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812317B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1811375369.5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底壳用的挡板。该挡板包括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则包括底部(40)、上游倾斜部(41)和下游倾斜部(42)。所述下游倾斜部的与所述底部相邻的部分设置有:沿曲轴的轴向方向细长的第一下游通孔(49);以及相对于所述曲轴的旋转方向从所述第一下游通孔的下游边缘沿上游方向延伸的下游侧壁(50),并且所述下游倾斜部的远离所述底部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下游通孔(52)。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318B
公开(公告)日:2017-05-03
申请号:CN201410596734.0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1/02 , F01L1/02 , F01L1/053 , F01M1/02 , F01M9/10 , F01M11/0004 , F01M2011/0083 , F01M2011/023 , F02B61/02 , F02B75/22 , F02B2075/025 , F02B2075/027 , F02B2075/1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其能够良好地将气缸盖内的油回收至储油部。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E)的油路结构(40)具有:油回收通路(41),其在所述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E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沿着位于左右各气缸组(BL、BR)的气缸盖(13)的最下部的侧壁部和气门室的底面之间,以其至少一部分比气门室的外侧下端部更靠近外侧的方式在气缸排列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一连通孔(42),其设置有多个,且连通气缸盖的气门室与油回收通路;第一吸油通路(43),其连接油回收通路和第一吸油装置(P1)。气门室内的油被第一吸油装置通过第一连通孔、油回收通路以及第一吸油通路吸引,并送回储油部(OT)。
-
公开(公告)号:CN109812317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11375369.5
申请日:2018-11-1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01M1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底壳用的挡板。该挡板包括弯曲部分,该弯曲部分则包括底部(40)、上游倾斜部(41)和下游倾斜部(42)。所述下游倾斜部的与所述底部相邻的部分设置有:沿曲轴的轴向方向细长的第一下游通孔(49);以及相对于所述曲轴的旋转方向从所述第一下游通孔的下游边缘沿上游方向延伸的下游侧壁(50),并且所述下游倾斜部的远离所述底部的部分设置有多个第二下游通孔(52)。
-
公开(公告)号:CN104632318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410596734.0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M11/02 , F01L1/02 , F01L1/053 , F01M1/02 , F01M9/10 , F01M11/0004 , F01M2011/0083 , F01M2011/023 , F02B61/02 , F02B75/22 , F02B2075/025 , F02B2075/027 , F02B2075/18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的油路结构,其能够良好地将气缸盖内的油回收至储油部。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E)的油路结构(40)具有:油回收通路(41),其在所述V型干式油底壳引擎E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沿着位于左右各气缸组(BL、BR)的气缸盖(13)的最下部的侧壁部和气门室的底面之间,以其至少一部分比气门室的外侧下端部更靠近外侧的方式在气缸排列方向上延伸设置;第一连通孔(42),其设置有多个,且连通气缸盖的气门室与油回收通路;第一吸油通路(43),其连接油回收通路和第一吸油装置(P1)。气门室内的油被第一吸油装置通过第一连通孔、油回收通路以及第一吸油通路吸引,并送回储油部(O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