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3255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0980197.9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G06F30/20 , G06T17/00 , G06Q50/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三维应力下岩石损伤分数阶微动力扰动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岩石静力循环加载作用下的损伤函数D1;S2、确定启动岩石扰动损伤的应力阈值—起裂应力σci和扰动破坏的应力阈值—扰动临界应力σdl;S3、确定微动力扰动作用下的损伤函数D性元件2;S4、建立三维微动力扰动屈服函数εe、带应力阈值的损伤分数阶黏弹塑元件F;S5、建立一个由损伤弹εve和带应力阈值的损伤分数阶黏塑性元件εvp串联的表征真三维应力下岩石损伤分数阶微动力扰动模型ε(t);S6、构建一维损伤分数阶微动力扰动方程ε1(t);S7、构建三维损伤分数阶微动力扰动方程εij(t)。为受微扰动的高应力深部工程围岩破坏灾害预测和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91106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980168.2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G06F30/20 , G06T17/00 , G06Q50/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真三维应力与渗压耦合下岩体时效破损程度定量评估指标,其构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Mogi‑Coulomb三维强度准则和有效应力原理,建立真三维应力与渗压耦合屈服函数;步骤2、依据屈服函数的强度包络线和屈服面与应力点之间的关系,以及时效应变和时效临界破坏应变的大小,构建真三维应力与渗压耦合下岩体时效破损程度定量评估指标计算公式。本发明提出真三维应力与渗压耦合下岩体时效破损程度定量评估指标,为地下岩石工程施工和水岩耦合灾变防治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5964931A
公开(公告)日:2023-04-14
申请号:CN202211377836.4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G06F30/27 , C04B28/26 , C04B111/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相似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岩石高强高脆动静特性相似的材料配制理论、方法和配方。首先通过分析原岩矿物成份和微观结构(原岩矿物成份和比例、矿物颗粒级配、矿物颗粒形状),结合物理力学特性(硬度、结构系数,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以及地应力赋存环境,提出高强高脆动静特性相似理论,然后确定相似常数,得出类岩石材料物理力学目标参数,进而确定骨料、胶结剂、外加剂等;再通过均匀设计法设计配比方案,制备试样;最后测试试样物理力学参数,回归分析结果,得到目标配比。本发明提出的配制理论、方法和配方为深部硬岩工程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动力灾害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85965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08502.3
申请日:2022-12-1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三维应力下岩石多尺度破裂评估指标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基于Mogi‑Coulomb三维强度准则,建立屈服函数F;S2、依据三维强度准则强度包络线和屈服面与应力点的几何关系,构建岩石多尺度破裂程度评估指标公式;S3、基于岩石多尺度破裂程度评估指标范围分区评估岩体破裂程度。本发明提出一种岩石多尺度破裂评估指标构建方法,为高应力深部岩石工程安全度评价和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216970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1561768.2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广西大学
Abstract: 岩石室内试验中声发射/微震传感器安装机构,包括承压板和声发射/微震传感器;承压板内设有声发射/微震传感器安装孔,安装孔为阶梯状圆孔,孔口端孔径大于孔底端孔径,孔口端圆孔厚度等于圆形钢板厚度,孔口外侧开有环形结构缝;声发射/微震传感器尾端依次通过弹簧及隔离圆板与安装孔底部连接,采集端通过圆形钢板与岩石试件间接顶紧接触;屏蔽层沿安装孔和环形结构缝均匀布置;承压板内部开有贯通孔道,声发射/微震传感器信号线通过贯通孔道与外部相连。本发明有效保证了试件表面受力均匀,消除了应力空白间隙的影响,避免了安装孔附近岩石优先损伤产生无法辨别和过滤的干扰(56)对比文件赵扬锋.岩石变形破裂微震、电荷感应、自电位和声发射实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7,全文.Chun-lai Wang.Identification ofearly-warning key point for rockmassinstability using acoustic emission/microseismic activity monito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Mining Sciences》.2014,全文.赵扬锋;刘力强;潘一山.单轴压缩下含断层带花岗岩声发射、微震和电荷感应实验.地震地质.2017,(05),全文.杨永杰;王德超;李博;马德鹏.煤岩三轴压缩损伤破坏声发射特征.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5,(01),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7131662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80094.2
