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1522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0271625.0
申请日:2023-03-20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绝缘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拖链电缆用绝缘料及拖链电缆用绝缘线芯的制备方法。绝缘料包括如下组分:SEBS,丙烯弹性体,聚氨酯,白油,相容剂,润滑剂,色母粒,抗氧剂,紫外光稳定剂,交联剂。其制备方法为:将SEBS与白油按比例称量后进行搅拌处理;按比例称量其余材料,与前述物料进行二次搅拌处理,再进行混炼挤出造粒,获得绝缘颗粒;将绝缘颗粒通过挤塑设备在导体外挤包形成绝缘皮层,再进行电子辐照,获得绝缘线芯,辐照剂量为70~145Kgy。本申请通过对绝缘皮层进行电子辐照,所获绝缘线芯具有突出的抗撕性能、高强度机械性能、极佳的柔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4480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21632.3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型输配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电缆及其制作方法,该铝合金电缆的线芯由多根铝合金单丝紧压绞合形成,金属屏蔽层由第一铝合金带重叠绕包线芯外的绝缘层形成。隔离层由包覆在金属屏蔽层外的绕包带材形成。铠装层由第二铝合金带和第三铝合金带依次绕包在隔离层外形成。由于线芯、金属屏蔽层和铠装层均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满足降低成本、轻质化和耐腐蚀的要求。并且由于金属屏蔽层和铠装层均是铝合金材料,能够避免化学腐蚀,同时简化了加工步骤,提高生产效率。另外,隔离层的设置,可以对金属屏蔽层起到机械防护的作用,同时起到增强屏蔽的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合金电缆的制作方法,用于制造上述铝合金电缆。
-
公开(公告)号:CN11813633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492873.2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缆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轧制工艺矿物绝缘电缆的设计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电缆,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矿物绝缘电缆的标准产品参数;确定所述铜护套标称内径D1与导体标称直径d、绝缘标称厚度t1之间的第一数值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铜护套标称厚度t与铜护套标称外径D之间的第二数值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铜护套标称外径D与铜护套标称内径D1之间的第三数值对应关系;确定电阻率修正系数k,并确定所述铜护套最大直流电阻R与铜电阻率ρ铜、铜护套标称外径D、铜护套标称厚度t之间的第四数值对应关系;确定非标矿物绝缘电缆的产品参数。本申请能够对非标准规格的矿物绝缘电缆的设计进行规范,确定不同规格下的产品参数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5838503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0578894.7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耐高温可剥离型半导电聚丙烯绝缘屏蔽料,屏蔽料的原料包括如下组分:聚丙烯15‑30份;改性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15‑30份;高密度聚乙烯40‑55份;超导电炭黑20‑35份;纳米碳材5‑10份;抗氧剂0.5‑2份;抗铜剂0.4‑1份;润滑剂3‑5份;所述份数为质量份数。本绝缘屏蔽料的制备方法是先将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和改性乙烯‑丙烯酸酯共聚物、抗氧剂、抗铜剂、润滑剂在搅拌机中混合,使得粒子与粉体均匀分散;然后加入到往复机混炼;接着将超导电碳黑和纳米碳材加入到往复机中继续混炼;最后制粒。本发明具有非交联、耐温等级高、使用寿命长、能耗低、无污染且可回收再利用等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88305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384322.5
申请日:2022-04-13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IPC: H01B13/02 , H01B13/14 , H01B13/22 , H01B13/24 , H01B13/008 , H01B7/02 , H01B7/04 , H01B7/17 , H01B9/02 , H01B3/28
