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613162A
公开(公告)日:2005-05-04
申请号:CN02823818.4
申请日:2002-11-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8657 , H01M4/886 , H01M4/921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该电极包括正极层(20)、负极层(19)和置于其间的离子交换膜(21)。在用于制备正极和负极之一的溶液干燥之前,将用于制备离子交换膜的溶液涂覆于其上,然后,在用于制备离子交换膜的溶液尚未干燥的状态下涂覆用于制备另一电极的溶液。由于各层尚未干燥,因而可增强各层之间的密合性。通过将离子交换膜制成溶液,所涂覆的膜可制得很薄。
-
公开(公告)号:CN100392907C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480031351.3
申请日:2004-09-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82 , H01M4/8807 , H01M4/881 , H01M8/0245 , H01M8/1004 , H01M8/1086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构成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膜结合体(12)的、电解质膜(24)中的溶剂(41)的方法。所述电极膜结合体被设置在水蒸汽中,并且所述水蒸汽穿透正/负电极侧的扩散层(21,27)被引导到电解质膜内。所述在电解质膜内的溶剂通过引入的水蒸汽被去除。所述溶剂的去除是在不高于碳氢化合物系固体高分子的分解温度下进行的。
-
公开(公告)号:CN1871734A
公开(公告)日:2006-11-29
申请号:CN200480031351.3
申请日:2004-09-15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8882 , H01M4/8807 , H01M4/881 , H01M8/0245 , H01M8/1004 , H01M8/1086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去除构成用于燃料电池的电极膜结合体(12)的、电解质膜(24)中的溶剂(41)的方法。所述电极膜结合体被设置在水蒸气中,并且所述水蒸气穿透正/负电极侧的扩散层(21,27)被引导到电解质膜内。所述在电解质膜内的溶剂通过引入的水蒸气被去除。所述溶剂的去除是在不高于碳氢化合物系固体高分子的分解温度下进行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751517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210100026.4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71 , H01M8/0273 , H01M8/04552 , H01M8/242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能够避免单电池电压监视用端子和密封构件的干涉,且能够良好地测定单电池电压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具备第一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4)、第一金属隔板(16)、第二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8)及第二金属隔板(20)。第二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8)在外周具有边框部(28b),在边框部(28b)设有内侧密封构件(76)、外侧密封构件(74)、在边框部(28b)埋设的单电池电压监视用端子(120)。第二金属隔板(20)的外周端部被配置在内侧密封构件(76)与外侧密封构件(74)之间,单电池电压监视用端子(120)在内侧密封构件(76)与外侧密封构件(74)之间具有露出部位(120a),露出部位(120a)与相邻的第二金属隔板(20)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2751517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100026.4
申请日:2012-04-0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8/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83 , H01M8/0271 , H01M8/0273 , H01M8/04552 , H01M8/242 , H01M2008/1095 , Y02E60/50
Abstract: 提供一种以简单的结构能够避免单电池电压监视用端子和密封构件的干涉,且能够良好地测定单电池电压的燃料电池。燃料电池(10)具备第一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4)、第一金属隔板(16)、第二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8)及第二金属隔板(20)。第二电解质膜电极构造体(18)在外周具有边框部(28b),在边框部(28b)设有内侧密封构件(76)、外侧密封构件(74)、在边框部(28b)埋设的单电池电压监视用端子(120)。第二金属隔板(20)的外周端部被配置在内侧密封构件(76)与外侧密封构件(74)之间,单电池电压监视用端子(120)在内侧密封构件(76)与外侧密封构件(74)之间具有露出部位(120a),露出部位(120a)与相邻的第二金属隔板(20)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321474C
公开(公告)日:2007-06-13
申请号:CN02823818.4
申请日:2002-11-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1004 , H01M4/8605 , H01M4/861 , H01M4/8657 , H01M4/886 , H01M4/921 , H01M2008/1095 , Y02P70/5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用电极,该电极包括正极层(20)、负极层(19)和置于其间的离子交换膜(21)。在用于制备正极和负极之一的溶液干燥之前,将用于制备离子交换膜的溶液涂覆于其上,然后,在用于制备离子交换膜的溶液尚未干燥的状态下涂覆用于制备另一电极的溶液。由于各层尚未干燥,因而可增强各层之间的密合性。通过将离子交换膜制成溶液,所涂覆的膜可制得很薄。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