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吹氩去除钢水夹杂物功能的中间包

    公开(公告)号:CN11356430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010348390.7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吹氩去除钢水夹杂物功能的中间包,包括中间包壳体,所述中间包壳体的内表面上设有耐材工作层,所述中间包壳体的上方设有长水口,所述中间包壳体的底部连通有浸入式水口,所述中间包壳体的底部设有湍流控制器、堰板控流结构,所述湍流控制器上设有吹氩装置,所述堰板控流结构设于所述湍流控制器与所述浸入式水口之间;所述堰板控流结构将所述中间包壳体的内部分隔为混合区和浇铸区;所述长水口、所述湍流控制器位于所述混合区,所述浸入式水口位于所述浇铸区。本发明能够有效去除钢水夹杂物。

    一种含钛超低碳钢冷轧钢质缺陷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442631A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1910818378.5

    申请日:2019-08-30

    Abstract: 一种含钛超低碳钢冷轧钢质缺陷的控制方法,该含钛超低碳钢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005%,Si≤0.05%,Mn 0.05‑0.3%,Al 0.05‑0.1%,Ti 0.008‑0.05%,P≤0.05%,S≤0.02%,N≤0.003%,T.O 0.0010‑40%,余Fe和不可避免杂质,Al含量≥Ti含量;RH真空脱碳结束后,先加入Ti,Ti加入量控制在成品值下限值;再添加Al,加入量控制在成品值中间值,钢液循环时间≥3min;按照成品规格添加其他合金元素和/或调整钢液成分,钢液循环时间≥2min;加入稀土金属Ce、La,加入量按照质量比REM/T.O=0.6‑3.0,稀土REM质量单位kg,钢中总氧T.O,单位ppm;钢液循环时间≥2min,钢液中生成氧化物Ce2O3·Al2O3或La2O3·Al2O3。

    一种汽车板用连铸保护渣

    公开(公告)号:CN104707959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310669005.9

    申请日:2013-1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板用连铸保护渣,由基体和相对于基体总重量1~2%的炭质材料混合而成;所述的基体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Na2O≤0.25%,MgO 0.5~4.5%,Fe2O3 0.3~1.0%,Al2O3 5~25%,Li2O 0.5~6.5%,BaO 0~16%,F 5~9%,SiO2 20~40%,以及含量不超过2%的杂质,CaO/SiO2重量比为0.9~1.4;所述的基体满足:预熔部分占比例不低于70%。所述基体熔点1100~1200℃,1300℃粘度0.25~0.45Pa.s,1400℃表面张力0.43~0.53N/m。本发明的保护渣具有较高的黏度和表面张力,有利于减少汽车板连铸板坯的夹渣发生率。

    一种气动给料型自动加渣机

    公开(公告)号:CN103357832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322394.8

    申请日:2013-07-29

    Abstract: 一种气动给料型加渣机,其包括渣料小车,包括车体,其上设四个车轮及把手;料箱,通过支撑座设置于渣料小车车体上,料箱上设料箱盖,料箱下部为锥形,底部设有至少一个出料口;至少一个计量泵,对应设置于料箱出料口下方;渣料吹送器,其进口对应设置于所述计量泵的出口下方,混料管,对应设置于所述渣料吹送器的出口下方,并通过连接软管与结晶器的布料管连接;搅拌机构,包括搅拌件及其驱动电机;搅拌件设置于料箱内下部。本发明采用气体连续给料,具有投入、使用便捷,加渣机体积小、加渣过程不粉化保护渣,更利于现场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渣消耗的降低,加渣机本体能耗低,运行无噪音、成本低等特点。

    一种在钢的铸态组织中控制夹杂物形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166642B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010114602.1

    申请日:2010-02-26

    Inventor: 郑庆 胡会军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一种在钢的铸态组织中控制夹杂物形态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冶炼过程钢水硫含量控制,钢坯中硫含量降低至0.0030wt%以下;2)分步脱氧,通过氧位控制和采用钛脱氧来实现;3)顶渣控制,通过精炼渣成分控制使钢液中终形成MnO-Ti2O3复合型夹杂物;4)钙处理和夹杂物微细化;5)冷却控制;6)得到的夹杂物为内外层复合结构,内层夹杂物以MnO和Ti2O3为主要成分,外层包裹为MnS薄膜的复合夹杂物,粒度0.5~5.0微米,数量为100~2000个/mm2,在钢中成弥散状分布。本发明方法在钢的铸态组织中形成细小弥散、以Ti2O3为主要成分的球形复合夹杂物的方法,这种特殊的夹杂物主要用于控制钢在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并因此显著提高钢在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

