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7871C
公开(公告)日:2004-09-22
申请号:CN00131943.4
申请日:2000-11-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G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9/02 , F02G5/00 , Y02E20/14 , Y02T10/166
Abstract: 由于考虑到低温时发动机2的起动性降低,所以,在用传感器TS3检测发动机温度比基准温度低时,首先运转泵10使热媒体循环。由于热媒体把贮热水罐17内的温水的热量搬运到发动机2内,所以发动机被暖机,油的粘性变小,可以防止发动机2内结露,提高了起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395033A
公开(公告)日:2003-02-05
申请号:CN02140240.X
申请日:2002-07-0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G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2 , F01P7/16 , F01P2025/32 , F24H2240/06 , F28D21/0003 , Y02E20/14 , Y02P80/15 , Y02P80/152 , Y02T10/166
Abstract: 一种发动机的排热回收装置能够无时间差地检测出热介质液的有无或者不足。使热介质液在冷却发动机2的水套及将发动机排气作为热源的排气热交换器9中循环回收发动机2的排热。在热介质循环经由线路12上的作为排热回收位置的发动机2的附近设置第1温度传感器TW1。在循环经由线路12上的第1的温度传感器TW1的下游设置第2温度传感器TW2。在不存在热介质液的异常时,在第1温度传感器TW1及第2温度传感器TW2的输出间产生比正常时大的温度差。在此设置在通过第1及第2温度传感器TW1、TW2检测出的温度差超过预定值时输出热介质液不足信号的机构。
-
公开(公告)号:CN1702938A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200510074040.1
申请日:2005-05-2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2J7/00
Abstract: 一种发电装置,可向所连接的电池提供适合的发电电力,并且在不适合的情况下只要有一定的负载电压便能够进行输出。切换开关(25)选择用于控制三相整流桥式电路(2)的输出电压的输出电压设定值(目标值)。输出控制装置(34)根据目标值控制整流电路(2)。在负载判别部(35)中,将所连接的电池19的端子电压作为负载电压进行判别。在负载电压相对目标值而处于容许范围内时,指示输出控制部(34)允许输出。当负载电压不在容许范围内时,显示警告。即使在警告被显示时,在存在大于等于比容许范围低的规定电压的负载电压时,可通过操作强制输出开关(37)来产生输出,对电池(19)进行充电。
-
公开(公告)号:CN1702954A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200510072023.4
申请日:2005-05-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简单、可靠地检测具有由输出绕组和整流电路构成的多个电源单元的发电机的异常的机构。具有多个电源单元,这多个电源单元包括:相互独立地卷绕在同一铁芯上的多个输出绕组(L1~L4);与输出绕组的各相连接的整流电路(2~5)。电源单元产生合并的输出。控制机构(33~35)对整流电路进行控制,使输出电压与目标电压(Vref)一致。功率比较部(39)在根据整流电路(2~5)的合计电流(I)和目标电压(Vref)而算出的合计功率(W)达到功率目标值(Wref)时,针对这以上的合计电流的上升,使目标电压(Vref)降低,从而抑制整流电路(2~5)的输出。并且,在合计电流(I)超过电流上限值(ILMT)的情况下,停止产生门控脉冲。
-
公开(公告)号:CN1187521C
公开(公告)日:2005-02-02
申请号:CN00133813.7
申请日:2000-11-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G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N5/02 , F01N3/005 , F01N2240/02 , F02G5/02 , Y02E20/14 , Y02T10/16 , Y02T10/166
Abstract: 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热交换器所产生的冷凝水在排水管内处于冻结或接近于冻结的状态时的解除机构。由消音器(31)从废气中分离出的冷凝水经包含连接件(34)的排水存水弯管排放到外部。在连接件(34)上还一体地形成有能通过外部热交换器(52A)循环的载热体的流路。在起动发动机(2)时,依据用传感器(53)测得的排水存水弯管的温度判断是否有冻结。在判定已冻结时,在起动发动机(2)之前,使水泵(10)运转,使载热体循环,解除冻结。
