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491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275022.9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吸附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改性活性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向将清洗并干燥后的活性炭中加入氧化剂溶液,加热改性,然后取出,洗涤去除残留在活性炭孔隙中的氧化剂溶液和杂质,干燥,得到预处理活性炭;2)将预处理活性炭置于丙烯酸甲酯气氛中,然后取出,表面喷洒光引发剂溶液后,进行紫外照射,照射结束后干燥,得到改性活性炭材料。本发明通过在活性炭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和丙烯酸甲酯低聚体,增强对丙烯酸酯类VOC的吸附选择性和吸附能力,该改性活性炭材料适用于多种丙烯酸酯类VOC的高效脱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302173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1910682659.2
申请日:2019-07-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现可控释放壳聚糖/明胶壳核胶囊的制备方法,是一种温度、酶协同响应下实现可控释放壳聚糖/明胶壳核胶囊的制备方法,具体是:首先利用天然高分子明胶的温度刺激响应性,制备包载有壳聚糖酶的明胶微球;然后将明胶微球分散于壳聚糖溶液中,利用阳离子聚电解质壳聚糖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静电吸引作用,进一步制备得到壳聚糖/明胶壳核胶囊。本发明方法所用的明胶、壳聚糖以及壳聚糖酶均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无毒性、来源丰富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并且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方便,步骤简单,反应时间短,易于控制,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33067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910476683.0
申请日:2019-06-0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8J3/24 , C08J3/075 , C08F120/54 , C08F2/44 , C08L3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反蛋白石水凝胶的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物理交联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反蛋白石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是以聚苯乙烯光子晶体为模板,将含有锂藻土、碳点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凝胶前驱液注入到聚苯乙烯光子晶体模板中,利用“三明治”法使其在光子晶体模板中聚合反应,得到物理交联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反蛋白石结构水凝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新颖,操作简单,具有可选择性,可重复性好,绿色环保,仪器设备简单,成本低廉,制备的水凝胶具有鲜明的结构色和优异的荧光性能,而且具有很好的温度刺激响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269523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11134231.0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8L53/00 , C08K9/04 , C08K3/08 , C08F293/00 , B01L3/00 , B22F1/00 , B22F9/24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两亲性共聚物自组装复合纳米银粒子的方法。该方法是:采用一种自制的玻璃毛细管三维微流控装置,将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合成纳米银粒子一同引入微流控的微通道中,在聚焦水动力及毛细管力的驱使下使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纳米银粒子自组装复合在一起,得到两亲性嵌段共聚物与银纳米粒子的复合胶束。通过改变微流控水动力条件(外相水流速),进一步优化共聚物胶束与纳米银粒子的复合效果。本发明具有设备制作简单,组装复合过程可控性较好,可通过调整微流控条件优化复合效率等优点,且该方法适用于多种两亲性共聚物及金属纳米粒子,应用范围较广。
-
公开(公告)号:CN110183581A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910319807.4
申请日:2019-04-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8F261/04 , C08F220/56 , C08F2/44 , C08K3/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全物理交联的双网络结构高分子水凝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中,基于高分子聚合物中大量的羟基与酰胺基之间易形成氢键和RDS溶胶型锂藻土可作为聚丙烯酰胺网络的物理交联点的特点,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纳米锂藻土/聚丙烯酰胺第一网络,再通过冷冻/解冻循环法使聚乙烯醇物理交联得到第二网络,从而以两步法合成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锂藻土全物理交联双网络水凝胶。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制备条件温和,时间和空间可操控性及选择性,可重复性好,绿色环保,仪器设备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在药物输送及控制释放、组织工程、生物仿生、人工肌肉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700136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611024576.7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为:1)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加入到壳聚糖季铵盐水溶液中,调节pH值9~11,再用水合肼进行还原,再将石墨烯分散于水中得到改性石墨烯分散液;2)将壳聚糖加入到醋酸水溶液中配制得到壳聚糖溶液;3)将壳聚糖溶液加入到石墨烯分散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石墨烯/壳聚糖电沉积液;4)将石墨烯/壳聚糖电沉积液超声分散除去气泡,以金属铜或银或铁作为电沉积的阳极电极材料,以铂片作为电沉积的阴极电极材料,采用电沉积方法得到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得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外观平整光滑,无气泡,并且易于从电极表面取下,有利于材料直接进行后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311171A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610785991.8
申请日:2016-08-3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客体作用实现的由溶胶转变而成的凝胶及其制备方法。该凝胶是锂藻土物理水凝胶,其主要组成原料及质量浓度为:锂藻土为2~3wt%,普朗尼克PF108为1~3wt%,羧甲基-β-环糊精为0.012~0.075wt%。该制备方法是:先利用PF108和锂藻土间的静电吸附作用制备了锂藻土的稳定分散液,然后利用β-环糊精与PF108间的主客体作用实现了体系的溶胶-凝胶转变。本发明所制备的凝胶属物理凝胶,粘弹性模量较锂藻土凝胶而言有所增强,且溶胶-凝胶的转变时间可在0min~4h内调节,对甲基蓝、甲基橙、百里香酚兰染料具有一定吸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5906828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421759.6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J5/18 , C08J2305/04 , C08J2305/08 , C08L5/04 , C08L5/08 , C08L2203/16 , C23C26/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电化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金属基材表面自发沉积天然高分子凝胶膜的方法。一种在金属基材表面自发沉积天然高分子凝胶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天然高分子溶液的配制,采用下述二种之一作为天然高分子溶液:①配制海藻酸钠溶液;②配制羧化壳聚糖溶液;2)金属基材的准备;3)在金属基材表面自发沉积天然高分子凝胶膜,得到在金属基材表面自发沉积的天然高分子凝胶膜。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方便,不需要使用任何外加电源设备或电沉积装置就能够直接实现一些天然高分子在金属基材表面沉积形成天然高分子凝胶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293471A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510810752.9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法制备的具有溶胶-凝胶转变性能的碳点/明胶复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1)明胶溶液的配制;2)碳点/明胶复合物的制备:取步骤1)所得到的明胶溶液40~100mL加入烧杯中,用锡箔纸封住烧杯口,并用针头在锡箔纸上扎小孔后,放入微波炉中微波处理,待反应结束,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烧杯,然后在微波反应产物中加入50~200mL蒸馏水,在35~60℃的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3~12小时,使微波产物充分溶解在水中后,放入离心机中离心,离心速度为5000~10000转/分钟,离心时间为10~30分钟,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得到碳点/明胶复合物。得到的碳点/明胶复合物不仅具有碳点的荧光性能,而且还保留明胶的温度刺激响应性溶胶-凝胶转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824654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332803.8
申请日:2012-09-11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双生物酶修饰的明胶与壳聚糖共混生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共混生物材料包括作为共混主体的明胶和壳聚糖以及作为修饰剂的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和酪氨酸酶。该共混生物材料的稳定性增加,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并且该材料具有抗菌活性,在降低感染和炎症反应、抗菌、保护伤口、可生物降解的皮肤敷料和伤口愈合剂,以及人工皮肤等生物医用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十分广泛的用途,同时该材料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控制,无毒副作用,制备条件温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