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508086B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511006099.7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满足高增压比发动机自适应控制的排气再循环恒压装置和控制方法,包括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与进气歧管之间的废气循环通路上依次设置电动增压泵、冷却器、蓄能器,以及控制器;蓄能器的进气口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口设置排气阀,蓄能器内设有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发动机与排气歧管间设有排气压力传感器;蓄能器压力传感器、排气压力传感器、电动增压泵、蓄能器排气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连接。在废气循环管路中设置增压、蓄能装置,维持废气的压力恒定,使得发动机运用EGR降低NOx的技术顺利实施。同时,通过自适应控制蓄能器排气阀的开度和时间,调节EGR率,满足发动机降低NOx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736B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510849429.2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M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湍流强度和位置可控的测试定容弹及控制方法。所述定容弹装置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燃料喷射器、进排气管、湍流发生模块、PLC控制模块等。其中湍流发生装置为均布的九个小型轴流风扇,采用螺栓连接于定容弹下端。根据人为设定,采用上位机测试系统及PLC控制轴流风扇的起动方案以及转速,从而达到要求强度和位置的湍流。本发明结构简便,只需要试验初期,螺栓固定湍流发生装置,并且只需要通过外部调节参数,便可以自动达到精确强度和位置的目标湍流,简化了拆装该类装置的操作过程,对研究燃料在不同湍流强度和不同发生位置下的燃烧过程及特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50808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06099.7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D41/0055 , F02D41/0072 , F02D2021/083 , F02D2250/3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满足高增压比发动机自适应控制的排气再循环恒压装置和控制方法,包括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与进气歧管之间的废气循环通路上依次设置电动增压泵、冷却器、蓄能器,以及控制器;蓄能器的进气口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口设置排气阀,蓄能器内设有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发动机与排气歧管间设有排气压力传感器;蓄能器压力传感器、排气压力传感器、电动增压泵、蓄能器排气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连接。在废气循环管路中设置增压、蓄能装置,维持废气的压力恒定,使得发动机运用EGR降低NOx的技术顺利实施。同时,通过自适应控制蓄能器排气阀的开度和时间,调节EGR率,满足发动机降低NOx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5352736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849429.2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M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湍流强度和位置可控的测试定容弹及控制方法。所述定容弹装置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燃料喷射器、进排气管、湍流发生模块、PLC控制模块等。其中湍流发生装置为均布的九个小型轴流风扇,采用螺栓连接于定容弹下端。根据人为设定,采用上位机测试系统及PLC控制轴流风扇的起动方案以及转速,从而达到要求强度和位置的湍流。本发明结构简便,只需要试验初期,螺栓固定湍流发生装置,并且只需要通过外部调节参数,便可以自动达到精确强度和位置的目标湍流,简化了拆装该类装置的操作过程,对研究燃料在不同湍流强度和不同发生位置下的燃烧过程及特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262753U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520972552.9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G01M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湍流强度和位置可控的测试定容弹。所述定容弹装置主要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燃料喷射器、进排气管、湍流发生模块、PLC控制模块等。其中湍流发生装置为均布的九个小型轴流风扇,采用螺栓连接于定容弹下端。根据人为设定,采用上位机测试系统及PLC控制轴流风扇的启动方案以及转速,从而达到要求强度和位置的湍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便,只需要试验初期,螺栓固定湍流发生装置,并且只需要通过外部调节参数,便可以自动达到精确强度和位置的目标湍流,简化了拆装该类装置的操作过程,对研究燃料在不同湍流强度和不同发生位置下的燃烧过程及特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5445831U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521115009.3
申请日:2015-12-2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满足高增压比发动机自适应控制的排气再循环恒压装置,包括在发动机排气歧管与进气歧管之间的废气循环通路上依次设置电动增压泵、冷却器、蓄能器,以及控制器;蓄能器的进气口设置有进气单向阀,出气口设置排气阀,蓄能器内设有蓄能器压力传感器;发动机与排气歧管间设有排气压力传感器;蓄能器压力传感器、排气压力传感器、电动增压泵、蓄能器排气阀均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与节气门开度传感器连接。在废气循环管路中设置增压、蓄能装置,维持废气的压力恒定,使得发动机运用EGR降低NOx的技术顺利实施。同时,通过自适应控制蓄能器排气阀的开度和时间,调节EGR率,满足发动机降低NOx的要求。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