申请日:2023-08-0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G06F30/20 , G06T17/00 , G06Q50/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三维应力下岩石扰动破坏程度定量化评估指标,其构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真三轴扰动试验结果,采用Mogi‑Coulomb三维强度准则、三维应力空间主应力公式和扰动临界强度,构建岩石三维屈服函数、临界扰动屈服函数和三维破坏函数;步骤2、基于屈服函数强度包络线、临界扰动屈服面和破坏面与应力点之间的几何关系,以及扰动应变和扰动破坏极限应变的大小,建立真三维应力下岩石扰动破坏程度定量化评估指标计算式;步骤3、根据真三维应力下岩石扰动破坏程度定量化评估指标的计算式和范围,进行分区评估岩体扰动破裂程度。本发明提出一种真三维应力下岩石扰动破坏程度定量化评估指标,为深埋工程岩体动力开挖灾害定量化评估提供科学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964931B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211377836.4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IPC: G06F30/27 , C04B28/26 , C04B111/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相似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岩石高强高脆动静特性相似的材料配制理论、方法和配方。首先通过分析原岩矿物成份和微观结构(原岩矿物成份和比例、矿物颗粒级配、矿物颗粒形状),结合物理力学特性(硬度、结构系数,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以及地应力赋存环境,提出高强高脆动静特性相似理论,然后确定相似常数,得出类岩石材料物理力学目标参数,进而确定骨料、胶结剂、外加剂等;再通过均匀设计法设计配比方案,制备试样;最后测试试样物理力学参数,回归分析结果,得到目标配比。本发明提出的配制理论、方法和配方为深部硬岩工程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动力灾害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和物质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68385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74818.0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Abstract: 真三轴下岩石时效扰动破裂可视化试验装置,包括载物底台、承板台、受载板、高强透明帕姆板、广角高清摄像头、声信号传感器、LVDT位移传感器及连接构架等组成,形成真三轴应力加载、可视化观测、破裂信息监测和变形测量四个功能体系。上、下、前、后、左、右六块受载板组成三向应力加载体系;高强透明帕姆板及左受载板内置的广角高清摄像头组成可视化观测体系;前后受载板内置的声信号传感器组成破裂信息监测体系;三个不同方向LVDT位移传感器及连接构架构成变形测量体系。试验方法包括地应力还原、开挖应力重分布、时效损伤和随后动力扰动诱发破裂全过程模拟。本发明实现了深埋工程围岩“卸荷+时效+扰动”耦合破裂全过程真实再现和实时可视化观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1158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248116.0
申请日:2024-03-05
IPC: G06V20/10 , G06V10/28 , G06V10/34 , G06V10/30 , G06V10/44 , G06V10/46 , G06V10/82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T5/77 , G06T7/6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埋隧道围岩结构面智能识别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经yolov5模型进行训练后,通过训练好的模型对裂隙图像轮廓进行检测、提取,接着依次通过识别结果中裂隙的个数、细化图像并进行主裂隙和待补全裂隙的确定、裂隙的补全,膨胀图像,最后进行分析,实现对深埋隧道围岩结构面的智能识别;本发明综合考虑了地质结构发育特性并利用该特性,补全识别的局部裂隙,有效提高对结构面的识别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3595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211601876.2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广西大学 , 同济大学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
IPC: G06F30/20 , G06F17/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三向应力下岩体时效‑扰动耦合劣化非线性模型,其构建过程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真三轴静力循环加载试验确定岩石静力循环加载作用下的损伤函数D1;S2、采用真三轴时效‑扰动试验分别确定启动岩石时效‑扰动耦合效应的临界应力—起裂应力σci和时效‑扰动耦合效应破坏的临界应力—扰动临界应力σdl;S3、采用ModifiedWeibolsandCook三维强度准则,建立三维时效‑扰动屈服函数F;S4、建立一个表征真三向应力下岩体时效‑扰动耦合劣化非线性模型εij(t);S5、构建一维时效‑扰动耦合劣化非线性方程ε1(t);S6、构建三维时效‑扰动耦合劣化非线性方程εij(t)。本发明为高应力深部工程围岩时效‑扰动耦合破坏灾害预测和稳定性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