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车辆的排气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3760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780048140.8

    申请日:2017-07-20

    Abstract: 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排气结构,能够确保车辆的侧倾角,同时容易使催化剂活化。自动二轮车具备:燃料箱(56),其配置在底踏板(63)的下方;动力单元(14),其配置在底踏板(63)及燃料箱(56)的后方,借助连杆部件(3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体框架(11);排气管(51),其与动力单元(14)连接;以及催化转化器(54),其设置在排气管(51)中,催化转化器(54)以其长度方向朝向车宽方向的方式配置,并且催化转化器(54)以从车辆正面观察时催化转化器(54)整体与燃料箱(56)重合的方式配置在燃料箱(56)的后方。

    跨骑型车辆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75711B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1880022276.6

    申请日:2018-02-09

    Abstract: 跨骑型车辆具备经由连接部件(38)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车身架(12)的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和具备排气管(121)及催化剂装置(140)的排气装置(120),其中,将连接部件(38)配置于曲轴箱(34)的上方,在侧视时,将催化剂装置(140)的至少一部分与汽缸部(35)相比配置于下方,并使其位于对将连接部件(38)连结于车身架(12)的连接部件连结部(61)和曲轴箱(34)的前端进行连结的假想线(L1)、与对与排气管(121)的一端连接的单元摆动式发动机(13)的排气管连接部(35e)和连接部件连结部(61)进行连结的假想线(L2)之间的区域,该跨骑型车辆设有将曲轴箱(34)与排气装置(120)连结的排气装置连结部(135),由此,能够提高催化剂装置的配置的自由度并紧凑地配置催化剂装置,即使排气装置和催化剂装置与单元摆动式发动机一起摆动,也能稳定且牢固地支承催化剂装置。

    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362703A

    公开(公告)日:2013-10-23

    申请号:CN201310103468.9

    申请日:2013-03-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其使气缸盖与配置在气缸盖后方的进气量控制机构经由树脂制的进气管连接,该进气管通过使厚壁部及外径比厚壁部小的薄壁部在相互之间形成阶梯部同时一体且同轴地连接设置而形成,进气管(48)以其中心轴线(C)呈直线状的方式形成,阶梯部(53)形成为沿着与中心轴线(C)倾斜交叉的假想平面(PL1)。根据上述车辆用内燃机的进气装置,既能够确保刚性又能够使进气管轻量化。

    喷射器的安装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16430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1780095478.9

    申请日:2017-09-29

    Abstract: 一种喷射器(80)的安装结构,向燃烧室(92)供给燃料(96)的喷射器(80)的顶端部(80a)以比进气管(60)的第1凸缘部(84)与内燃机(18)的气缸盖(54)的连接面(88)向气缸盖(54)侧突出的方式被配置于第1凸缘部(84)。

    机动二轮车的氧气传感器配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351935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1880095140.8

    申请日:2018-08-15

    Abstract: 一种机动二轮车(1)的氧气传感器(25)配置结构,该机动二轮车(1)在从发动机(12)延伸的排气管(13)的中途设置催化剂(14),并且在该排气管(13)的上述催化剂(14)的下游侧安装有氧气传感器(25),作为该氧气传感器(25)配置结构采用如下结构:将上述氧气传感器(25)配置于比上述排气管(13)靠车宽方向内侧、且在仰视时与上述发动机(12)重叠的位置,将保护上述氧气传感器(25)的保护壁(29)在该氧气传感器(25)的前方安装于上述排气管(13)。由此,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的氧气传感器配置结构,无论机动二轮车的形态如何,在所有的机动二轮车中均能够保护氧气传感器免受飞石等干扰的影响。

    排气管的催化转换器支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661761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10220552.1

    申请日:2018-03-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气管的催化转换器支承结构,为确保催化转换器的组装和拆卸的容易性的同时针对车体振动有效的支承结构,此外结构简单且实现了小型化。在连接气缸盖和消声器的排气管(54)的中途进行分割,以跨排气管(54)的端面(81c、82c)的方式来配置构成由催化剂来净化废气的催化转换器(57)的外筒(92)。并且,在端面(81c、82c)前后的前部排气管(81)和后部排气管(82)中的一方(前部排气管(81))设置固定外筒(92)的一端部的前部扩径部(81b)。此外,使前部排气管(81)和后部排气管(82)中的另一方(后部排气管82)保持外筒(92)的另一端部,以跨排气管(54)的一方即前部排气管(81)和另一方即后部排气管(82)的方式装卸自如地安装外筒(92)。

    鞍乘式车辆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66060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46077.5

    申请日:2015-08-21

    Abstract: 提供能够减小对乘车性的影响并实现滤清容量的增加的鞍乘式车辆。该鞍乘式车辆具备设于向内燃机(11)的燃烧室引导吸入空气的进气通路且通过设于内部的单元(21)而对吸入空气进行净化的空气滤清装置(20),空气滤清装置(20)具备在单元(21)的下游侧形成洁净室(C)的壳体主体(22)、以将壳体主体(22)的开口(22a)及单元(21)覆盖的方式安装于壳体主体(22)且在单元(21)的上游侧形成非洁净室(D)的壳体罩(50),壳体主体(22)具备由分割面(22d)上下进行分割的上壳体(30)和下壳体(40),下壳体(40)从车辆正面观察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下方朝向上方的分割面(22d)而变大,上壳体(30)从车辆正面观察形成为,开口面积随着从分割面(22d)朝向上方而变小。

    车载内燃机的进气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563794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1780047177.9

    申请日:2017-08-04

    Inventor: 久保俊博 牧理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载内燃机的进气结构,其中,可容易地制造具有弯曲部分的进气连接通路管(连接管)。在该车载内燃机的进气结构中,设置进气连接通路管34,空气滤清器壳体41中的净化室Cb和进气管31通过该进气连接通路管连通。在该进气连接通路管34内,内进气连接通路管35设置在空气滤清器壳体41内的净化室Cb中,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分,内进气连接通路管35通过将沿着包括内进气连接通路管35的大致中心轴线的表面S分为两个的半连接通路管35U、35D组合而构造。

    跨骑型车辆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16571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1880100116.9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该跨骑型车辆(1)具备:发动机(2);燃料箱(50),其积存所述发动机(2)的燃料;以及燃料泵(38),其配置在所述燃料箱(50)的外部,向燃料喷射阀(39)供给所述燃料箱(50)内的燃料,其中,所述燃料泵(38)呈在轴向上长的筒状的外形形状,并将所述轴向朝向车宽方向配置,在从所述轴向观察下,在所述燃料泵(38)的外周部配置有配管连接部(45),所述配管连接部(45)向所述燃料泵(38)的外侧突出,且能够从所述燃料泵(38)的外部连接燃料配管(41~43),所述配管连接部(45)具备在所述燃料泵(38)的外侧朝向车辆上下方向及车辆前后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配管接头(49)。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