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7929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1470646.6
申请日:2024-10-21
IPC: C25D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解铜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111)织构的电解铜箔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具有(111)织构的电解铜箔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具有(0001)织构的钛基底作为阴极,在电解液中进行电沉积得到具有(111)织构的细晶电解铜箔,电解铜箔的平均晶粒尺寸<0.2μm。本发明利用钛的(0001)晶面上Cu的稳定吸附活性位点密度较高,且钛的(0001)原子密排面与铜箔的(111)原子密排晶面晶格匹配度较高,可降低(111)铜晶核的形成能,促进(111)铜晶核的形成,进而促进铜箔(111)织构形成和晶粒细化,从而获得具有强(111)织构的超细晶电解铜箔,实现电解铜箔综合性能的协同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0231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168624.4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引线框架用铜合金板带材残余应力水平评估方法,评估方法为:在铜合金板带材上随机截取方形样品,依据厚度将方形样品平分为若干层;对方形样品进行逐层剥离:对每一层依次进行微细研磨和电解抛光,得到若干个处理后的样本;利用X射线衍射法,在相同参数下,对各个样本在板带材轧制方向和横向上均进行表面残余应力测试;对所有样本在轧制方向和横向上残余应力测试值分别取绝对值,并计算所有样本在轧制方向上残余应力测试值的平均值Erd和标准差σrd、以及在横向方向上残余应力测试值的平均值Etd和标准差σtd;则该铜合金板带材残余应力水平为(Erd±σrd,Etd±σtd)。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实现板带材残余应力水平的精准检测和统计性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334372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57530.4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复合线杆材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线材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金属复合线杆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绞合线材的外周面上包覆金属熔体,冷却凝固,得到金属复合线杆材;所述绞合线材由至少两股金属基线进行绞合得到或者由至少两股复合金属线进行绞合得到,所述复合金属线包括金属基线和包覆在所述金属基线周向表面的石墨烯层。本发明通过在绞合线材的外周面上包覆金属熔体,然后冷却凝固,得到由金属保护层包覆的绞合线材,包覆的金属层不仅可以起到增强增导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防止绞合线表面石墨烯涂层脱落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717225B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211483056.8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细化钛材晶粒的复合形变热处理工艺,首先将工业纯钛进行旋压变形,变形量为50~60%,而后进行400℃~500℃到温退火,退火时间为0.5~1 h,而后进行冷轧变形至50%~70%变形量,之后进行500℃到温退火,退火时间为1 h,最终淬火得到阴极辊用钛材。本发明通过对工业纯钛进行“旋压‑退火‑轧制‑退火”复合变形热处理,可以细化晶粒,均匀化晶粒尺寸,因而能获得性能符合要求和质量稳定的阴极辊用钛材。
-
公开(公告)号:CN11633451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66965.1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的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压钛材的热处理方法。该旋压钛材的热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钛材经旋压变形后得到旋压钛材,所述旋压变形的变形量为50%以上;将所述旋压钛材先在380~430℃进行第一级退火处理,冷却后再在500~560℃进行第二级退火处理。本发明提供的旋压钛材的热处理方法,采用较大变形量的旋压变形,可使材料具有较高的变形能,进一步采用双级退火制度使储存能分级释放,有利于获得均匀细小且热稳定性良好的晶粒组织,从而改善钛材旋压工件的整体使用性能,延长其服役寿命,扩宽其服役工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673273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79572.6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形状获取方法及装置,通过快速移动设置于熔炉内的液面控制棒,使得与熔炉连通的结晶器内的熔体快速回流至熔炉,熔炉内的熔体液面低于结晶器腔体内液面,在杆坯的端部形成当前时刻的固液界面形状。通过此方法获得的固液界面形状可直接观测,同时该操作均发生在封闭的结晶器和熔炉内,从而避免了材料浪费和熔体泄露,降低了操作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5786766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1474392.6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nventor: 周延军 , 宋克兴 , 杨少丹 , 杨冉 , 周菲 , 张学宾 , 张彦敏 , 郁炎 , 陈纪东 , 冯江 , 张朝民 , 李韶林 , 肖柱 , 郭慧稳 , 朱倩倩 , 岳鹏飞 , 张国赏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气开采用多元Cu‑Ni‑Sn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油气开采用多元Cu‑Ni‑Sn基合金包括下述百分含量的组分:Ni 7‑20%、Sn 4‑12%、Si 0.3‑1.2%、Al 0.2‑3.0%、Nb 0.02‑0.5%、Mn 0.2‑2.0%和Fe 0.2‑2.0%,余量为Cu。本发明的油气开采用多元Cu‑Ni‑Sn基合金的合金成分均匀,铸态微观组织的枝晶间距变小、分布更加均匀且排布方向更趋一致,且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优良,尤其适合油气开采关键部件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10730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088077.4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易剥离的极薄载体铜箔的制备方法,包括四个步骤:首先,将经过水洗的阴极工业纯钛板浸入电镀铜溶液中,镀铱钛板作为阳极,进行电沉积制备得到载体铜箔;其次将载体铜箔进行水洗处理后,以载体铜箔作为阴极、镀铱钛板作为阳极,通过电镀液将锌镍合金电镀到载体铜箔表面;再次,将具有锌镍合金金属剥离层的载体铜箔进行水洗处理后浸入在含巯基有机物的有机溶液中,吸附得到具有复合剥离层的载体铜箔;最后,将具有复合剥离层的载体铜箔浸入电镀铜溶液中,进行电沉积后制得极薄载体铜箔;本发明利用电镀和有机吸附的方法制得极薄且均匀的复合剥离层,该复合剥离层使压合后的极薄铜箔能够平稳、完整的从载体铜箔上剥离下来。
-
公开(公告)号:CN115673273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1379572.6
申请日:2022-11-04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铸过程中固液界面形状获取方法及装置,通过快速移动设置于熔炉内的液面控制棒,使得与熔炉连通的结晶器内的熔体快速回流至熔炉,熔炉内的熔体液面低于结晶器腔体内液面,在杆坯的端部形成当前时刻的固液界面形状。通过此方法获得的固液界面形状可直接观测,同时该操作均发生在封闭的结晶器和熔炉内,从而避免了材料浪费和熔体泄露,降低了操作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6024618A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310155372.0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子液体添加剂在电解铜箔中的应用及高抗拉高延伸电解铜箔的制备方法,所述离子液体添加剂的结构为:其中,R1、R2代表任意烷基基团中的一种;X代表H、‑COOH、‑SO3H、‑PO3H、‑NH2、‑SH、‑CN中的一种;Y代表任意阴离子中的一种。本发明是利用定向合成的离子液体添加剂配制电解液,使其与电解液中的硫酸和硫酸铜产生协同促进作用,该添加剂在直流电沉积工艺条件下能够同步提高铜箔抗拉强度以及延伸率,降低铜箔表面粗糙度和平均晶粒尺寸;本发明采用可替代传统复合添加剂的新型单一离子液体添加剂,在减少添加剂种类以及用量的同时实现了铜箔性能的综合提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