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48697A
公开(公告)日:2014-06-11
申请号:CN201410111784.5
申请日:2014-03-1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C05G3/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稻栽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以农业废弃物为材料的,无土有机粳稻专用育秧基质,以重量比计算,该基质包括以下组分:水稻秸秆55%-65%,牛粪25%-35%,稻壳5%-10%,尿素2%-3%,秸秆腐熟剂1.5%-2.0%,泥炭15%,氮磷钾肥料1-3%,壮秧剂0.015%-0.006%,促根剂0.002%。本发明的优点集中表现为:采用当地农弃物作为主要原料,取材容易,运输生产成本低,且有利于农弃物循环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彻底解决了育苗取土破坏植被及取土难的问题,减少了取土加工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此外,辅助添加剂均为有机无毒产品,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易降解,无二次污染。适栽秧龄期长,本发明基质秧苗适栽期可延长到28天,秧龄弹性大,播期适应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858721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410111796.8
申请日:2014-03-1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G1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插水稻栽培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衡施肥的机插水稻栽培方法,本发明方法应用“促前、控中、稳后”的氮肥施用方法,减少了分蘖肥的使用量,将分蘖肥控制在总施氮量的5%左右,一方面满足机插秧苗前期分蘖早发,较早形成高产群体,另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中期群体数量,促进了有效分蘖成穗,最大叶面积指数在7.5-8.0,后期有效叶面积下降缓慢,有效的防止群体早衰,优化了水稻的产量结构。与现有的机插秧相比,本技术将秧龄控制在18d左右,苗高13-18cm,3.2-4.0叶龄;秧龄延长的不超过25d,叶龄不超过4.2叶。相比而言,本技术应用后,秧苗整齐,植株个体间差异小,既不徒长也不落黄,长势旺盛。
-
公开(公告)号:CN108781636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293933.2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庐江县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精准同步播种(施肥)控制装置,通过行程开关或驾驶员按下启动开关控制传动装置,播种施肥时耙下降转臂与动和触点接触通电电磁装置中的磁铁吸上去传动轴与电磁动力传输轴吸到一起带动电磁动力传输轴的转动,不需要播种施肥时耙抬起转臂与动和触点分离断电,传动轴与电磁动力传输轴分离,传动轴空转电磁动力传输轴不转。
-
公开(公告)号:CN108668546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293402.3
申请日:2018-03-30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庐江县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
IPC: A01B7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B7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精准同步播种(施肥)装置,在拖拉机的分动箱加装动力输出轴,动力输出轴通过链条和链轮传输给电磁动力传输轴,电磁动力输出轴通过万向轴连接并传输动力给锥形齿轮,锥形齿轮输出轴与排种器中心轴通过链轮链条连接从而实现与地轮带动的同步播种施肥;可防止地轮因打滑或被卡时造成漏播或重播的发生,实现精准播种施肥。
-
公开(公告)号:CN106879455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207978.9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友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友鑫6‑36S的选育方法,用培64S分离株作母本与粳稻保持系甬粳3号B变异单株选杂交F1代再与甬粳3号B变异单株进行回交,同年南北穿梭选育,经6年9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本发明选育出广亲和籼粳两系不育系友鑫6‑36S株系,为以后选育粳两系不育系奠定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2868480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105366.5
申请日:2021-01-26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季稻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早熟中籼品种;(2)于3月中旬进行大棚播种和育秧,4月15日前移栽头季稻秧苗,机插,并进行日常田间管理;(3)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当头季稻的稻米成熟度达到90%以上时进行留桩收割,将稻草覆盖于稻桩行间;(4)头季稻收割后1‑2d灌跑马水,保持田间湿润,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灌溉,直至成熟;病虫害重点防治稻瘟病和稻飞虱。本发明采用一种双季稻低位再生的方法,选择“一适一优两高三抗”早熟中籼品种,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头季稻收割时低位留桩,可有效减少头季稻机收碾压造成的损失,解决了碾压导致的再生稻成熟不一致、稻米外观及食味品质差等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900544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208708.X
申请日:2017-03-31
Applicant: 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安徽友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粳两系温光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选用亚种两系粳籼不育系与粳稻保持系进行杂交配组,同年冬季用两系粳籼不育系F1代与粳稻保持系F1代回交及F4代复交鑫恢B34Z6,同年南北穿梭选择,选择分蘖力强,株型紧凑,植株生长清秀,抗病性强,株叶形态好,叶色叶鞘绿色、叶片小而上举略卷、谷粒圆型,穗大粒多、开花习性较早单株,在8代回交JDB7‑82Z4,田间遗传选择从而选择除以上单株型状外同时选择花时更早一株系,经21个世代轮回选择将株系编号为6‑4的不育系稳定株系。本发明解决了水稻粳两系不育系(母本)因育性起点温度不稳定造成无法应用或制种纯度差给制种农户和企业造成重大经济省失。
-
公开(公告)号:CN109566499A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1414590.7
申请日:2018-11-26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利用紫云英作生态稻虾共养绿肥的方法,本发明涉及生态养殖技术领域;选择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土质为壤土且保水性能好的稻田;紫云英种植;稻田改造;紫云英深翻;种苗投放;饲养管理;水稻栽培;虾病防治;捕捞收获;水稻黄熟前15天,将稻田中水排出,使小龙虾落入虾沟中,集中晒田,至水稻85%黄熟后机械收割。既保证了绿色生态农业生产,又能提高稻虾种养产值,实用性更强。
-
公开(公告)号:CN103858721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1796.8
申请日:2014-03-1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IPC: A01G16/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插水稻栽培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平衡施肥的机插水稻栽培方法,本发明方法应用“促前、控中、稳后”的氮肥施用方法,减少了分蘖肥的使用量,将分蘖肥控制在总施氮量的5%左右,一方面满足机插秧苗前期分蘖早发,较早形成高产群体,另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中期群体数量,促进了有效分蘖成穗,最大叶面积指数在7.5-8.0,后期有效叶面积下降缓慢,有效的防止群体早衰,优化了水稻的产量结构。与现有的机插秧相比,本技术将秧龄控制在18d左右,苗高13-18cm,3.2-4.0叶龄;秧龄延长的不超过25d,叶龄不超过4.2叶。相比而言,本技术应用后,秧苗整齐,植株个体间差异小,既不徒长也不落黄,长势旺盛。
-
公开(公告)号:CN213548292U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021211693.6
申请日:2020-06-2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在播种施肥机上的开沟器,包括犁身底板、犁身前侧板、犁头和犁身后侧板,所述犁身前侧板和所述犁身后侧板连接处的上端固接有犁身站板,所述犁身站板上固接有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还开设有用于与播种施肥机前端前部相连接配合的孔;所述犁身前侧板的前端还固接有第二连接板,且所述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用于与播种施肥机前端后部相连接配合的孔。使用前,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其上的孔与播种施肥机前端相连接,使播种施肥机在播种之前,能够通过驱动开沟器对土壤进行开沟集水处理,提高了农作物的成活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