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74079B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580057587.2
申请日:2015-10-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带车门的车身构造(10),其具有:设置于车辆(11)的车门开口(35);对车门开口(35)进行开闭的车门(40);和设置于车门(40)的把手(45)。车门(40)具有一般表面(62)和上表面(63)。一般表面(62)是沿着车门表面(61)延伸的面。上表面(63)是从一般表面(62)的上端(62a)朝向车外(22)侧延伸的面。把手(45)以从上表面(63)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010851B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280064279.9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该车辆用车门,经由铰链(14)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在形成于车身上的车门开口部(12)的上缘部,包括:金属制的车门主体(15);装饰部件(18),其安装在上述车门主体(15)下部的车外侧;外板部(30),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与上述车门主体(15)的车外侧面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在车门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底板部(31),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从上述外板部(30)的下端朝向比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而向车内侧延伸;和突设板部(32),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从与上述底板部(31)的车内侧前端接近的位置向上方突出设置,具有延伸至比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上述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从与上述外板部(30)的上述车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接近的位置连续形成至接近第二端部的位置,并与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下端部的上述车外侧面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107074079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580057587.2
申请日:2015-10-01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带车门的车身构造(10),其具有:设置于车辆(11)的车门开口(35);对车门开口(35)进行开闭的车门(40);和设置于车门(40)的把手(45)。车门(40)具有一般表面(62)和上表面(63)。一般表面(62)是沿着车门表面(61)延伸的面。上表面(63)是从一般表面(62)的上端(62a)朝向车外(22)侧延伸的面。把手(45)以从上表面(63)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设置。
-
公开(公告)号:CN104010851A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80064279.9
申请日:2012-12-1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该车辆用车门,经由铰链(14)以能够向上下方向转动的方式设在形成于车身上的车门开口部(12)的上缘部,包括:金属制的车门主体(15);装饰部件(18),其安装在上述车门主体(15)下部的车外侧;外板部(30),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与上述车门主体(15)的车外侧面隔开间隔地配置且在上下方向上具有规定宽度,并在车门宽度方向的大致整个宽度范围内延伸;底板部(31),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从上述外板部(30)的下端朝向比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下端更靠下方的位置而向车内侧延伸;和突设板部(32),其设在上述装饰部件(18)上,从与上述底板部(31)的车内侧前端接近的位置向上方突出设置,具有延伸至比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上述下端更靠上方的位置的上端,从与上述外板部(30)的上述车门宽度方向的第一端部接近的位置连续形成至接近第二端部的位置,并与上述车门主体(15)的下端部的上述车外侧面抵接。
-
公开(公告)号:CN218949123U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23386050.7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0R19/5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在隔着间隙在前格栅的背侧配设屏幕的构造中抑制风的噪音。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构造(10)是隔着间隙在车辆的前格栅(11)的后方配设屏幕(12)而成。设为如下结构:前格栅(11)在从车辆侧方观察的剖视下,形成以凸状向车辆前方侧突出且在凸状的背侧形成有凹空间(11b1)的弯曲形状,屏幕(12)包括延伸至凹空间(11b1)的胎纹(1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