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壳体及其制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7015208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992558.1

    申请日:2023-08-08

    Inventor: 钟伟京 王守安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壳体及其制造工艺,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内侧设置有内壳体,所述外壳体靠近顶面处开设有通孔。本发明通过设置有外壳体、内壳体和导热板,通过向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形成的内腔之中加注冷却液体,可以实现对外部热辐射和电机控制器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吸收,有效的降低电机控制器因为热量聚集导致的损坏,提高散热性,并且通过在外壳体和内壳体之前设置导热板,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加速热量的散播,提高散热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对电机控制器壳体进行加固,降低外部损坏的可能性,提高电机控制器的安全性。本发明具有安全性高和散热效果好的优点。

    一种汽车离合器外壳体总成复合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847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1026465.X

    申请日:2023-08-15

    Inventor: 钟伟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离合器外壳体总成复合连接方法,本发明采用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对花键毂和外壳体进行表面的强化操作,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花键毂和外壳体的零件强度,便于汽车离合器外壳体总成的安装和使用,另一方面激光表面强化操作对于花键毂和外壳体的形变小,可以减少对于花键毂和外壳体的再次加工操作,从而提高连接精度和降低连接难度,使用效果好;本发明通过对外壳体进行预加热操作,然后再对花键毂和外壳体进行连接操作,可以实现过盈安装操作,并结合焊接操作,实现对花键毂和外壳体之间的复合安装操作,提高汽车离合器外壳体总成的连接精度和牢靠性。

    汽车发动机支架用高强度铝合金压铸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79169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264089.3

    申请日:2022-10-17

    Inventor: 钟伟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压铸件技术领域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支架用高强度铝合金压铸件,该压铸件由Al‑Zn合金制得,其特征在于,该Al‑Zn合金的金属液按照如下方法制备而得:将工业纯Al锭和Al‑2Sc中间合金一同加入加热炉中进行熔炼,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得到料A,再向加热炉中加入工业纯Zn和Al‑50Mg中间合金以及微量稀有金属和稀土金属继续熔炼,充分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得到料B,随后向加热炉中加入消泡剂进行搅拌,搅拌后再加入超声波震子进行超声震动,震动结束后即可得到上述Al‑Zn合金的金属液;使用该金属液所制得的汽车发动机支架用高强度铝合金压铸件实理比较高,即气泡相对较少,因此在同等条件下的强度性能更好。

    一种可快速调节的汽车配件夹具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8419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1122277.2

    申请日:2022-09-15

    Inventor: 钟伟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调节的汽车配件夹具,涉及到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底部外壁四周均通过螺栓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顶部外壁一端焊接有支撑槽,所述支撑槽内壁滑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末端焊接有伸缩槽,所述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两侧外壁底部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支撑槽相适配。本发明中,通过支控制组件对夹具高度进行控制,相比于传统汽车配件夹具,能根据实际安装或更换需要对装置的高度进行调整,便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进行操作,在对零部件进行处理时,操作人员不需要弯腰进行操作,更加省时省力,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

    一种高强度轻量化摩托车发动机盖及其铸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983969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36147.6

    申请日:2025-03-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发动机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强度轻量化摩托车发动机盖及其铸造工艺,采用压铸机完成机盖板体的制备,通过机盖处理设备以及精加工设备对机盖板体的外观进行加工处理,并使用运输设备和若干机械手臂配合人工完成机盖板体的转运。该高强度轻量化摩托车发动机盖及其铸造工艺,打磨机构整体结构下移的过程中,即能通过移动框体将机盖板体边缘的飞边进行清理,拨动部中的对接齿轮与固定齿板接触后,又能带动打磨部整体上下移动,而对机盖板体边缘的毛刺进行打磨,从而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产品质量。

    用于汽车配件装配的工装夹具

    公开(公告)号:CN1177544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410192519.8