Abstract: 一种乙丙绝缘熔断器电缆的制造方法,所述电缆的结构为:围绕同一轴线,自内而外依次是导体、导体屏蔽层、绝缘层;构成所述导体屏蔽层的是乙丙橡胶半导电屏蔽料;构成所述绝缘层的是三元乙丙橡胶绝缘料;所述导体的截面积不小于630mm2;导体屏蔽层的厚度不小于0.61mm;绝缘层的厚度为3.4~10.5mm;所述电缆的制造步骤包括:先制造导体,再采用双层共挤工艺制造导体屏蔽层和绝缘层。采用本工艺,可较好地提高乙丙绝缘熔断器电缆的优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17257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0595532.4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铜害的二步法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及其制备方法,防铜害的二步法硅烷交联聚乙烯绝缘料的原料配方包括硅烷接枝料A组份和催化剂母粒B组份,硅烷接枝料A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40‑100份;茂金属聚乙烯40‑100份;聚丙烯10‑30份;硅烷交联剂1‑3份;引发剂0.3‑1份;第一抗氧剂0.1‑2份;催化剂母粒B组份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80‑100份;催化剂1‑2份;润滑剂5‑10份;第二抗氧剂1份;抗铜剂0.05‑1份;防腐蚀剂0.5‑1份。本发明绝缘料的耐老化性能提升显著,且能够有效的防止铜导体变色氧化,正常水煮结束后,导体依然光亮,无腐蚀现象;制备工艺简单,效率高,副反应小,能耗低。
-
公开(公告)号:CN116287877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40968.0
申请日:2023-03-14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铝合金导体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高弯曲性能铝合金导体用铝合金杆及其制备方法、应用。该铝合金杆由以下元素组成:Fe,Cu,Mn,Si,Ni,Zn,Mg,Ti,B,稀土元素,Al;其制备方法为:在熔炉中加入铝锭熔化成铝液;通过氮气将精炼剂吹入铝液中,同时依次将铝铜合金锭、一级硼铝、镁锭、稀土合金锭以及铝铁合金锭加入到铝液中搅拌并保温;将所获铝合金液浇铸定型;轧制形成铝合金杆。该铝合金杆可用于制备铝合金导体。本申请提供的铝合金杆在满足GB/T 3954‑2014中8030铝合金杆成分要求的前提下,生产出的铝合金单丝经过绞合退火后,单丝的弯曲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5579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172445.9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使绝缘层和护套整体化的护套生产方法,在加工电缆之前,先将绝缘缆芯外的隔离层拆除并进行清洁,确保绝缘层与护套之间没有可以使二者分隔的材料。将绝缘缆芯穿设在模芯的第一过孔内,将护套料送入挤出通道,沿预设方向牵引缆芯,进而形成护套。护套从第二过孔挤出并包覆在缆芯外,以完成电缆的加工。由于绝缘层外未有任何隔离材料,护套可以很好的粘合在缆芯上,从而形成绝缘层和护套的不可剥离结构,进而形成一体化。由于绝缘和护套粘合在了一起且不可剥离,整个电缆呈现一体化结构,当电缆进行高速移动时,电缆内部不会产生任何位移,在运行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护套分层、起空等现象,很好的提升了电缆移动速度和使用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223760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739972.7
申请日:2022-06-28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全生命周期低碳环保中压电力电缆制造方法,步骤包括:1)制造线芯;2)制造缆芯;3)制造防护层;所述步骤1)包括:1.1)在导体外包裹半导电导体屏蔽层:1.2)包裹绝缘层:绝缘层是聚丙烯绝缘料挤包制成;1.3)包裹半导电绝缘屏蔽层:1.4)包裹金属屏蔽层:所述步骤2)是把各根线芯以及填充按照节径比为20~35倍绞合成缆芯;所述步骤3)包括依次进行的:3.1)在缆芯外包裹第一绕包带层;3.2)包裹内护套层;3.3)包裹金属铠装层;3.4)包裹第二绕包带层;3.5)包裹外护套层。本电缆的生产过程环保、电缆可回收,制造成本更低,制成电缆的综合性能更优。
-
公开(公告)号:CN11397791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38474.6
申请日:2021-10-25
Applicant: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 江苏上上电缆集团新材料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电缆挤出机头的校模方法,所述校模方法是调节模芯与模套径向的相对位置,直至二者轴线共线;调节模芯与模套径向的相对位置的方法有固定式和微调式。新设计一套调节机构,在同一套调节机构上可切换地使用免调节和径向微调节;设计方法为:1)选定径向微调对象是模芯或是模套;2)选定模套径向微调机构的位置;3)设计径向微调机构;4)设计免调节机构;5)设计免调节机构和径向微调机构的切换机构;6)免调节机构和径向微调机构之间的切换。本方法可以通过转动校模环切换免调与微调校模模式,以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