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54336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2010469095.7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包括沿水库坡岸铺设的一对固定滑道、套在所述固定滑道上并可沿固定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移动滑环;两条固定滑道之间通过滑道横梁相连,且所述滑道横梁安装在位于两条固定滑道上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滑环上;相邻的两个滑道横梁之间安装有作为人工鱼巢主体的数个人工草柱、以及沿水流方向设置并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数组减流板。本发明可以根据库岸物理现状和水位变化确定滑轨长度,人工鱼巢平台具有浮体结构和配重结构,可以保障鱼巢随水位变动实现自主同步升降。该人工鱼巢采用滑环与滑轨设计,对库岸陡峭复杂的地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保障鱼巢随库区水位变动进行大范围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11661927B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010469111.2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质底质沉水植物的恢复方法,步骤是:A、沉水植物选择:按照沉水植物1/2植株高度处光照强度与表层光照强度之比进行确定;B、种植材料选择:采用生态环保型草包为草皮外部结构,内部填充营养盐含量较低粘性底泥作为种植基质;C、草皮制作:在进行草皮制作时,将粘性底泥均匀铺设于草包内,在种植包外将草包和填充底泥拨开,将沉水植物根系埋于草包内;D、草皮移栽:采用铁钩勾住草袋四角,缓慢方入水体,草皮沉底后抽除铁钩完成移栽;E、恢复区管理:沉水植物恢复区加强管理。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在水深超过2m,人工难以进行水下作业的区域开展沉水植物种植,可有效解决了沉水植物在硬质底质条件下的种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661927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469111.2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硬质底质沉水植物的恢复方法,步骤是:A、沉水植物选择:按照沉水植物1/2植株高度处光照强度与表层光照强度之比进行确定;B、种植材料选择:采用生态环保型草包为草皮外部结构,内部填充营养盐含量较低粘性底泥作为种植基质;C、草皮制作:在进行草皮制作时,将粘性底泥均匀铺设于草包内,在种植包外将草包和填充底泥拨开,将沉水植物根系埋于草包内;D、草皮移栽:采用铁钩勾住草袋四角,缓慢方入水体,草皮沉底后抽除铁钩完成移栽;E、恢复区管理:沉水植物恢复区加强管理。通过该技术方案能够在水深超过2m,人工难以进行水下作业的区域开展沉水植物种植,可有效解决了沉水植物在硬质底质条件下的种植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337394A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610841657.X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402 , E02B3/12 , A01G17/005 , A01G22/00 , E02B3/127 , E02B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所述装置包括设于河岸斜坡面的阶梯式石笼、设于阶梯式石笼与河岸之间空隙的回填土层或生态袋,阶梯式石笼灌泥浆后喷播草种形成草种层,阶梯式石笼的底部为碎石基础层,阶梯式石笼的底部外侧铺设有抛石护脚,生态袋上播种有草本植物,阶梯式石笼上部的河岸栽种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本发明针对山区河流特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山区河流特点的河岸生态修复装置及方法,其成本低廉,操作简便,具有稳固河岸、为微生物和水生生物提供多孔隙生境的作用,同时通过营造河岸带植物适宜生长环境,恢复植物群落以拦截、吸收来自周边居民点和农田的非点源污染负荷,起到保护河流水质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160611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811202893.2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C02F3/32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多级生态塘系统沿着河流走向构建于河道的一侧,多级生态塘系统包括集水单元和多级生态塘单元,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池、河水连接沟渠、污水收集沟渠和生态引水沟渠,河水连接沟渠的两端分别与河道和集水池连通,污水收集沟渠依山自上而下布设,污水收集沟渠下端与集水池连通,多级生态塘单元包括沉淀池、砾石床和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生态引水沟渠的两端分别与集水池和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砾石床连通,砾石床与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连通,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与河道连(56)对比文件CN 202730934 U,2013.02.13CN 204675969 U,2015.09.30CN 205348113 U,2016.06.29CN 209065541 U,2019.07.05KR 20110117857 A,2011.10.28
-
