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16662C
公开(公告)日:2007-05-16
申请号:CN03815259.2
申请日:2003-06-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角田正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58 , H01M8/0271 , H01M8/1231 , H01M8/2425 , H01M8/2432 , H01M8/2457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10),包括隔板(58)和在隔板(58)之间的第一区域(S1)内的电解质电极组件(56)。每一隔板(58)都包括堆叠在一起的第一板(60)和第二板(62),从而在第一板(60)和第二板(62)之间形成第二区域(S2)。第二区域(S2)被外隆起(66)分成燃料气体通道(67)和含氧气体通道(82)。在一块隔板(58)内形成的燃料气体通道(67)通过燃料气体进口(88)与在第一区域(S1)内的燃料气体流动通道(94)连接,用于将燃料气体供应给阳极(54)。在另一隔板(58)内的含氧气体通道(78)通过含氧气体进口(78)与在第一区域(S1)内的含氧气体流动通道(96)连接,用于将含氧气体供应给阴极(52)。
-
公开(公告)号:CN1312797C
公开(公告)日:2007-04-25
申请号:CN03815255.X
申请日:2003-06-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角田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71 , H01M8/04089 , H01M8/2425 , H01M8/2465 , H01M8/2483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10),包括一对隔板(58)和设在隔板(58)之间的多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6)。该电解质电极组件(56)具有小圆盘形状。8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8)沿着内圆(P1)设置,且8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8)沿着与圆孔(44)同心的外圆(P2)设置。每个隔板(58)都包括堆叠在一起的多块板(60,62)。在板(60,62)之间形成燃料气体通道(67)和含氧气体通道(82),所述燃料气体通道用于将燃料气体供给到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阳极(54),所述含氧气体通道用于将含氧气体供给到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阴极(52)。
-
公开(公告)号:CN1679193A
公开(公告)日:2005-10-05
申请号:CN03820516.5
申请日:2003-08-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角田正
IPC: H01M8/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32 , H01M8/0247 , H01M8/0258 , H01M8/0271 , H01M8/04014 , H01M8/2425 , H01M8/2457 , H01M8/248 , H01M8/2483 , H01M8/2484 , H01M8/249
Abstract: 用于夹住多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各隔板(58)包括一对板(60、62)。燃料气体通道(67)和含氧气体通道(82)形成于板(60、62)之间。第一和第二周向隆起(83a、83b)成一体形成于板(60、62)的弯曲外部上,以便彼此离开地凸出。而且,外部凸起(85a、85b)和内部凸起(87a、87b)成一体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周向隆起(83a、83b)的相对侧上,以便彼此相对地凸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5541C
公开(公告)日:2003-07-23
申请号:CN97198938.9
申请日:1997-10-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044 , F28D9/0025
Abstract: 第1传热板(S1)及第2传热板(S2)径向设置于一个大径圆柱形外壳(6)及小径圆柱形内壳(7)之间,以在圆周方向上交互形成燃气通路(4)及空气通路(5),在第1传热板(S1)及第2传热板(S2)上形成的多个突起(22、23),其端部相互连接。相邻的突起(22、23)之间的间距(P)在径向方向上改变以使传热单元数在径向方向上基本一定,从而使第1传热板(S1)及第2传热板(S2)上径向方向上的的温度分布一致,以避免换热效率的下降及不希望有的热应力的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11201631A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780095734.4
申请日:2017-10-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2/10
Abstract: 单电池保持件(1)用于保持二次电池单体(9),并从二次电池单体(9)输出电力,该二次电池单体(9)具备正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以及配置于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并与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分别接触的电解质,该单电池保持件(1)具备:单电池保持件主体(30);以及按压部(10),其支承于单电池保持件主体(30),并具有碟形弹簧(11),该碟形弹簧(11)与一方向上的二次电池单体(9)的一端面抵接,并向与一方向相对的另一方向按压二次电池单体(9)的一端面。
