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轮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194425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0769855.X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轮系结构,轮系结构包括:发电机皮带轮;水泵附加皮带轮,水泵附加皮带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的斜下方;张紧轮,张紧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和水泵附加皮带轮之间的内侧;惰轮,惰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和水泵附加皮带轮之间的外侧;其中,多楔带依次经过发电机皮带轮、张紧轮、水泵附加皮带轮以及惰轮,并且张紧轮逆时针方向压紧多楔带。本发明采用多楔带连接轮系,可缩小发电机皮带轮,从而提高传递功率,满足大功率发电机的布置需求;并且张紧轮和惰轮用于灵活调整皮带的张紧力,适于大功率发电机的需求。

    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6194419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70066.8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支架,支架包括:水平板,其固定在发动机的节温器座上;第一竖直板,其平行于Y-Z平面,且水平板和第一竖直板的前侧面平齐,第一竖直板固定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侧面上;竖直的突出部,其设置在水平板的顶面上,突出部的左部设有立板安装孔;第二竖直板,其平行于X-Y平面,且位于水平板的前侧面与第一竖直板的前侧面的交线的右侧,第二竖直板的右上角设有发电机安装孔,发电机的右侧通过发电机安装孔固定在第二竖直板上;立板,其下端通过立板安装孔固定在突出部上,发电机的左侧固定在立板的上端。本发明将轮系中发电机皮带轮、惰轮和张紧轮集成在同一个支架上,轮系共面度好,大大减小了皮带故障率。

    一种集成多功能空调压缩机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5332896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40920.9

    申请日:2015-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多功能空调压缩机支架,特征是该支架把发动机前悬置支架与空调压缩机支架集成一体,发动机安装板开设8个发动机安装孔,与发动机连接。支架开设前悬置软垫安装孔与整车连接悬置软垫连接。支架上的空调压缩机支撑面用于支撑空调压缩机,与空调压缩机支撑面相垂直的另一个安装面用来安装张紧空调压缩机皮带的张紧轮和一个惰轮。该多功能空调压缩机支架把空调压缩机的支架与发动机的前悬置支架集成为一体,可以让空调压缩机和发动机的振动同步,减少整车的振动,提高整车舒适性,同时使得空调压缩机皮带的共面度易于保证,传动可靠性高。

    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6194419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610770066.8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支架,支架包括:水平板,其固定在发动机的节温器座上;第一竖直板,其平行于Y‑Z平面,且水平板和第一竖直板的前侧面平齐,第一竖直板固定在发动机的气缸盖侧面上;竖直的突出部,其设置在水平板的顶面上,突出部的左部设有立板安装孔;第二竖直板,其平行于X‑Y平面,且位于水平板的前侧面与第一竖直板的前侧面的交线的右侧,第二竖直板的右上角设有发电机安装孔,发电机的右侧通过发电机安装孔固定在第二竖直板上;立板,其下端通过立板安装孔固定在突出部上,发电机的左侧固定在立板的上端。本发明将轮系中发电机皮带轮、惰轮和张紧轮集成在同一个支架上,轮系共面度好,大大减小了皮带故障率。

    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轮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6194425A

    公开(公告)日:2016-12-07

    申请号:CN201610769855.X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轮系结构,轮系结构包括:发电机皮带轮;水泵附加皮带轮,水泵附加皮带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的斜下方;张紧轮,张紧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和水泵附加皮带轮之间的内侧;惰轮,惰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和水泵附加皮带轮之间的外侧;其中,多楔带依次经过发电机皮带轮、张紧轮、水泵附加皮带轮以及惰轮,并且张紧轮逆时针方向压紧多楔带。本发明采用多楔带连接轮系,可缩小发电机皮带轮,从而提高传递功率,满足大功率发电机的布置需求;并且张紧轮和惰轮用于灵活调整皮带的张紧力,适于大功率发电机的需求。

    一种集成多功能空调压缩机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05332896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840920.9

