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树脂制品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656675B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申请号:CN201810254248.9

    申请日:2018-03-26

    Inventor: 小原健史

    Abstract: 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制品(10),具有:至少1层第1纤维增强树脂层(14),其以层状含有断裂伸长较长的第1增强纤维;和至少1层第2纤维增强树脂层(12),其以层状含有第2增强纤维,与第1纤维增强树脂层相比,该第2增强纤维的断裂伸长较短且拉伸强度较大。第2纤维增强树脂层(12)位于第1纤维增强树脂层(14)的外侧。并且,第1纤维增强树脂层(14)和第2纤维增强树脂层(12)共有单一个的基体树脂。

    座椅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831845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80043415.3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将罩可靠地固定于座椅并能够灵活地调整罩的张紧度的结构。座椅结构具有构成座部的缓冲部件(20)、位于缓冲部件(20)的下表面的底板(21)和覆盖缓冲部件(20)的罩部件(22),其中,罩部件(22)的端缘具备挂于底板(21)的紧固片(46),在紧固片(46)与底板(21)的内侧具备将它们各自卡合的罩卡合结构(100)。

    车辆的座椅结构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340996A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810024678.1

    申请日:2018-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抑制在罩上传递的水向乘客附着的情况。座椅(10)具备安装于座椅底板(11)的罩(13)。罩(13)具有不超过座椅底板(11)的侧缘地覆盖至侧缘的罩主体部(15)和从罩主体部(15)延伸出而安装于座椅底板(11)的多个凸缘部(14A、14B、14C),多个凸缘部(14A、14B、14C)避开罩主体部(15)中的与该车辆的驾驶员的腿对应的位置而设置。

    车辆的座椅结构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091947B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1910053155.4

    申请日:2019-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座椅坐垫能够拆装,能够进行缓冲性的调整以及坐垫与底板的滑动的调整。车辆的座椅结构具备坐垫(80~82、85)和覆盖坐垫(80~82、85)的罩(50),其特征在于,坐垫(80~82、85)由树脂构成,罩(50)拆装自如地设置于坐垫(80~82、85),并且,坐垫(80~82、85)在侧视观察车辆时设置于座椅底板(60)的上部,在坐垫(80~82、85)与座椅底板(60)之间设置有间隔件(90、95)。

    座椅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83184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880043415.3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能够提供可将罩可靠地固定于座椅并能够灵活地调整罩的张紧度的结构。座椅结构具有构成座部的缓冲部件(20)、位于缓冲部件(20)的下表面的底板(21)和覆盖缓冲部件(20)的罩部件(22),其中,罩部件(22)的端缘具备挂于底板(21)的紧固片(46),在紧固片(46)与底板(21)的内侧具备将它们各自卡合的罩卡合结构(100)。

    车辆的座椅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9194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052948.4

    申请日:2019-01-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座椅结构,其为抑制了座椅重量的新结构。车辆的座椅结构具备座椅(13),座椅(13)由底板(60)、支承于底板(60)的坐垫(80~82、85)、以及覆盖坐垫(80~82、85)的表面部件(50)构成,坐垫(80~82、85)形成乘员的座部(13a、13b),底板(60)具备支承坐垫(80~82、85)的坐垫支承部(61、65),将座椅(13)与车体连接,表面部件(50)覆盖坐垫(80~82、85)及底板(60),其中,构成底板(60)的上表面的一部分(66、71)和坐垫(80~82、85)与表面部件(50)的内侧接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