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齿轮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971554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180033695.8

    申请日:2011-0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0 F16H1/32 F16H2001/3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齿轮装置,该变速齿轮装置具备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能够获得较高的变速比,并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强度。变速齿轮装置(1)具备:壳体(H);第一部件(20),该第一部件(20)被支承为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Lo)为中心进行旋转;形成有外齿齿轮(71)的轴部件(70);形成有与外齿齿轮(71)啮合的内齿齿轮(31)的环状部件(30);以相对于壳体(H)不能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配置的圆盘部件(50);以及仅将环状部件(30)的自转成分朝圆盘部件(50)传递的传递机构。外齿齿轮(71)的齿数与内齿齿轮(31)的齿数不同。另外,在第一部件(20)形成有收纳环状部件(30)的收纳孔(21),以使环状部件(30)的中心位于相对于旋转轴(Lo)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并且,环状部件(30)在相对于第一部件(20)能够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下收纳于收纳孔(21)。

    变速齿轮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971554A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1180033695.8

    申请日:2011-07-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3/70 F16H1/32 F16H2001/32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齿轮装置,该变速齿轮装置具备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能够获得较高的变速比,并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强度。变速齿轮装置(1)具备:壳体(H);第一部件(20),该第一部件(20)被支承为能够以规定的旋转轴(Lo)为中心进行旋转;形成有外齿齿轮(71)的轴部件(70);形成有与外齿齿轮(71)啮合的内齿齿轮(31)的环状部件(30);以相对于壳体(H)不能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配置的圆盘部件(50);以及仅将环状部件(30)的自转成分朝圆盘部件(50)传递的传递机构。外齿齿轮(71)的齿数与内齿齿轮(31)的齿数不同。另外,在第一部件(20)形成有收纳环状部件(30)的收纳孔(21),以使环状部件(30)的中心位于相对于旋转轴(Lo)隔开规定距离的位置。并且,环状部件(30)在相对于第一部件(20)能够进行相对旋转的状态下收纳于收纳孔(21)。

    变速齿轮装置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35468A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申请号:CN201110108298.4

    申请日:2011-04-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1/32 F16H1/46 F16H2001/325 Y10T74/1921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变速齿轮装置,变速齿轮装置(1)具有:形成有内径不同的内齿齿轮(11、12)的壳体(10);以及分别与多个内齿齿轮(11、12)啮合并对从输入轴传向输入轴的旋转进行变速的多个变速单元(31、32)。变速单元(31、32)具有:具有在输入输出轴线(Lo)方向突出的销(41、141)和插入孔(62、162)中的一方的旋转部件(40、140);以相对于输入输出轴线(Lo)呈偏心的偏心轴线(La)为中心的偏心部件(51、151);以及通过偏心部件(51、151)以输入输出轴线(Lo)为中心旋转而摇动旋转的摇动部件(60、160)。

    车辆差速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44317A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申请号:CN200910160945.9

    申请日:2009-07-31

    Abstract: 一种车辆差速器,其包括差速器壳(2)、两个半轴齿轮(5L、5R)以及两个小齿轮(3、4)。每个小齿轮(3、4)的轴心均设有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小齿轮轴(50)插入第一小齿轮插孔(3D、4D)中。每个小齿轮(3、4)的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内周表面均设有非接触表面(32A、42A)和两个滑动表面(30a、31a、40a、41a),滑动表面能够在小齿轮轴(50)的两个小齿轮内周表面支承部(50A、50B)的其中一个上滑动,非接触表面(32A、42A)不能够接触到小齿轮内周表面支承部(50A、50B)。每个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滑动表面(30a、31a、40a、41a)和非接触表面(32A、42A)均沿第一小齿轮轴插孔(3D、4D)的轴向设置在彼此相邻的位置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