    申请日:2015-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集成多功能空调压缩机支架,特征是该支架把发动机前悬置支架与空调压缩机支架集成一体,发动机安装板开设8个发动机安装孔,与发动机连接。支架开设前悬置软垫安装孔与整车连接悬置软垫连接。支架上的空调压缩机支撑面用于支撑空调压缩机,与空调压缩机支撑面相垂直的另一个安装面用来安装张紧空调压缩机皮带的张紧轮和一个惰轮。该多功能空调压缩机支架把空调压缩机的支架与发动机的前悬置支架集成为一体,可以让空调压缩机和发动机的振动同步,减少整车的振动,提高整车舒适性,同时使得空调压缩机皮带的共面度易于保证,传动可靠性高。

    曲轴附加皮带轮垫块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5715213U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20701886.7

    申请日:2016-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轴附加皮带轮垫块。该曲轴附加皮带轮垫块的一侧具有与曲轴附加皮带轮上的第一凸圆适配插入的第一凹坑圆,所述第一凹坑圆的底面为止挡面,该曲轴附加皮带轮垫块的另一侧具有与曲轴减振器上的第二凹坑圆适配插入的第二凸圆,该第二凸圆的端面为插接面,所述曲轴附加皮带轮垫块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其两侧面的垫块穿孔,用于通过安装螺栓将所述曲轴附加皮带轮、曲轴附加皮带轮垫块以及曲轴减振器连接起来。该曲轴附加皮带轮垫块装配在曲轴附加皮带轮和发动机减振器之间,能够保证风扇皮带、空调压缩机皮带的共面。避免了产生尺寸差异较小却又不能统一起来的多种曲轴附加皮带轮,不会造成零件的多样及管理的麻烦。

    一种客车发动机的集成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4783259U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20447217.7

    申请日:2015-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车发动机的集成结构,特征是第一充电发电机、第二充电发电机分别布置在发动机的左上侧和右上侧,空调压缩机支架布置在发动机右侧。首先,由发动机的曲轴减振器、第一自动张紧轮和水泵通过第一皮带配合形成第一传动轮系,其次,由第一充电发电机、第二充电发电机、水泵轮、第一中间轮和第二自动张紧轮通过第二皮带配合形成第二传动轮系,最后,空调压缩机通过空调压缩机支架布置在发动机的右侧,由发动机的曲轴附加皮带轮、第三自动张紧轮、空调压缩机皮带轮和第二中间轮通过第三皮带配合形成第三轮系。通过一根多楔带传动,即能保证发电机的同步性,又能使整个发动机轮系紧凑和连贯。

    一种发动机出水总管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793084U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821609673.7

    申请日:2018-09-30

    Inventor: 苏海明 李勇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出水总管,包括出水管体,所述的出水管体包括多个分段式的分管体,每个分管体上均设有固定座和多个进水管,所述的出水管体末端集成设置有与其连通的节温器座,节温器座顶面设有用于安装节温器盖的安装座,所述的节温器座内设有截面宽度朝安装座一侧逐渐增大的V形腔体,所述的安装座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节温器的安装孔,所述的节温器座一侧设有与其连通的用于与发动机缸盖连接的连接座,所述的节温器座外侧一端还设有可与发动机暖风系统或后处理系统的管路连接的取水接头。本实用新型巧妙的将节温器座集成设置在出水总管上,使调温器座布置在与出水总管的同一侧,避免出水总管、节温器座与其他零部件干涉的问题。

    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轮系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918507U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20984689.0

    申请日:2016-08-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前端单发电机的轮系结构,轮系结构包括:发电机皮带轮;水泵附加皮带轮,水泵附加皮带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的斜下方;张紧轮,张紧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和水泵附加皮带轮之间的内侧;惰轮,惰轮设置在发电机皮带轮和水泵附加皮带轮之间的外侧;其中,多楔带依次经过发电机皮带轮、张紧轮、水泵附加皮带轮以及惰轮,并且张紧轮逆时针方向压紧多楔带。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楔带连接轮系,可缩小发电机皮带轮,从而提高传递功率,满足大功率发电机的布置需求;并且张紧轮和惰轮用于灵活调整皮带的张紧力,适于大功率发电机的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