(406)通过销钉轴(409)与所述凸轮槽连接,凸轮槽与直线滑杆(406)、滑杆支座(407)、舱门铰链轴(408)、销钉轴(409)构成凸轮机构。本发明通过将舱门铰链布置在防热层内部,利用连杆和凸轮的复合运动机构,避免了结构干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