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283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1432756.4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隧结合复杂地下空间通风特性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建隧结合复杂地下空间通风物理模型设定,建立通风特性数值模拟模型,求解得到建隧结合复杂地下空间的流速、压力以及壁面切应力分布情况以及射流风机的升压折减系数和通风阻力情况,实现建隧结合复杂地下空间射流风机布置和流场特性的分析,解决建隧结合复杂地下工程通风设置痛点,对建隧结合复杂地下工程提供通风情况分析,优化风机布局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16136149A
公开(公告)日:2023-05-19
申请号:CN202310141287.9
申请日:2023-02-21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21B1/00 , E21B7/12 , E21B47/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水下机械凿岩工艺参数快速确定方法,方法包括依据场地基岩类型选取出相对应的凿岩锤,依据选取出的相对应的凿岩锤开展不同落距单点单次凿岩试验,通过贯入深度与落距比值确定最优落距,依据最优落距开展单点多次凿岩试验,通过相邻两次贯入深度增量比和贯入深度综合确定单点凿击次数,依据最优落距和单点凿击次数下的贯入深度及基岩类型确定凿击点距,从而确定出水下机械凿岩的工艺参数;通过简化现场凿岩工艺试验流程,只需若干点位凿岩试验即可快速确定凿岩工艺参数,可有效提升水下机械凿岩效率及智能化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66875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0952339.5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管节沉放定位系统及方法,包括总传动轮、智能陀螺仪以及安装于变截面沉管管节上的动轮、安装于水下基槽上的水底从动轮及从动轮与水底从动轮之间的系缆传动装置;总传动轮布置于相邻岸边或船上;智能陀螺仪设置于变截面沉管管节上部,实时监测变截面管节浮态;同时向变截面沉管管节内部压载水箱注水进行下沉,下沉过程中通过智能陀螺仪测定变截面沉管管节倾斜姿态,并测定各系缆上应力,通过计算终端得出调节倾斜姿态平衡的各系缆力,并且带动总传动轮转动,使得变截面沉管管节每个位置处的竖向位移一致,实现变截面沉管管节的沉放平衡。本发明对管节的倾斜进行智能化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869044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0724321.X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简化现场工艺试验流程,结合室内岩石落锤试验与数值仿真试验快速确定凿岩工艺参数,有效提高水下重锤凿岩效率的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优选方法。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依据场地基岩类型选取相应类型的凿岩锤;钻取场地基岩芯样,对基岩芯样开展不同落锤速度的基岩岩石落锤试验;对比基岩岩石落锤试验数值与仿真计算结果,反演生成基岩岩石本构模型参数;开展不同刃角的凿岩锤凿岩试验仿真计算,确定最优凿岩锤刃角;通过岩石塑性损伤体积与落锤速度平方比值,确定最优落锤速度及对应最优落锤高度;开展单点多次凿岩试验仿真计算,确定最优落锤次数。本发明应用于优选水下重锤凿岩工艺参数的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106638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193511.X
申请日:2024-08-2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8 , G06Q10/0635 , G06F113/08 , G06F113/14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沉管管节定倾高度的确定方法,针对特殊的变截面沉管管节结构,可以规范计算变截面沉管管节的定倾高度,通过确定管节定倾高度,掌控管节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保证变截面沉管管节水中浮运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发明解决了变截面沉管管节在起浮、浮运中的受力的问题,有效降低了管节设计难度,降低了施工控制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949076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358113.X
