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72678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0745303.X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22C1/10 , C22C1/12 , C22C23/04 , C22F1/06 , B01F27/192 , B01F27/112 , B01F23/53 , B01F23/50 , B30B15/02 , B01F101/45
Abstract: 一种高模量强度塑性匹配的石墨/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模量的同时不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两个搅拌叶片在搅拌时对熔体分别产生下压和提拉的作用,在搅拌过程中不仅使熔体在水平方向上随旋转方向形成涡流,在纵向上还能形成中心向外或由外向中心的回流,可以大幅度将增强体分散均匀。本发明通过自研的螺纹扭转挤压凹模在挤压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增强体在基体中进一步得到分散,还能对材料施加三维压缩和强劲剪力,使增强体高分散的同时发生强大的塑性变形,显著细化晶粒,最终得到高模量高强度高塑性的石墨/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84509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2652.6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真空气压浸渗SiC/AZ91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单一、成本高、孔隙填充不完全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首先,采用冷冻铸造的方法制备高孔隙率的层状多孔SiC预制体,之后在真空条件下浸渗2024Al合金,使预制体表层被铝覆盖,内部为真空状态;最后,在氩气的氛围中将被铝覆盖的预制体浸渗AZ91镁合金,使铝在镁合金中融化,并进行置换,预制体内部的真空环境使合金液更充分的填充至陶瓷片层和陶瓷骨架之间,达到了良好界面结合效果实现了复合材料强塑性协同提升。具有浸渗完整、生产成本低、简单高效适用于批量生产且可进行特定工件制备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92165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88768.6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高刚度轻质镁基复合材料框体构件的制备方法,属于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解决无法制备直接可应用的Al2O3/AZ91超高刚度轻质镁基复合材料框体构件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本发明采用冷冻铸造与真空压力浸渗相结合的方法,即首先制备多孔氧化铝陶瓷预制体,然后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方法将熔融镁合金液在真空环境及压力作用下浸渗入多孔氧化铝陶瓷预制体的孔隙内,制得超高刚度轻质镁基复合材料框体构件。本发明基于冷冻铸造法制备超高刚度轻质镁基复合材料框体构件,采用了冷冻干燥与真空压力浸渗相结合的方法,保证框体构件预制体的一体成型和防止在浸渗过程中与空气接触导致的氧化发黑。本发明工艺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廉。
-
公开(公告)号:CN116536538B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816739.9
申请日:2023-07-0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声辅助自浸渗氧化铝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解决现有的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单一、时间长、成本高、孔隙填充不完全、强塑性提升不协调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首先,基于冷冻铸造法,通过低温烧结制得了具有一定强度的,高孔隙率的层状多孔氧化铝陶瓷预制体。随后,在无压浸渗的基础上引入超声机械震动超声复合方式,使合金液更充分的填充至陶瓷片层和陶瓷骨架之间,达到了良好界面结合效果实现了复合材料强塑性协同提升。本发明可一次性实现不同配比、冷速、尺度的复合材料高通量制备,操作时间短,浸渗速度快,可批量制备复合材料,也可制备特定工件。
-
公开(公告)号:CN118081178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456117.4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生原位自生颗粒协同增强镁基复合钎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一种增强镁基复合钎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镁合金钎焊难以形成有效接头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将Al和Y引入镁锌基钎料中,采用分步变温扩散+多级分频超声原位自生铸造工艺,原位自生Zn‑Al‑Y和MgZn2增强颗粒,制备得到钎焊性能优异的新型双生原位自生颗粒协同增强镁基复合钎料。本发明提供的复合钎料在钎焊Mg‑Zn系镁合金时具有钎焊温度低,对母材影响小,接头剪切强度高等优点,可以用于炉中钎焊、高频感应钎焊、保护气氛钎焊、超声波辅助钎焊等钎焊工艺,在Mg‑Zn系镁合金的精密连接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84509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262639.0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密度高模量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解决如何保证模量的同时密度进一步降低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一种低密度高模量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备多孔碳化硅陶瓷预制体;步骤二、石墨预分散;步骤三、复合材料的制备。本发明制备的增强体含量20vol%的层状镁基复合材料模量高达105.26GPa,抗拉强度高达466MPa,密度仅为2.17g/cm3;多孔碳化硅陶瓷预制体在空气氛围中采用低温烧结,降低了能源消耗,节约了成本;冷冻铸造法和搅拌铸造法的优势相结合,可制备出低密度高模量的复合材料,且制备方法经济环保、简单可靠、易于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679093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51589.8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稀土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镁基复合材料技术领域,针对稀土镁合金半固态区间窄的特点,解决制备高强度、高弹性模量镁合金复合材料的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选择Mg‑7Gd‑2Y‑3Zn合金为基体,SiCp为增强相,采用半固态搅拌+液态超声辅助稀释的方法制备稀土镁基复合材料,通过对搅拌温度、搅拌速度以及搅拌时间进行调控,获得SiCp分布均匀、晶粒表面无明显团聚的稀土镁基复合材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挤压变形工艺细化晶粒,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本发明制得的稀土镁基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为340.6MPa,抗拉强度为354.4MPa。
-
公开(公告)号:CN102008968B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申请号:CN201010542725.5
申请日:2010-11-1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B01J27/053 , B01J35/1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固体超强酸介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无机孔材料和催化剂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是一种以碳纳米管为模板剂制得的具有双孔结构的SO42-/ZrO2-SiO2固体超强酸介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其特征在于,本发明直接在超强酸介孔材料的制备过程中引入了孔径均匀的碳纳米管作为硬模板剂,与有机模板剂共同合成了具有双孔结构的锆硅超强酸介孔材料,在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提高大分子扩散性能的同时,增加了超强酸的酸中心和酸位可及性,从而有望在大分子催化裂解、酯化、酰基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2678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45303.X
申请日:2024-06-11
Applicant: 太原理工大学
IPC: C22C1/10 , C22C1/12 , C22C23/04 , C22F1/06 , B01F27/192 , B01F27/112 , B01F23/53 , B01F23/50 , B30B15/02 , B01F101/45
Abstract: 一种高模量强度塑性匹配的石墨/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目前镁基复合材料具有高模量的同时不能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塑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两个搅拌叶片在搅拌时对熔体分别产生下压和提拉的作用,在搅拌过程中不仅使熔体在水平方向上随旋转方向形成涡流,在纵向上还能形成中心向外或由外向中心的回流,可以大幅度将增强体分散均匀。本发明通过自研的螺纹扭转挤压凹模在挤压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增强体在基体中进一步得到分散,还能对材料施加三维压缩和强劲剪力,使增强体高分散的同时发生强大的塑性变形,显著细化晶粒,最终得到高模量高强度高塑性的石墨/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832647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41182.X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太原理工大学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镁及镁合金表面纳米导电涂层的制备方法,一种导电涂层的制备方法。为了解决镁合金表面轻质防腐涂层导电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液相等离子体辅助氧化技术,在镁及其合金表面原位构建导电纳米涂层,通过特殊前处理工艺,实现镁及其合金表面电场均匀分布,进一步在氧化过程中引入丙三醇和苯酚添加剂,在涂层中形成包含硅掺杂纳米氧化镁相,实现导电。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环保等诸多优势,为科学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与方法,为拓展镁及其合金在航空航天、武器装备等领域中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