    申请日:2024-02-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汽车配件装配的工装夹具,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主夹具和副夹具,所述主夹具包括转板结构以及若干规则分布的活动夹头结构,所述转板结构包括转板以及驱动转板转动的驱动件,所述转板底面边缘处设有从动齿,所述活动夹头结构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固定柱、限位杆以及用于夹持汽车配件的夹头。该装置通过设置主夹具和副夹具可以对一些两端高度不同的扁平状配件进行夹持固定,同时该主夹具的夹头设置可以对端部侧壁不规则的构件进行有效固定,大大增加夹持面的自由度,可以更好地贴合端部侧壁而提升该夹具的适配性,进而扩大使用范围。

    一种高强度高密性的气缸盖铸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750582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480917.1

    申请日:2023-11-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铸造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高密性的气缸盖铸造工艺,本发明通过对气缸盖铸造的原料之中加注一定量的稀土硅铁合金、稀土镁硅铁合金和75硅铁合金,可以有效的对气缸盖的原材料内部性质进行改变,使得气缸盖的原材料在铸造成型之后可以具有相比于现有技术铸铁的更高的强度,实现在材料层次上的对气缸盖强度的提高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陶瓷过滤片的底注式浇注系统,充型平稳、挡渣能力强,能有效防止气缸盖的泄漏缺陷,并且在气缸盖铸件的热节处设置冷铁,能加速热节凝固在内浇道凝固封闭前及时获得充分补缩消除缩孔、缩松缺陷,使得生产处理的气缸盖逐渐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成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531984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86466.6

    申请日:2022-09-28

    Inventor: 钟伟京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成型模具,包括基板和定位机构,基板顶部安装有下模座,下模座顶部中间设置凸台,凸台上均匀开设多个下模冲孔和定位块;下模座正上方设置有上模座,上模座底部中间固定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均匀设置多个与下模冲孔相适配的上模冲头,连接板底部还设置有至少两个限位件;定位机构包括下盒体和上盖板,下盒体内开设多个定位槽,定位槽内开设多个与下模冲孔相适配的下盒冲孔,下盒体底部开设多个与定位块相适配的定位盲孔,上盖板上开设多个与下盒冲孔相适配的上盖冲孔,上盖板周侧设置有连接件;上述成型模具能对汽缸垫进行精准定位,使成型孔不受上模冲头产生的上下牵引力的影响,提高成型孔精度。

    一种电机组装用具有可调节结构的零部件夹持装置及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727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237685.X

    申请日:2025-03-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机组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机组装用具有可调节结构的零部件夹持装置及其方法,包括用来运输电机底座的输送装置、若干规则设置于输送装置右侧的固定平台、能够在固定平台顶面上移动的夹持装置、用来放置零部件的放置机构、随着夹持装置移动而带动放置机构内部结构转动的翻转装置以及驱动输送装置运输的驱动机构。该电机组装用具有可调节结构的零部件夹持装置及其方法,根据不同零部件的型号可以直接更换放置机构中采用模块化设计的部件放置架,并调整液压夹具的高度而改变夹持的位置,使得整体结构能够满足不同型号的电机的组装工作,而确保运输零部件时的稳定性。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组装用具有夹持结构的操作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945820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510035338.9

    申请日:2025-01-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械夹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组装用具有夹持结构的操作平台,包括操作柜及其外部滑动卡接的操作架,操作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支托电机组机壳的托机组和用于夹持电机组顶盖的夹持组,托机组和夹持组支托电机组在操作架上方分为竖向状态下的内部组装和横向状态下的外部组装。本发明通过操作架与操作柜组合支撑使用,而增加对电机的支撑强度;在转移电机组时,则推动操作架移出操作柜至轮组区域进行安装,并通过控制转向环转向带动电机组的轴向转至水平而与轮组同轴,以便对接安装,使得电机组自身得到稳定的组装,同时能配合轮组的安装进行转移,即保证了组装的稳定性,也优化了工序间的配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