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碳铬轴承多重异构组织极端性能成形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2436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28150.1

    申请日:2025-01-0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碳铬轴承多重异构组织极端性能成形制造方法,涉及轴承制造领域。该方法包括:响应于针对轧制环件的多重异构组织构筑操作,在轧制过程中采用径向‑轴向轧制引入轧制环件对应的梯度应变状态;采用碳氮共渗热处理引入轧制环件对应的梯度成分;采用马贝分级淬火引入轧制环件对应的梯度相组织;根据梯度应变状态、梯度成分以及梯度相组织,构筑轧制环件对应的多重异构组织。本申请解决了现有调控手段获得的高碳铬轴承组织状态难以兼顾表面超高耐磨和基体良好韧性协同提升的问题。

    一种高速载流摩擦磨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885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71643.3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速载流摩擦磨损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本发明的高速载流摩擦磨损测试装置,在脉冲电源单元中可调控不同的输入参数,从而改变放电参数,致使摩擦试样以不同的高速状态与摩擦副接触,同时通过载流与不载流两种情况,可对摩擦试样进行对比实验。本发明的测试装置及方法能够对超高速状态下以及超高速载流状态下材料的摩擦磨损进行测试,对摩擦速度、接触形式、载流状态等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材料摩擦磨损状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获得完整的摩擦磨损试样,研究不同物理场耦合环境下对材料摩擦磨损的影响,进而分析材料的摩擦机理。

    高刚度小振动低功耗轴承结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1291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0974762.5

    申请日:2024-07-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刚度小振动低功耗轴承结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轴承系统的结构参数、工况参数及润滑参数;S2、将外力矢量作用在内圈上,根据力矩平衡和力平衡的原则分别建立保持架、滚动体和内圈的动力学方程,建立轴承动力学模型;S3、使用变步长龙格库塔法,对轴承模型进行求解,同时获得轴承动力学行为数据;S4、确定轴承重要尺寸类型,改变该类型结构尺寸,根据轴承动力学行为计算轴承振动、功耗和刚度并综合分析轴承振动、功耗和刚度;S5、根据轴承振动、功耗和刚度的综合分析确定获得高刚度小振动低功耗角接触球轴承的结构尺寸。本发明能够更加合理的设计轴承结构尺寸来获得高刚度小振动低功耗的轴承性能。

    大型环件锻-轧-热处理协同调控晶粒细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12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01659.3

    申请日:2024-08-2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大型环件锻‑轧‑热处理协同调控晶粒细匀化方法,属于金属构件制造领域,将棒料通过四次镦粗及三次拔长处理得到毛坯;结合环件的需求产品尺寸参数及毛坯的尺寸参数的变化情况设计S型轧制曲线,并设计出环件的外径长大速度曲线,依据S型轧制曲线及外径长大速度曲线对毛坯进行轧制并获得锻件;热处理:对锻件进行低温预处理并结合固溶热处理手段并获得最终产品。本专利通过锻轧热处理工艺参数协同匹配来调控晶粒尺寸,在制坯过程中通过多向匹配变形细匀化坯料晶粒,轧环过程通过多参数协同轧制细匀化环件晶粒,热处理过程通过低温预处理结合固溶热处理调控环件晶粒组织,实现大型奥氏体不锈钢环件晶粒细匀化成形。

    提高大型环件成形圆度的余热轧制校形装置及校形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7507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130306.9

    申请日:2024-08-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提高大型环件成形圆度的余热轧制校形装置及校形方法,属于金属构件制造技术领域,包括驱动辊、芯辊、导向辊及驱动组件;环件在驱动辊的带动下轴转且旋转轴线垂直于地面;芯辊水平移动并调整芯辊与驱动辊的间距,使环件夹在驱动辊与芯辊之间;导向辊水平移动并挤压环件进行校形,两个导向辊及芯辊均随环件同时转动;驱动组件用于驱使导向辊相对于环件水平移动并挤压环件。本发明通过视觉测量装置实时监测环件几何尺寸和变形状态,从而判断是否需要进入余热轧制校形阶段,并精确计算余热轧制校形时间以及各轧辊工艺参数调节量,提高余热轧制校形效果;通过对导向辊精准控制,使得环件在单次校形中受挤压产生形变,从而提高环件轧制成形圆度。