-
公开(公告)号:CN100481591C
公开(公告)日:2009-04-22
申请号:CN03820554.8
申请日:2003-08-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角田正
IPC: H01M8/02
Abstract: 每个用于夹持多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隔板(58)都包括一对板(60,62)。在板(60,62)之间形成燃料气体通道(67)和含氧气体通道(82)。燃料气体供应孔(44)延伸通过隔板(58),用于供应燃料气体,且排放通道(46)形成在燃料气体供应孔(44)周围。排放通道(46)延伸通过隔板(58),用于排放废气。隔板具有燃料气体分配通道(67a),用于连接燃料气体供应孔(44)和燃料气体通道(67)。
-
公开(公告)号:CN1729589A
公开(公告)日:2006-02-01
申请号:CN03811005.9
申请日:2003-05-1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角田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Abstract: 一种发电系统,其一体地设有燃气轮发动机(GT)和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FC)。该燃气轮发动机(GT)的压缩机叶轮(17)、涡轮(18)、换热器(20)、燃烧器(27)和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FC)具有轴向对称的形状,它们共同具有包括压缩机叶轮(17)和涡轮(18)的旋转部分(33)的轴线(L)。该换热器(20)和固体电解质型燃料电池(FC)沿着轴线(L)方向相对于该旋转部分(33)顺序地设置在一侧上。这种布置可确保整个发电系统的结构紧凑,另外可使压缩空气和废气的流速均匀,且可使压缩空气和废气的流动平稳,从而减小压力损失且提高发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666368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03815264.9
申请日:2003-06-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角田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243 , H01M8/0206 , H01M8/0228 , H01M8/0247 , H01M8/0258 , H01M8/0271 , H01M8/04089 , H01M8/2425 , H01M8/2457 , H01M8/247 , H01M8/2483 , H01M2008/1293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10),它包括一对隔板(58)和在所述隔板(58)之间的多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6)。每个隔板(58)都包括堆叠在一起的一对板。在这些板(60,62)之间形成有用于给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阳极(54)供应燃料气体的燃料气体通道(67)和用于给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阴极(52)供应含氧气体的含氧气体通道(82)。这些板(60,62)具有含氧气体入口(78)和燃料气体入口(88),用于给所述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中央区域供应含氧气体和燃料气体。
-
公开(公告)号:CN1666366A
公开(公告)日:2005-09-07
申请号:CN03815255.X
申请日:2003-06-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角田正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8/0247 , H01M8/0271 , H01M8/04089 , H01M8/2425 , H01M8/2465 , H01M8/2483
Abstract: 一种燃料电池(10),包括一对隔板(58)和设在隔板(58)之间的多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6)。该电解质电极组件(56)具有小圆盘形状。8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8)沿着内圆(P1)设置,且8个电解质电极组件(58)沿着与圆孔(44)同心的外圆(P2)设置。每个隔板(58)都包括堆叠在一起的多块板(60,62)。在板(60,62)之间形成燃料气体通道(67)和含氧气体通道(82),所述燃料气体通道用于将燃料气体供给到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阳极(54),所述含氧气体通道用于将含氧气体供给到电解质电极组件(56)的阴极(52)。
-
公开(公告)号:CN1131411C
公开(公告)日:2003-12-17
申请号:CN97198925.7
申请日:1997-10-1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F28D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9/0025 , F28F9/001 , Y10S165/399
Abstract: 在交替配置通过燃气的燃气通路4与通过空气的空气通路5的热交换器上,将其一端侧切成不等长的角形形成燃气通路入口11与空气通路出口16;同时,将其另一端侧切成不等长角形形成燃气通路出口12与空气通路入口15。体积流量大的燃气所通过的燃气通路入口11与出口12形成于角形长边侧;体积流量小的空气通过的空气通路入口15与出口16形成于角形短边侧。由此,可以避免由高温流体与低温流体的体积流量差引起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可减小整个热交换器的压力损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