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角部裂纹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56495B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210836204.3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角部裂纹的控制方法,属于冶金连铸技术领域。为解决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角部裂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角部裂纹的控制方法,包括冶炼工艺、LF+VD精炼工艺和连铸工艺,连铸工艺包括对连铸过热度与拉坯速度、二冷水比水量、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和振动频率的综合控制。本发明通过对连铸工艺的综合控制,有效防止方坯角部过冷,减少角部裂纹的产生;使铸坯表面温度沿四面分布均匀,沿拉坯方向温度波动较小,改善了铸坯冷却的均匀性,提高了初生坯壳厚度的均匀性,减少了应力应变导致的裂纹的发生,提高了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的质量,有利于铸坯轧制后力学性能的改善。

    一种825轧机胶木瓦的更换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162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98467.7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一种825轧机胶木瓦的更换方法,属于轧钢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目前825轧机更换胶木瓦时步骤复杂,整个过程需要2小时以上,降低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发明在上瓦胎上加工两个通孔,在上瓦胎上的两个通孔内分别插入吊装螺杆,吊装螺杆的两端突出于上瓦胎的两侧布置,在每根吊装螺杆的两端连接一根短钢丝绳,短钢丝绳绕过升降压下装置的上方布置,将上瓦胎抬起,人工取下附着在上瓦胎的上胶木瓦,更换新的上胶木瓦,在每根吊装螺杆的两端连接一根长钢丝绳,长钢丝绳绕过轧辊的辊径下方布置,将轧辊吊起,人工取下附着在下瓦胎上的下胶木瓦,并更换新的下胶木瓦。本发明的一种825轧机胶木瓦的更换方法操作步骤简单,提高工作效率。

    一种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角部裂纹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56495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0836204.3

    申请日:2022-07-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角部裂纹的控制方法,属于冶金连铸技术领域。为解决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角部裂纹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角部裂纹的控制方法,包括冶炼工艺、LF+VD精炼工艺和连铸工艺,连铸工艺包括对连铸过热度与拉坯速度、二冷水比水量、结晶器电磁搅拌参数和振动频率的综合控制。本发明通过对连铸工艺的综合控制,有效防止方坯角部过冷,减少角部裂纹的产生;使铸坯表面温度沿四面分布均匀,沿拉坯方向温度波动较小,改善了铸坯冷却的均匀性,提高了初生坯壳厚度的均匀性,减少了应力应变导致的裂纹的发生,提高了中碳高硅钢连铸方坯的质量,有利于铸坯轧制后力学性能的改善。

    一种消除棒材表面褶皱的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5127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12182.2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钢铁轧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消除棒材表面褶皱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250×280的轴承钢矩形方坯,方坯修磨机修磨方坯表面,修磨后对铸坯进行轧制,在成品材上取一支料段,进行多次表面酸洗验证,确认褶皱缺陷产生于初轧孔型系统;(2)按照轧制规程和孔型系统进行建模,取1/4轧件模型,按轧制规程进行四道次连轧模拟;(3)截取各道次轧制过程的横截面后进行比对分析;(4)优化第一道次和第二道次孔型以及压下量;(5)优化第三道次和第四道次的压下量,按上述优化的压下量及孔型进行后续轧制过程。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铸坯表面褶皱缺陷难以处理的问题。

    一种冷轧卷取机扇形板的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49480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09790.3

    申请日:2022-04-19

    Abstract: 一种冷轧卷取机扇形板的轧制方法,它属于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资源。本发明其生产工艺流程为:连铸坯加热→轧机轧制→分段→缓冷→压直机压直;所述的轧机轧制的轧辊采用4孔轧辊1对,其中第1#孔、第2#孔为方形孔,第3#、第4#孔为椭圆形成品孔,变形方式为圆→扁方→方→扇形板成品。采用步进式加热炉进行加热,其预热段温度≤860℃,加热Ⅰ段温度860‑1120℃,加热Ⅱ段温度1120‑1280℃,均热段温度1200‑1260℃,出炉温度1180‑1240℃,加热Ⅱ段和均热段时间为3.5‑4h,总加热时间为8‑9.5h。本发明生产效率高、尺寸精度高。

    一种新型棒材线轧机间可调整导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642839U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20936858.8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一种新型棒材线轧机间可调整导槽装置,属于冶金轧钢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固定导槽、活动导槽板、转动销轴、间隙调节机构、固定板和上导板,底座顶部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导槽,底座顶部另一侧前后镜像对称设置有两个活动导槽板,所述活动导槽板一端通过转动销轴与底座铰接,另一端通过间隙调节机构与底座建立连接,上导板通过固定板固定安装于固定导槽顶部,同时上导板位于活动导槽板上方,目的是为了解决针对棒材连轧生产线轧机间导槽不能适应规格尺寸变化,来料翘头不具备限制走钢方向功能的问题,在更换轧机规格时,无需对导槽进行更换,只需调整两个活动导槽板之间收缩形通道的开口度,即可实现适应性调节,节约了更换时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