-
公开(公告)号:CN1302946A
公开(公告)日:2001-07-11
申请号:CN00131947.7
申请日:2000-11-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N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2 , Y02E20/14 , Y02T10/16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随着从排气热交换器排出的排气冷却而产生冷凝水,防止因该冷凝水和排气的作用产生的喷射音,并且促进排气与冷凝水的分离。从排气热交换器排出的排气,被导入与消音器31相连的曲管部32的入口端321。在排气中混有冷凝水,该混合流体在上升通路322内朝上方向喷射而被送到第1膨胀室323。被运送的混合流体在第1膨胀室323内排气与冷凝水分离,在包含第2膨胀室325的下降通路内下降。在消音器31的下部即分离室312内,排气被送到上方,冷凝水被排出到下方。冷凝水经过作为排水存水弯的排水通路排出到外部。
-
公开(公告)号:CN100499304C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410101389.5
申请日:2004-12-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电源装置,在检测到漏电时跳闸的可动触点(8)恢复到闭合位置后,在短时间内使漏电断开功能变成正常的待机状态。具有使设在输出线路(2)上的可动触点(8)移动到断开位置的跳闸线圈(10)。在可动触点(8)的下游侧设置变流器(12)。选通信号形成电路(20)在通过变流器(12)检测到漏电电流时,对跳闸线圈(10)施加规定时间的推力。复位信号形成电路(22)在可动触点(8)从断开位置恢复到连接位置时,向选通信号形成电路(20)输入复位信号。选通信号形成电路(20)由可动触点(8)从上游侧获得电源。LED(16)在可动触点(8)位于断开位置时亮灯,在可动触点(8)通过手动返回正常位置时结束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00426655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510072023.4
申请日:2005-05-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以简单、可靠地检测具有由输出绕组和整流电路构成的多个电源单元的发电机的异常的机构。具有多个电源单元,这多个电源单元包括:相互独立地卷绕在同一铁芯上的多个输出绕组(L1~L4);与输出绕组的各相连接的整流电路(2~5)。电源单元产生合并的输出。控制机构(33~35)对整流电路进行控制,使输出电压与目标电压(Vref)一致。功率比较部(39)在根据整流电路(2~5)的合计电流(I)和目标电压(Vref)而算出的合计功率(W)达到功率目标值(Wref)时,针对这以上的合计电流的上升,使目标电压(Vref)降低,从而抑制整流电路(2~5)的输出。并且,在合计电流(I)超过电流上限值(ILMT)的情况下,停止产生门控脉冲。
-
公开(公告)号:CN1630153A
公开(公告)日:2005-06-22
申请号:CN200410101389.5
申请日:2004-12-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电源装置,在检测到漏电时跳闸的可动触点(8)恢复到闭合位置后,在短时间内使漏电断开功能变成正常的待机状态。具有使设在输出线路(2)上的可动触点(8)移动到断开位置的跳闸线圈(10)。在可动触点(8)的下游侧设置变流器(12)。选通信号形成电路(20)在通过变流器(12)检测到漏电电流时,对跳闸线圈(10)施加规定时间的推力。复位信号形成电路(22)在可动触点(8)从断开位置恢复到连接位置时,向选通信号形成电路(20)输入复位信号。选通信号形成电路(20)由可动触点(8)从上游侧获得电源。LED(16)在可动触点(8)位于断开位置时亮灯,在可动触点(8)通过手动返回正常位置时结束显示。
-
公开(公告)号:CN1302948A
公开(公告)日:2001-07-11
申请号:CN00131943.4
申请日:2000-11-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2G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N19/02 , F02G5/00 , Y02E20/14 , Y02T10/166
Abstract: 由于考虑到低温时发动机2的起动性降低,所以,在用传感器TS3检测发动机温度比基准温度低时,首先运转泵10使热媒体循环。由于热媒体把贮热水罐17内的温水的热量搬运到发动机2内,所以发动机被暖机,油的粘性变小,可以防止发动机2内结露,提高了起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