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环境监控系统以及腐蚀环境监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0989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180063455.6

    申请日:2021-09-08

    Inventor: 南谷林太郎

    Abstract: 准备层叠体,该层叠体具有绝缘板、形成于绝缘板的基底金属薄膜、以及感应金属薄膜,感应金属薄膜形成于基底金属薄膜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与基底金属薄膜相比相对于腐蚀性物质更易腐蚀且与基底金属薄膜相比电阻值更低。设为具有容置有该层叠体、在侧面方向具有开口部、且在内部具有形成有腐蚀性物质的气体通道的框体在内的腐蚀环境监控传感器。检测该传感器的基底金属薄膜上的两处之间的电阻,根据电阻随时间的变化来判断腐蚀性物质的种类。

    腐蚀环境监测方法及腐蚀环境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543865A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80029311.1

    申请日:2019-01-29

    Inventor: 南谷林太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腐蚀环境监测方法,在成为评价对象的电气电子装置的设备框体的内部狭小的场所内,不需要商用电源、蓄电池等的电源,能够从短期到长期地识别腐蚀性气体的种类。本发明的腐蚀环境监测方法使用腐蚀传感器,透过透明基板观测金属薄膜的变色程度,根据预先观测到的金属薄膜的变色程度与腐蚀性气体的种类的关系,识别腐蚀性气体的种类,所述腐蚀传感器具有一端被封闭、另一端为开口部的通路结构,由透明基板形成相对于开口部的上下表面或左右表面的一部分表面,在透明基板上,且在与从开口部流入的腐蚀性气体接触的表面上形成有金属薄膜。

    腐蚀环境监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139342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4694.4

    申请日:2016-08-25

    Inventor: 南谷林太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测量精度高进而能够视觉确认的腐蚀环境监测装置及方法。一种腐蚀环境监测装置,其由框体、第一薄膜金属、第二薄膜金属和端子构成,所述框体在其一个面上具有开口部,并通过对开口部的面以外的面进行密封而在内部形成有空间部,所述第一薄膜金属从空间部的纵深侧向着开口部配置,并难以被腐蚀性物质腐蚀,所述第二薄膜金属以第一薄膜金属作为支撑构件,并沿着第一薄膜金属在空间部内从空间部的纵深侧向着开口部配置,是容易被腐蚀性物质腐蚀的测量构件,所述端子设置在第一薄膜金属的两侧,用于施加外部电压;其特征在于,在从空间部的纵深侧向着开口部配置的1个第一薄膜金属的单侧或两侧,在空间部内从纵深侧向着开口部配置有第二薄膜金属。

    控制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571561A

    公开(公告)日:2009-11-04

    申请号:CN200810211069.3

    申请日:2008-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存在不一定能够预先检测到因离子迁移而引起的断路和因腐蚀而引起的断线,从而会发生因漏检而只能进行事后维修等问题。本发明的具有印刷基板的控制装置具有:老化检测用配线,该老化检测用配线的间隔大于或等于印刷基板的最小配线距离;电压施加电路,该电压施加电路在配线间施加规定的电压;老化判断电路,该老化判断电路与配线连接,用于检测绝缘电阻有无降低;积算电路,该积算电路对通过检测绝缘电阻有无降低而得到的信号进行积算;以及异常信号生成电路,该异常信号生成电路根据积算电路的积算次数生成异常信号。

    液晶投影机及其液晶面板和液冷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0529958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580000665.1

    申请日:2005-06-28

    Abstract: 提供利用液冷循环有效地进行冷却、不会由于液体制冷剂通过液晶面板透光面而产生图像的紊乱的液晶投影机、液晶面板、和液冷装置。将由光源(112)发出的光分割为3束平行光,使分割后的3束光通过R、G及B用液晶面板(101(R))、面板(101(G))、面板(101(B))并调制其强度,由合成棱镜(119)将这些调制光色合成后,由投影透镜(127)投影得到图像,在各液晶面板(101)中,在与构成液晶面板的相对基板(1)和TFT基板(2)相对设置的保护玻璃板(4、5)之间形成液体制冷剂的高阻力流道,而且邻接地形成缓冲部,或者形成围住其周围的低阻力辅助流道。另外,各流道具有厚度一致且扁平的、覆盖液晶面板区域的厚度“D”的流道和设置在其上游及下游的、厚度小的“d”的流道和设置在其上游和下游的缓冲流道。

    液冷系统和电子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58744A

    公开(公告)日:2005-08-24

    申请号:CN200410104838.1

    申请日:2004-12-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473 G06F1/203 H01L2924/0002 H01L2924/00

    Abstract: 提供一种液冷系统和电子装置,该液冷系统针对伴随着电子装置处理性能的提高而导致的发热元件的发热量增大而提出,适合薄型化、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特别适合于液晶显示器侧的薄壁化。该液冷系统通过流路把接受热的受热液套、把由该受热液套接受的热进行散热的散热体、和积存冷却液的容器连接起来,把冷却液封入包含该流路的上述受热液套、上述散热体、和上述容器的内部,利用液输送单元形成上述封入的冷却液的循环流。在导热性和耐热性良好的基板(15)的一侧与导热性和耐热性良好的挠性的薄膜或薄板(16、23)之间具有上述容器(14),在该基板另一侧与导热性和耐热性良好的挠性的薄膜或薄板(16、23)之间具有散热流路(9)的上述散热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