    一种航发轴承钢电磁辅助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31184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599953.8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发轴承钢电磁辅助热处理方法,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将航发轴承钢加热至预设奥氏体化温度TA,并保温预设时间tq,将奥氏体化后的航发轴承钢放入盐浴中进行等温淬火;S2:淬火结束后,将航发轴承钢置于电磁能量发生器内,对航发轴承钢进行交变电磁场处理;S3:对航发轴承钢进行单次回火热处理。本发明将超细组织复相淬火、组织稳定化电磁场调控和简化回火相结合,合理匹配交变电磁场和热处理的工艺条件,实现轴承残余奥氏体的稳定化及强韧性的提升。

    一种金属构件磁性能无损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90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603779.X

    申请日:2024-05-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构件磁性能无损检测方法,涉及无损检测技术领域,包括:S1:对金属构件的表面进行杂质清理;S2:根据金属构件的形状对金属构件的磁性能进行n次预测量,基于n次预测量的金属构件的平均磁性能数据得到磁性能测试误差;S3:对金属构件的磁性能进行n次正式测量,根据n次正式测量得到的金属构件的平均磁性能数据计算损伤评价指数,根据损伤评价指数和磁性能测试误差判断金属构件的损伤状态。本发明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判断高端装备中金属构件的内应力变化情况,且测试过程易于实现,可以进一步对材料进行各种损伤模型建立和无损评价,从而有效指导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

    基于图像处理建立轴承钢真实微观组织RVE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95746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826569.7

    申请日:2024-0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建立轴承钢真实微观组织RVE模型的方法,属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获取轴承钢的显微形貌图;步骤2、进行图像分割;步骤3、图像预处理,对分割后得到的图片进行灰度处理,得到灰度图;步骤4、将灰度图进行阈值分割,分离基体和第二相,输出二值图;步骤5、消除二值图中的噪点;步骤6、消除二值图中的噪点、缺失和孔洞;步骤7、对边缘孔洞进行填充;步骤8、进行图像拼接,输出对应大小的像素点矩阵;步骤9、对像素点矩阵进行处理,根据节点单元对应关系以及周期性边界条件施加准则,将其转换成建模所需要的文件;步骤10、生成真实微观组织模型。

    实现大型环件径轴向稳定高效轧制的变形过程规划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98758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210458771.X

    申请日:2022-0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大型环件径轴向稳定高效轧制的变形过程规划方法,根据成形锻件截面尺寸特征,结合轧制变形过程特点,对轧制过程中径向和轴向的变形路径进行规划,确定轧制过程中芯辊径向进给速度和锥辊轴向进给速度的比值关系;根据环件轧制变形的咬入和锻透条件,确定径向最大进给速度和最小进给速度曲线,再结合设备的轧制力能和环件的外径扩大速度条件,以轧制过程时间最短为目标,对轧制过程中芯辊径向进给速度和锥辊轴向进给速度进行智能规划。保证轧制过程的稳定性,能够有效避免环件表面出现凹陷和夹皮缺陷,不超出设备力能要求,使环件外径平稳长大,同时兼顾轧制效率,实现大型环件径轴向稳定高效轧制成形。

    高转速轴承润滑温升状态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56911B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110918038.7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转速轴承润滑温升状态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轴承结构参数、工况参数和初值条件;2)计算钢球受力平衡和内圈受力平衡;3)求解钢球受力平衡和内圈受力平衡;4)通过钢球的滑滚比与粗糙摩擦系数计算方程来确定钢球与滚道粗糙摩擦系数;5)建立轴承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然后根据轴承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计算的钢球运动状态和轴承功率损耗来定义轴承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边界条件,进而计算轴承腔内钢球润滑和温升状态;通过轴承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的计算数据来优化轴承结构。本发明能够准确的计算高低速和轻重载工况下轴承钢球、内外圈和保持架的运动情况和功率损耗,并仿真分析轴承腔内润滑和温升状态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