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694919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301246.7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在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即便为了获得高电感值而增加线材的匝数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由相互绞合的两根线材构成的线材集合体部分(44)卷绕于卷芯部(45)的周围。线材集合体部分构成如下:内层部分(N),其以卷芯部的第一端部(46)侧为始端而在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外层部分(G),其卷绕于内层部分的外周侧;向外过渡部分,其从内层部分向外层部分过渡;以及向内过渡部分,其从外层部分向内层部分过渡。线材集合体部分借助向外过渡部分从内层部分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出而构成外层部分,接着,借助向内过渡部分返回内层部分的上述中间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748116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004420.7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在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即便为了获得高电感值而增加线材的匝数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由相互绞合的两根线材构成的线材集合体部分(44)卷绕于卷芯部(45)的周围。线材集合体部分构成如下:内层部分(N),其以卷芯部的第一端部(46)侧为始端而在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外层部分(G),其卷绕于内层部分的外周侧;向外过渡部分,其从内层部分向外层部分过渡;以及向内过渡部分,其从外层部分向内层部分过渡。线材集合体部分借助向外过渡部分从内层部分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出而构成外层部分,接着,借助向内过渡部分返回内层部分的上述中间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8878133B
公开(公告)日:2020-08-14
申请号:CN201810447556.3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山口千寻
IPC: H01F41/069 , H01F41/088 , H01F41/094 , H01F41/096 , H01F4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抑制线材在线材送出机构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之间产生扭结的绕线装置和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绕线装置具备: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具有供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插通的第一线材路径孔和第二线材路径孔;卷绕驱动部,其使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围绕芯部公转,以将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边缠绕边卷绕于线圈部件的芯部;旋转部,其使芯部自转;以及控制机构,其控制卷绕驱动部和旋转部。控制机构具有第一控制和第二控制,基于规定条件,对上述第一控制和上述第二控制做切换,在第一控制中,使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第一旋转方向公转,使芯部向与第一旋转方向相反方向亦即第二旋转方向自转,在第二控制中,使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向第二旋转方向公转,使芯部向第一旋转方向自转。
-
公开(公告)号:CN110581006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910495902.X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实现小型化、高电感化、并且能够抑制模式转换特性的恶化的线圈元件。线圈元件具备:铁芯,其具有卷芯部;和线圈,其卷绕于上述卷芯部,并包含多个线材,上述线圈具有上述多个线材相互捻合而成的捻线部,上述捻线部具有:包括连续多匝卷绕于上述卷芯部的第1层和从上述第1层连续出并卷绕在上述第1层之上的第2层的迭绕区域,上述迭绕区域成为上述第2层的匝数比上述第1层的匝数少2匝以上的疏卷绕。
-
公开(公告)号:CN11144607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010254186.9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组型线圈部件,其在卷绕有相互绞合的第一以及第二线的共模扼流圈中,为了得到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缩小形成于安装基板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各自之间的寄生电容差。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与第二线转换的位置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的同一周向上错开。由此,能够防止更靠近安装基板的线即形成更大的寄生电容的线偏向第一线和第二线中的任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0887813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47750.1
申请日:2018-05-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Inventor: 山口千寻
IPC: H01F41/06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绕线装置。在线材位置支承部件绕芯部公转时抑制线材位置支承部件自转。绕线装置具备:第一旋转体;线材位置支承部件,其插入设置得比第一旋转体的中心轴线靠外侧的插入孔,具有供第一线材和第二线材插通的第一线材路径孔和第二线材路径孔;第二旋转体,其与第一旋转体隔开间隔配置;轴体,其设置得比第二旋转体的中心轴线靠外侧;旋转同步部件,其被固定为相对于线材位置支承部件无法旋转,并且将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与轴体连结;卷绕驱动部,其使第一旋转体和第二旋转体同步旋转;内侧轴承,其配置于插入孔内的线材位置支承部件与第一旋转体之间处,将线材位置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第一旋转体旋转。
-
公开(公告)号:CN108183018A
公开(公告)日:2018-06-19
申请号:CN201711008192.0
申请日:2017-10-25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绕组型线圈部件,其在卷绕有相互绞合的第一以及第二线的共模扼流圈中,为了得到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缩小形成于安装基板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各自之间的寄生电容差。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与第二线转换的位置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的同一周向上错开。由此,能够防止更靠近安装基板的线即形成更大的寄生电容的线偏向第一线和第二线中的任一方。
-
公开(公告)号:CN107275041A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710068901.8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在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即便为了获得高电感值而增加线材的匝数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由相互绞合的两根线材构成的线材集合体部分(44)卷绕于卷芯部(45)的周围。线材集合体部分构成如下:内层部分(N),其以卷芯部的第一端部(46)侧为始端而在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外层部分(G),其卷绕于内层部分的外周侧;向外过渡部分,其从内层部分向外层部分过渡;以及向内过渡部分,其从外层部分向内层部分过渡。线材集合体部分借助向外过渡部分从内层部分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出而构成外层部分,接着,借助向内过渡部分返回内层部分的上述中间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0581002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1910495895.3
申请日:2019-06-10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元件和安装基板之固定力提高的线圈元件。线圈元件具备:铁芯,其具有卷芯部、第1凸缘部、第2凸缘部;第1电极部和第2电极部,其设置于第1凸缘部;第3电极部和第4电极部,其设置于第2凸缘部;以及线圈,其卷绕于卷芯部,并包含第1线材、以及第2线材,第1凸缘部和第2凸缘部分别具有:朝向卷芯部侧的内表面、朝向与内表面相反一侧的外表面、将内表面和外表面连接的下表面、以及朝向与下表面相反一侧的上表面,第1电极部具有:设置在下表面上的下表面侧基底电极和设置在外表面上的外表面侧基底电极,外表面侧基底电极是从下表面侧基底电极的靠外表面侧的端部上向外表面上延伸的形状。
-
公开(公告)号:CN1146949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10301246.7
申请日:2017-02-08
Applicant: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线圈部件。在作为线圈部件的一个例子的共模扼流线圈中,即便为了获得高电感值而增加线材的匝数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模式转换特性。由相互绞合的两根线材构成的线材集合体部分(44)卷绕于卷芯部(45)的周围。线材集合体部分构成如下:内层部分(N),其以卷芯部的第一端部(46)侧为始端而在与卷芯部的周面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卷绕;外层部分(G),其卷绕于内层部分的外周侧;向外过渡部分,其从内层部分向外层部分过渡;以及向内过渡部分,其从外层部分向内层部分过渡。线材集合体部分借助向外过渡部分从内层部分的卷绕中心轴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引出而构成外层部分,接着,借助向内过渡部分返回内层部分的上述中间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