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06134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078756.2
申请日:2021-03-10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12N1/14 , C07D307/94 , C12P17/04 , A61P35/02 , C12R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绵共附生真菌及其在制备氧杂蒽醌类化合物中的应用,特点是该菌株为FLB3‑18菌株,于2021年01月29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1477,该该株中光层海绵共附生真菌(Pleosporales sp.)发酵培养来获取氧杂蒽醌类化合物的发酵物,然后将发酵物用乙酸乙酯提取,得粗浸膏,将该粗浸膏经减压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氧杂蒽醌类化合物,优点是分离纯化得到氧杂蒽醌类化合物,可能会为药物开发提供生物活性分子发现的线索。
-
公开(公告)号:CN116444490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93587.9
申请日:2023-03-24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7D401/12 , C12P17/16 , A61P31/04 , A61K31/517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硫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化合物的结构式如Ⅰ所示,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保藏号为CCTCC NO:M2020953的放线菌通过发酵培养来获取硫醚类发酵物,然后将发酵物用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得粗浸膏,在此基础上将该粗浸膏经正相硅胶柱层析,反相中压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该硫醚类化合物具有在制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剂方面的用途,优点是该硫醚类化合物具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可以用于开发预防和治疗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
-
公开(公告)号:CN114940680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210460081.8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7D491/18 , A61P3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萜二聚体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二萜二聚体类化合物是从海洋软珊瑚Sarcophyton serenei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步骤如下1)将冷冻的肉质软珊瑚用丙酮提取后用乙醚和水萃取,将乙醚萃取液浓缩后得到浸膏;2)将粗浸膏进行正相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流分进行反相柱层析,将第8.3号流分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制备纯化,得到化合物5;将第9.3号流分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制备纯化,分别得到化合物1‑4,优点是具有抑制哈氏弧菌的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19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315388.9
申请日:2022-03-2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7D321/00 , C12P17/08 , A01N43/24 , A01P3/00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霉素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化合物从海洋放线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结构式如Ⅰ所示,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保藏号为CCTCC NO:M2020953的海洋放线菌Steptomyces sp.4‑7通过发酵培养来获取抗霉素化合物的发酵物,然后将发酵物用乙酸乙酯浸泡提取得粗浸膏,在此基础上将该粗浸膏经正相硅胶柱层析,反向中压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优点是该抗霉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灰葡萄孢和桔青霉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0483467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910623619.0
申请日:2019-07-11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7D311/76 , C12P17/06 , A01N43/16 , A01P21/00 , C12R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氢异香豆素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二氢异香豆素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化合物1和化合物2所示,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通过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086的海洋真菌发酵培养获取含有二氢异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发酵物,然后加入甲醇浸泡超声过滤,蒸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后蒸干,得粗浸膏,将该提取物经减压硅胶柱层析、反相中压柱层析,最后半制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该二氢异香豆素类衍生物具有植物生长抑制作用,优点是化合物1和化合物2具有抑制植物根生长的能力,可能有助于控制农作物徒长并且有助于增加其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03152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910170564.2
申请日:2019-03-07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7D307/58 , C12P17/04 , A01N43/08 , A01P21/00 , C12R1/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2(5H)‑呋喃酮类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2(5H)‑呋喃酮类衍生物的结构式如Ⅰ所示,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通过保藏号为CCTCC No:M2014086的海洋真菌发酵培养获取含有2(5H)‑呋喃酮类衍生物的发酵物,然后加入甲醇浸泡超声过滤,蒸干,再用乙酸乙酯萃取后蒸干,得粗浸膏,将该提取物经减压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反相中压柱层析,最后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该2(5H)‑呋喃酮类衍生物具有植物生长抑制作用,优点是化合物Ⅰ具有抑制植物侧根生长的能力,可能有助于控制农作物徒长并且有助于增加其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483572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57916.4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7D493/20 , C07D307/94 , A61P31/04 , A61P3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二萜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降二萜类化合物是从海洋软珊瑚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其结构式如下化合物1‑4所示,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冷冻的短指软珊瑚用丙酮提取后用乙醚和水萃取,将乙醚萃取液浓缩后得到浸膏;2)将粗浸膏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流分进行反相柱层析,将第5号流分以乙腈水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制备纯化,分别得到化合物2和3;将第6号流分以乙腈水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制备纯化,分别得到化合物1和4,优点是化合物1具有良好抑制人体肠道病毒的活性,化合物1‑4均对副伤寒沙门菌具有抗菌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20236B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110054654.2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萜糖苷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二萜糖苷类化合物是从海洋软珊瑚Lemnalia sp.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步骤如下1)将冷冻的波伦鳞花软珊瑚用丙酮提取后用乙醚和水萃取,将乙醚萃取液浓缩后得到浸膏;2)将粗浸膏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流分进行正相减压柱层析,将第5号流分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高效液相制备纯化,分别得到化合物1‑3;将7号流分进行正相中压柱色谱,以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收集流分将第14号流分进行高效液相制备纯化,得到化合物4‑6,优点是具有中等抑制白血细胞CCRF‑CEM细胞系的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07267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314968.0
申请日:2019-12-1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7D487/04 , A61P31/04 , C12P17/18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该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结构式如Ⅰ所示,其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保藏号为CCTCC NO:M2019824的海洋细菌(Gallaecimonas mangrovi)通过微生物发酵培养来获取二酮哌嗪类化合物的发酵物,然后将发酵物用甲醇浸泡、乙酸乙酯提取,得粗浸膏,将该粗浸膏经减压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中压柱层析和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优点是该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具有抗哈维弧菌作用,可以作为抗鱼类致病菌哈维弧菌作用的新药物成分。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909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055851.6
申请日:2021-01-15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C07D307/92 , A61P31/04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纳多西烷缩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特点是从中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海岸采集的Lemnalia属软珊瑚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将冻干的软珊瑚用丙酮提取后用乙醚和水萃取,合并乙醚萃取液浓缩后得到浸膏;将粗浸膏用正相硅胶色谱分离,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组分进行反相中压柱色谱分离,采用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收集组分用正相硅胶色谱分离,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溶液为洗脱液进行梯度洗脱,收集组分用反相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化合物2,优点是具有抗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以及抗炎活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