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微纳光纤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801067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146603.6

    申请日:2024-02-0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红外微纳光纤传感器,红外微纳光纤传感器包括具有溶液腔的液体池以及贯穿液体池的微纳光纤,微纳光纤中位于液体池的部分设置有拉锥部,拉锥部的两端固定于液体池的内壁上,拉锥部的主体部分对应悬空于溶液腔内,其中,拉锥部包括至少一个锥区,每个锥区内设置有两个子锥部,子锥部的直径沿远离内壁的方向线性递减;本发明提供的红外微纳光纤传感器将微纳光纤中位于液体池的部分设置至少一个锥区,锥区的设置可以改变光在微纳光纤中反射的角度,达到加大倏逝波穿透深度的作用,进而达到强化传感作用的目的,进一步增强了红外微纳光纤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

    接触式车辆行进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8659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110685152.X

    申请日:2021-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式车辆行进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该装置包括通过上架体安装在车底的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传动末端设有中架体,中架体上安装有横移机构,横移机构传动末端通过旋转滑台连接有受电弓,升降机构用于带动中架体、横移机构、旋转滑台和受电弓整体向地面伸出或向车底收折,横移机构用于带动旋转滑台和受电弓整体沿车辆轴向横移,受电弓包括下架体以及设在下架体上的一对电刷、电刷夹和阻尼组件,电刷的下端悬空且指向地面、上部安装在电刷夹上,电刷夹与下架体间绝缘且竖向滑动配合,电刷夹通过绝缘线路为车辆充电,阻尼组件用于在电刷接触地面上的导电轨时保持下压及提供缓冲。本发明能够实现车辆在行进中适应路况、稳定充电。

    一种钛钼合金去合金化制备高强微米多孔金属钛块体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3490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911248749.7

    申请日:2019-12-0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钛钼合金去合金化制备高强微米多孔金属钛块体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等离子活化烧结钛钼合金,而后利用去合金化选择性地腐蚀合金中的钼,结合熔盐电解的方法对得到的多孔钛进行去氧化和二次烧结,大幅提升多孔钛块体的纯度和机械性能,从而获得高强微米多孔钛块体。本发利用等离子活化烧结制备钛钼双连续的三维网络结构钛钼合金;通过改变钛钼元素含量来调控多孔金属钛块体的孔隙结构;采用熔盐电解的方法对得到的多孔钛进行去氧化和二次烧结,大幅提升多孔钛块体的纯度和机械性能;该工艺可获得孔径5‑10μm,孔隙率78.5%‑44.6%,抗压强度可达152.3MPa的高强微米多孔钛块体;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以及实用性强等优点。

    一种碳基体复合氮化钒纳米阵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804039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210630317.8

    申请日:2022-06-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基体复合氮化钒纳米阵列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步骤:五氧化二钒溶于有机溶剂,得到混合液;将碳基体置于所述混合液内进行溶剂热反应,将产物洗涤烘干后得到前驱体;将所述前驱体在氨气气氛中加热煅烧,即得到碳基体复合氮化钒纳米阵列。本发明通过氮化钒纳米颗粒与三维柔性碳基体的复合结构能够有效的缓解电极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显著的改善电池的循环寿命,具有优秀的电化学性能,提高了充放电效率。

    一种激光粉床熔融技术结合去合金化法制备多孔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2189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310122221.5

    申请日:2023-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粉床熔融技术结合去合金化法制备多孔铜的方法。其步骤为:1)使用激光粉床熔融技术对含铜粉末进行打印得前驱体材料,通过调节激光功率,舱口间距,扫描速度等参数,制得宏观结构可设计,元素分布均匀且致密的前驱体材料;其中所述含铜粉末包括铜和可酸或碱溶金属,铜占比为20~80at.%;2)将前驱体材料浸入酸溶液或碱溶液中,进行去合金化,即得具有结构可控的微孔‑韧带双连续网络结构的多孔铜。本方法制得的多孔铜材料具有成型精度高,无需模具加工,制备成本低廉,孔径分布均匀等优点。

    一种用于含油轴承的有机/无机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0653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43809.8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含油轴承的有机/无机梯度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材料包括梯度多孔铜基体和灌注在所述梯度多孔铜基体孔隙中的有机润滑剂;其中:所述梯度多孔铜基体为多层结构,各层多孔铜的孔隙率或孔径呈梯度变化。本发明选择铜铝或铜铁多层合金体系,通过前驱体原料组分各层梯度设计,梯度叠层,烧结,在酸中去合金化制备得到梯度多孔铜基体。该复合材料孔径小,比表面积大,孔隙分布均匀,孔隙率可控,其含油率可达5‑35%,油保持率高达50%以上,同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在润滑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制备方法设备简单,工艺稳定,生产效率高,具有积极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船舶驾驶台值班船员疲劳检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37612A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1676371.8

    申请日:2021-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驾驶台值班船员疲劳检测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监测模块、集光束模块、疲劳检测模块以及预警模块;监测模块用于在预设时刻获得船舶驾驶室的实时监测数据,并根据实时监测数据生成指示信号;集光束模块用于根据指示信号生成第一模式的集光束,提示值班船员到达指定站位;疲劳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值班船员是否在阈值时间段内到达指定站位;预警模块用于当值班船员未在阈值时间段内到达指定站位时,生成预警信号;疲劳检测模块还用于检测到达指定站位的值班船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预警模块还用于当值班船员处于疲劳状态时,生成预警信号。本发明提高了船舶驾驶台值班船员疲劳检测装置的启闭可控性,并可有效消除疲劳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