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76456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23013.X
申请日:2018-10-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5J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巡检机器人,包括有车体和机械臂,机械臂设有与车体连接的第一机械臂,第一机械臂与车体连接一端设有连接件,连接件与车体设有的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一机械臂转动连接有第二机械臂,第二机械臂转动连接有第三机械臂,第三机械臂设有固定臂和转动臂,固定臂与第二机械臂转动连接,固定臂和转动臂转动连接,转动臂能够在第三机械臂设有的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相对于固定臂进行转动;转动臂一端设有检测仪,检测仪设有热成像装置和摄像装置,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被检设备的检测,同时机器人能够适应处于不同高度、不同位置的被检设备,提高机器人在使用过程中的适应性和检测过程的精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5209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28816.9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4N23/50 , H04N23/74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图像采集方法、图像采集装置、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该方法应用于智能监控设备,包括:获取智能监控设备的当前曝光参数,当前曝光参数为当前时刻智能监控设备采集到的当前画面的曝光参数;确定当前曝光参数是否大于参数阈值;在当前曝光参数大于参数阈值的情况下,调整当前画面中的目标景物的当前亮度值,得到目标亮度值,并根据目标亮度值和预备亮度值,调整当前曝光参数,得到目标曝光参数;在当前曝光参数小于等于参数阈值的情况下,根据当前亮度值、预备亮度值以及参数阈值,确定目标曝光参数;根据目标曝光参数,采集目标图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智能监控摄像头在逆光环境下识别画面中的物体和细节不准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310383A
公开(公告)日:2019-10-08
申请号:CN201910452954.9
申请日:2019-05-28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作业人员人脸识别签到系统和方法,包括设置有图像采集模块,显示模块、人脸识别模块和发送点位信息的定位模块的移动终端和存储有人脸数据和人脸数据对应的人员信息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设有与定位信息进行配对的区域存储模块,人脸数据和人脸数据对应的人员信息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区域存储模块中,移动终端的定位信息发送至后台服务器中,与区域存储模块配对后,该区域存储模块的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本发明远距离快速实现对工作区域的工作人员进行签到,优化工作效率;只获取某个工作区域的特征数据,识别出误入工作区域的人员,防止不符合要求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避免了工作人员没有到达自己的岗位,影响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2308956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0969061.4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倾斜摄影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影像特征分析的架空输电线路三维实景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倾斜摄影三维重建对监测区域的架空输电线路进行建模,得到输电线路三维实景模型;S2.对输电线路三维实景模型中的杆塔、导线与绝缘子进行特征提取;S3.将提取到的杆塔特征与杆塔模型库进行匹配,以及通过悬链方程对提取到的导线与绝缘子特征进行导线的拟合建模和绝缘子的套用建模,然后得到修正参数拟合模型;S4.将输电线路三维实景模型与修正参数拟合模型进行拟合,得到修正后的输电线路三维实景模型并显示。本发明能够使输电线路杆塔、导地线和附件的建模效果更佳,且能够有效减轻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压力,提高运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25862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0969050.6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实景融合建模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步骤一:搭建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步骤二:先对同一目标物进行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分别获取目标物的图像数据;倾斜摄影测量过程中将每次获取的图像数据输入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精度评价,获得精度符合预设值的图像数据;步骤三:生成点云融合模型;步骤四:对点云融合模型进行不规则三角网构建和纹理映射处理;步骤五:输出实景三维模型。通过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实现快速准确的对倾斜摄影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精度评价,提高倾斜摄影测量获取的图像数据的精度,使得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的两项数据进行融合建模所生成的实景三维模型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95738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507855.3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10kv开关柜的三维可视化智能运检系统,属于电力监控运维技术领域,该系统能够通过红外图像对开关柜内的监控点进行监测分析,在开关柜的监控点出现过热的情况时,及时的发现并进行报警,实现开关柜问题的及时发现与解决。并且由于开关柜的安装位置不同,其所处的环境温度差异较大,且由于开关柜的材质,受光照影响同样较大,会对开关柜内各监控点的实际检测温度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同一开关柜内的各监控点的温度相对于整体的被监控的开关柜而言的差异进行监控,从而对受环境影响温度较大的开关柜进行识别,从而减少报警单元误报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7727075A
公开(公告)日:2018-02-23
申请号:CN201710883949.4
申请日:2017-09-26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力巡检处置被检设备过热方法及巡检装置,通过采集被测设备的温度以及温度变化速率来判断被检设备的工作状态,根据温升速率的区间采取对被测设备进行降温的方法,对被测设备采取降温操作后,重新检测被测设备的温度以及温升速率,判断温升速率是否需要重新进行降温操作,能够解决被检设备出故障后温度上升过快,维修人员无法及时赶到现场处理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18140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011403424.4
申请日:2020-12-04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目标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配电施工现场防触电告警方法及其系统,包括:建立配电施工现场数据库;前端设备采集图像及获取自身位置信息并发送到中心处理模块及数据存储模块;中心处理模块关联图像和位置信息并发送到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分析判断图像是否达到安全阈值,向中心处理模块返回判断结果和相应的位置信息;中心产生告警指令,向终端设备发送告警指令和相应的位置信息,及将判断结果与图像保存至数据存储模块;终端设备根据告警指令发出告警信息和相应的位置信息。本发明中通过建立配电施工现场数据库,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丰富数据库,使得告警识别更为精准。
-
公开(公告)号:CN110223550A
公开(公告)日:2019-09-10
申请号:CN201910519318.3
申请日:2019-06-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武汉上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G09B5/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附件安装仿真培训系统,电力培训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培训效果差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一种电缆附件安装仿真培训系统,包括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电线电连接有操作模块和外部存储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通过无线电无线连接有手部输入模块、VR模块、惩戒模块和指导模块,本发明系统简单,使用方便,改变传统的电缆附件安装培训方式,减少实物的操作,进而极大的降低高压电缆附件安装培训费用,同时交互式的实训操作,极大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快教学进度,同时实现电缆附件安装技能的智能化考核,在实习中不断积累形成典型电缆附件安装缺陷库,提升系统自身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39925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45943.8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Inventor: 李晓斌 , 王流火 , 关华深 , 张红阳 , 梁文耀 , 李子新 , 王硕 , 司徒浩巍 , 李保国 , 郭启迪 , 辛浩淼 , 叶智杰 , 黄智明 , 刘国辉 , 张欣欣 , 李文辉 , 修宇翔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牵引走板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牵引走板用于将导线挂设在挂线滑车上,牵引走板包括:板基体,包括引导绳挂点和多个导线挂点,引导绳挂点设置在板基体的前端面上,多个导线挂点设置在板基体的后端面上;第一配重部,沿板基体的左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板基体的左侧和右侧中的一侧;外推部,设置在板基体与第一配重部之间,外推部能够驱动第一配重部朝向远离板基体的方向移动;回拉部,设置在板基体与第一配重部之间,回拉部能够驱动第一配重部朝向靠近板基体的方向移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牵引走板难以平衡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