申请日:2022-11-01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广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边坡专护用双排扩底长短组合抗滑桩,包括长桩和短桩,所述长桩的外壁设置有联接机构,且长桩通过连接机构与短桩连接,所述长桩的高度高于短桩,所述长桩和短桩包括外壳和储废机构,所述储废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底端,所述储废机构的底端连接有钻头,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扩底机构,所述外壳的一侧内壁连接有支板,所述扩底机构穿过支板,所述扩底机构包括支轴,所述支轴的顶端外壁连接有卡接块,所述支轴的底端固定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外壁垂直啮合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套筒,本发明公开的边坡专护用双排扩底长短组合抗滑桩具有通过扩底提高抗滑桩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扩底难度,增强安全性能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421496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453018.3
申请日:2021-12-01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1D22/00 , E01D19/00 , E01D19/04 , E01D19/12 , E01D101/30 , E01D10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拼宽桥的拼宽结构及拼宽方法,涉及桥梁技术领域,该拼宽结构包括:套箍组件,用于与既有盖梁连接,所述套箍组件包括套箍顶板、套箍腹板及固定组件,所述套箍顶板的两侧垂直连接有所述套箍腹板,所述套箍腹板互相平行,所述套箍顶板与所述套箍腹板所围成的空腔用于与既有盖梁嵌套连接;以及支撑组件,与所述套箍腹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组件的顶部具有支撑平面。由于套箍腹板的长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在拼宽桥梁上部结构及支座系统的总高度受限的情况下,拼宽桥上部结构梁高的取值范围更大,因此该拼宽结构能适用于更多类型的拼宽桥上部结构,实现在既有盖梁上安装拼宽桥梁。
-
公开(公告)号:CN113756367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141710.2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广州大学
IPC: E02D29/073 , E02D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隔震性能的大型沉管隧道回填方法,包括先在水平面下浚挖施工,挖出基槽然后全面清淤;基槽的底部铺设碎石,形成碎石垫层;碎石垫层的上方铺设橡胶砂,形成橡胶砂层;橡胶砂层的上方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将碎石垫层和橡胶砂层压密填实形成整体;在土工格栅的上方放置混凝土墩台,再将沉管隧道的管节安放在混凝土墩台上;在管节的纵向两侧铺设锁定回填层,且锁定回填层上预留有多个喷砂通道,在喷砂通道中预埋喷砂管;从喷砂管中向腔室喷射细砂,形成细砂垫层;本发明的具有减隔震性能的大型沉管隧道回填方法,建设的沉管隧道结构能够消能减震,使用后期产生的沉降量小、沉降均匀,能够长期安全运营。
-
公开(公告)号:CN11953141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59235.6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 E02D31/02 , E02B3/24 , E02D5/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沉管隧道干坞坞口用临水深支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坞门、两根L型的坞墩、坞坎、坞门底板以及止水带,两根坞墩的第一直角面之间相对设置,两根坞墩的第二直角面均朝向临岸侧,坞坎设置在两根坞墩的底部之间,坞坎与两根坞墩形成凹形组合面,坞门底板设置在两根坞墩之间且位于坞坎的临岸侧的顶部,坞门底板设置有球型基座和止推装置,坞门设置在坞坎与两根坞墩之间以及位于坞门底板的顶部,坞门的背岸侧贴合在凹形组合面上,止水带布置在坞门的背岸侧以及凹形组合面之间,本发明能够降低坞门的左右两侧承受的水流冲击力,以及降低水流对止水带造成的损害,延长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6687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952339.5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E02D29/0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管节沉放定位系统及方法,包括总传动轮、智能陀螺仪以及安装于变截面沉管管节上的动轮、安装于水下基槽上的水底从动轮及从动轮与水底从动轮之间的系缆传动装置;总传动轮布置于相邻岸边或船上;智能陀螺仪设置于变截面沉管管节上部,实时监测变截面管节浮态;同时向变截面沉管管节内部压载水箱注水进行下沉,下沉过程中通过智能陀螺仪测定变截面沉管管节倾斜姿态,并测定各系缆上应力,通过计算终端得出调节倾斜姿态平衡的各系缆力,并且带动总传动轮转动,使得变截面沉管管节每个位置处的竖向位移一致,实现变截面沉管管节的沉放平衡。本发明对管节的倾斜进行智能化调整。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