公开(公告)号:CN109160611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202893.2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C02F3/32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多级生态塘系统沿着河流走向构建于河道的一侧,多级生态塘系统包括集水单元和多级生态塘单元,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池、河水连接沟渠、污水收集沟渠和生态引水沟渠,河水连接沟渠的两端分别与河道和集水池连通,污水收集沟渠依山自上而下布设,污水收集沟渠下端与集水池连通,多级生态塘单元包括沉淀池、砾石床和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生态引水沟渠的两端分别与集水池和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砾石床连通,砾石床与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连通,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与河道连通。该系统简单,建造灵活,无需动力驱动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山区小流域周边非点源污染进行有效地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212650266U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申请号:CN202020934901.9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随水位变化自主移动的人工鱼巢,包括沿水库坡岸铺设的一对固定滑道、套在所述固定滑道上并可沿固定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多个移动滑环;两条固定滑道之间通过滑道横梁相连,且所述滑道横梁安装在位于两条固定滑道上相对应的两个移动滑环上;相邻的两个滑道横梁之间安装有作为人工鱼巢主体的数个人工草柱、以及沿水流方向设置并用于减缓水体流速的数组减流板。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库岸物理现状和水位变化确定滑轨长度,人工鱼巢平台具有浮体结构和配重结构,可以保障鱼巢随水位变动实现自主同步升降。该人工鱼巢采用滑环与滑轨设计,对库岸陡峭复杂的地形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保障鱼巢随库区水位变动进行大范围移动。(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9065541U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821674508.X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IPC: C02F3/32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山区小流域非点源污染收集处理的多级生态塘系统,多级生态塘系统沿着河流走向构建于河道的一侧,多级生态塘系统包括集水单元和多级生态塘单元,集水单元包括集水池、河水连接沟渠、污水收集沟渠和生态引水沟渠,河水连接沟渠的两端分别与河道和集水池连通,污水收集沟渠依山自上而下布设,污水收集沟渠下端与集水池连通,多级生态塘单元包括沉淀池、砾石床和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生态引水沟渠的两端分别与集水池和沉淀池连通,沉淀池与砾石床连通,砾石床与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连通,多级串联稳定塘单元与河道连通。该系统简单,建造灵活,无需动力驱动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山区小流域周边非点源污染进行有效地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218901425U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23093089.X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体环境DNA样本负压二次过滤的装置,包括第一圆柱形刻度漏瓶,第一砂芯漏斗过滤器、第二圆柱形刻度漏瓶、第二砂芯漏斗过滤器、收集瓶;第一滤膜纸放置于第一砂芯漏斗过滤器斗部中央,第二滤膜纸放置于第二砂芯漏斗过滤器斗部中央。水样品从第一圆柱形刻度漏瓶依次流经第一砂芯漏斗过滤器、第二圆柱形刻度漏瓶、第二砂芯漏斗过滤器最终至收集瓶同时利用隔膜无油真空泵抽真空,分别在第一砂芯漏斗过滤器的漏斗颈底部和第二砂芯漏斗过滤器的漏斗颈底部形成负压作为过滤的推动力。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通过不同孔径滤膜纸同时进行二次过滤,减小水体环境DNA损失,提高水体环境DNA过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2663556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464667.9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湖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封闭围隔,包括作为围隔的立柱的伸缩螺杆、作为围隔的支撑结构的支撑箍圈、包裹在围隔外围的桶状套膜;所述伸缩螺杆沿所述支撑箍圈的内圆周方向均匀排布,且伸缩螺杆和支撑箍圈之间通过固定螺套连接;桶状套膜采用橡胶绑带固定,橡胶绑带沿所述支撑箍圈的圆周方向设置;围隔的底部设有插泥钢圈,用于作为围隔安装固定和保障围隔的密闭。本发明由支撑箍圈、伸缩螺杆、桶状套膜、插泥钢圈等主体结构组成,安装过程中通过采用固定螺套和橡胶绑带的方式进行便捷安装与固定,可以实现围隔系统的快速构建,同时采用桶状套膜和插泥钢圈的结构可以实现围隔很好的密闭性。此外,该围隔结构稳固、易于统一制作、可重复利用、外观美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