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460845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80041610.9
申请日:2022-06-08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IPC: C21B1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由氧化铁制造还原铁时,能够实现节能化和降低CO2排出量的方法。在该方法中,在向还原炉填充氧化铁的氧化铁填充工序、向上述还原炉吹入还原气体的还原气体吹入工序、在上述还原炉内利用上述还原气体将上述氧化铁还原的还原工序、由从上述还原炉的炉顶排出的炉顶气体的一部分与氢气合成以甲烷为主成分的气体的甲烷合成工序、以及以上述甲烷和上述炉顶气体的剩余部分为原料气体将该原料气体加热而重整成上述还原气体的气体重整工序相互连接而成的循环体系中,在上述还原气体吹入工序、上述还原工序、上述甲烷合成工序和上述气体重整工序中任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序、或者上述还原气体吹入工序、上述还原工序、上述甲烷合成工序和上述气体重整工序中任两个以上的工序间的连接部填补上述循环体系的操作中不足的碳,同时继续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6103746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580015653.X
申请日:2015-03-23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IPC: C21B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B5/06 , C21B5/003 , C21B2005/005 ,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能够在与以往相比削减CO排出量的情况下实现风口前燃烧区域的低温化的氧气高炉的操作方法。在从风口至少吹入纯氧、从炉顶产生氮气少的高炉煤气的氧气高炉的操作方法中,与纯氧从所述风口的吹入起,从该风口吹入烃与氢气的体积百分率之和为50%以上的风口吹入气体,由此使风口前的燃烧区域的温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5427588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180029381.4
申请日:2021-01-06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由氧化铁制造还原铁时,能够有助于实现节能化和降低CO2排出量的方法的炼钢设备。该炼钢设备包括如下的装置:高炉,将氧化铁还原;还原炉,将氧化铁还原;甲烷合成装置,由从上述高炉副产的包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的高炉气体和/或从上述还原炉的炉顶排出的包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的炉顶气体与氢气合成甲烷;吹入装置,将由上述甲烷合成装置合成的甲烷气体吹入到上述高炉;加热重整装置,将上述高炉气体和/或上述炉顶气体以及由上述甲烷合成装置合成的甲烷气体加热或加热重整,形成包含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的还原气体;还原气体吹入装置,将上述还原气体吹入到上述还原炉;供给路径,将上述炉顶气体向上述甲烷合成装置和/或上述加热重整装置供给。
-
-
-
公开(公告)号:CN117529565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280043927.6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IPC: C21B13/00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在由氧化铁制造还原铁时能够实现节能化和减少CO2排出量的方法。该还原铁的制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氧化铁填充工序,向还原炉填充氧化铁;还原气体吹入工序,向上述还原炉吹入还原气体;还原工序,在上述还原炉内利用上述还原气体还原上述氧化铁;甲烷合成工序,由从上述还原炉的炉顶排出的炉顶气体的一部分和氢气合成以甲烷为主成分的气体;以及,气体重整工序,以上述甲烷气体和除去供给于上述甲烷合成工序的部分的炉顶气体作为原料气体,加热该原料气体而重整成上述还原气体;其中,根据吹入上述还原炉内的还原气体中的H2和CO的比H2/CO的变动,调整供给至上述甲烷合成工序的炉顶气体量V1和供给至上述气体重整工序的炉顶气体中的水蒸气量VW,控制从上述氧化铁的填充工序到上述还原工序的工艺中的物料平衡。
-
-
公开(公告)号:CN103124899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180046338.5
申请日:2011-09-28
Applicant: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K7/4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体系统的温度估计方法以及装置。温度估计装置获取流体系统的流场。接着,温度估计装置设定分别包含流体系统内的温度实际测量部位(A~D)、发热吸热部位(E)、以及流入流出部位(F、G)的各个的区域、且相互不重复的区域(E31~E34、E、F、G)。接着,温度估计装置获取按照流场的移流扩散现象,通过各区域(E31~E34、E、F、G)、或者在各区域(E31~E34、E、F、G)内生成的流体中的、不通过其他区域而到达温度估计点的流体在温度估计点的所有流体中所占的比率,作为每个部位(A~G)的下游侧势力。而且,温度估计装置基于各部位(A~G)的已知温度,使用温度估计点的每个部位的下游侧势力来估计温度估计点的温度。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