    一种宽厚板坯铸机连铸含锰低合金包晶钢结晶器保护渣

    公开(公告)号:CN101898232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0910052168.6

    申请日:2009-05-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冶金辅料结晶器保护渣,特别涉及一种宽厚板坯铸机连铸含锰低合金包晶钢结晶器保护渣。一种宽厚板坯铸机连铸含锰低合金包晶钢结晶器保护渣,包括水泥熟料、硅灰石、萤石、碳酸钠、碳酸锂、消石灰、精炼渣粉、炭黑,所述保护渣中化学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Li2O 4.0~5.0%、SiO2 28.0~31.0%、CaO 48.0~51.0%、Al2O33.0~6.0%、Na2O 0.5~1.5%、F 6.0~8.0%、MgO 1.0~2.0%、Fe2O3 0.5~1.0%、C 1.5~2.0%。本发明的保护渣解决了宽厚板坯铸机连铸含锰低合金包晶钢过程中铸坯表面纵裂纹发生率高的问题,本发明的保护渣具有较低的熔点、凝固温度和较短的结晶孕育时间。

    一种石材切割锯片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366779C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510028312.4

    申请日:2005-07-29

    Abstract: 石材切割锯片钢,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 0.45~0.60、Si 0.10~0.60、Mn 1.30~1.80、P≤0.02、S≤0.01、V 0.05~0.20、Cr 0.15~0.30、N 0.005~0.020、Ca 0~0.0050、Al 0.005~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制造方法为:包括如下步骤:冶炼、浇铸,连铸坯采用热送热装工艺,保证进入板坯加热前的铸坯温度在300℃以上;板坯加热温度1150℃以上,热轧时控制终轧温度在900℃以上;轧后空冷、卷取,卷取温度控制在700℃以上。本发明钢的淬透性高于常用中碳、低合金钢,特别适用于制造直径1000mm以上的大型锯片,用于切割石材。

    连铸结晶器内保护渣厚度测量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1097133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610028520.9

    申请日:2006-06-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铸结晶器内保护渣厚度测量方法和装置。一种连铸结晶器内保护渣厚度测量方法,其步骤是:步骤1,在一个架子上装有多组套金属丝,每套金属丝为三根,三根金属丝的熔点分别在600~700℃、1000~1100℃、1500~1530℃;步骤2,将长度大于保护渣厚度且长度基本相同的多组套金属丝插入到保护渣中,使金属丝的水平部位与保护渣面位置一致,保持几秒钟后取出;步骤3,测量取出的每组三根金属丝的长度,长度差值即为保护渣各层的厚度。本发明测量出的数据准确、可靠、直观,本发明不仅能用于普通的结晶器,还可应用于带电磁搅拌的结晶器。

    具有高止裂韧性的针状铁素体型X70管线钢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46326A

    公开(公告)日:2006-03-15

    申请号:CN200410066297.8

    申请日:2004-09-10

    Abstract: 具有高止裂韧性的针状铁素体型X70管线钢,其成分为(质量百分比):C 0.020~0.060、Mn 1.45~1.75、Si 0.100~0.500、S≤0.0020、P0.004~0.012、Nb 0.050~0.080、Ti 0.005~0.025、V 0.010~0.060、Mo0.10~0.30、Cu≤0.30、Ni≤0.30、Ca 0.0015~0.0040、N≤0.0080、Altotal0.015~0.045。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转炉或电炉冶炼、b.炉外精炼,RH真空脱气、LF脱硫、Ca处理、c.连铸、d.热轧,粗轧终止温度950~1000℃,精轧终止温度780~880℃,精轧非再结晶区压缩比大于70%;e.卷取,卷取温度为480~580℃。本发明通过微合金的适当配合,增加Nb含量提高精轧非再结晶区温度,通过控轧控冷工艺,使生产过程更容易实现,成本更低、更易于生产、产品性能更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