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1336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78166.3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材料研究所 , 河南新昌电工科技有限公司 , 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省科学院
Inventor: 宋克兴 , 张树辉 , 柴兴臣 , 张国赏 , 刘海涛 , 曹书光 , 岳鹏飞 , 朱治愿 , 李建宗 , 李建芳 , 底复庆 , 李俊鹤 , 王立杰 , 马书旗 , 程楚 , 卢琼琼 , 孟兆洁 , 华云筱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杂铜精炼除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废杂铜深度除镍的方法。本发明将废杂铜熔化后先加入除杂剂A进行初步除杂,扒渣,然后再加入磷酸二氢盐进行深度除杂,得到镍含量低于30ppm的铜液;所述除杂剂A包括含铁组分和非铁组分,所述含铁组分中铁元素的价态大于等于2,所述非铁组分包含SiO2、Al2O3。本发明先以含铁矿物为除杂剂A,对废杂铜进行快速除杂,然后以磷酸二氢盐为深度除杂剂,对镍进行深度脱除,同时还脱除了初步除杂时所引入的铁,且几乎不引入新的杂质。本发明工艺简单、可控性强,实施效果优良,还便于产业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1336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078160.6
申请日:2025-01-17
Applicant: 河南省科学院材料研究所 , 河南科技大学
IPC: C22B9/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废杂铜精炼除杂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废杂铜除杂用精炼剂及其应用方法。所述精炼包括含铁组分和非铁组分,所述含铁组分中铁元素的价态大于等于2,所述非铁组分包含SiO2、Al2O3;废杂铜除杂用精炼剂中含铁组分质量含量为10%~96%。所述精炼剂的应用方法为:将具有一定细度的精炼剂烘干,将废杂铜加热熔化,向铜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精炼剂,控制熔炼温度为1150~1300℃,吹氧熔炼一段时间后扒渣,可有效降低铜液中的杂质元素含量。本发明的精炼剂对废杂铜中杂质元素脱除效果显著,廉价易得,环境友好,可为废杂铜的高质化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易于实现工业化,有着十分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330995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1394998.4
申请日:2021-11-23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nventor: 冀保峰 , 魏世忠 , 张国赏 , 毛丰 , 于华 , 贺苏晨 , 彭先龙 , 李春国 , 刘江辉 , 陶发展 , 张高远 , 刘少勋 , 臧卫杰 , 石如星 , 赵长伟 , 刘勇 , 张冠星 , 郝庆乐 , 文红 , 黄开枝 , 王毅
IPC: G06Q10/0631 , G06Q10/10 , G06Q50/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E‑R关系模型的锻造‑热处理工艺数据处理方法,基于本发明设计的E‑R关系图解析任务关系模型,将所有任务集合的任务分层排列进行分布式处理,确认锻造‑热加工工艺为已有数据工艺还是复杂优化工艺情况,考虑不同参数设置进行热加工工艺设计和处理;可显著提升锻造‑热处理全流程热加工工艺的作业质量和数据录入与处理效率,解决热加工工艺全流程中最常用的锻造‑热处理的工艺数据分配和资源调度,解决现有锻造‑热处理的热加工工艺质量数据、历史数据、标准数据的编制录入效率低、以及现场工艺数据例如锻造前后的工艺参数解析和资源高效配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31660B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111369217.6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nventor: 冀保峰 , 魏世忠 , 张国赏 , 毛丰 , 于华 , 彭先龙 , 贺苏晨 , 李春国 , 刘江辉 , 陶发展 , 张高远 , 石如星 , 张志勇 , 刘勇 , 张冠星 , 郝庆乐 , 刘少勋 , 文红 , 黄开枝 , 王毅
Abstract: 基于无线物联网的热加工单工艺数据采集方法,利用对传统节点设置网络分配矢量以兼容传统设备,设计了不同工艺的标准化传输模式,利用对传统节点设置网络分配矢量使传统节点进入sleep或doze状态,以兼容传统设备,修改的RTS帧对AP/接入点发送热加工单工艺请求数据传输,由于铸造、锻压、焊接和热处理等热加工工艺过程数据量大,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高效传输,设计了不同工艺的标准化传输模式,在不改动现有无线物联网网机制IEEE 802.11ah的前提下,当存在较多无线物联网覆盖时,利用现有无线物联网架构实现数据高效安全可靠传输,大幅度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解决单工艺的数据高效传输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89647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38331.1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科技大学 , 河南省科学院材料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光伏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钨条矫直开坯用中频加热炉。该加热炉中,壳体为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筒状结构,钨炉管同轴套装于壳体内,且与壳体的封闭端之间设置有后保温单元,与壳体的内侧壁之间设置侧保温单元;将加热单元设置于侧保温单元内,且环绕于钨炉管的外侧,以对钨炉管进行加热;在壳体的开口端设置有挡板,挡板与钨炉管之间设置前保温单元,且挡板上开设有进料口,并通过安装于壳体开口端的炉门单元进行密封,同时,在加热过程中向钨炉管内通入惰性气体,有效解决目前钨合金杆矫直、开坯过程中采用钼丝加热的马弗炉存在的加热温度不足、加热效率低、钨条易于污染、加热设备寿命短等问题,为高强度、大长度钨合金丝制备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28649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94708.0
申请日:2023-09-15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蚀粗化组合物、微蚀粗化液及其应用、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微蚀粗化组合物,包括无机酸、过氧化物、铁盐、过硫酸盐和铜盐;所述无机酸为H2SO4和/或HCl;所述无机酸、过氧化物、铁盐中的铁元素、过硫酸盐中的硫元素和铜盐中的铜元素的质量比为(80~120):(24~36):(10~21):(8.4~17):(4~12)。本发明的微蚀粗化组合物中的过氧化物、铁盐、过硫酸盐和铜盐可以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对铜基金属表面的微蚀作用,有助于提高石墨烯层在铜基金属表面的沉积附着以及提高石墨烯层的规整致密度、均匀度、与铜基金属的结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603884A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310338486.9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基合金的包套挤压方法,属于铜基合金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铜基合金的包套挤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铜基合金待挤压坯料包套后进行正向热挤压变形;正向热挤压变形过程中对包套后的铜基合金待挤压坯料进行超声振动。本发明的铜基合金的包套挤压方法,在正向热挤压变形过程中对包套后的铜基合金待挤压坯料进行超声振动,可以减小挤压过程的摩擦力和挤压力,使铜基合金坯料更容易流动,降低变形过程由于温度差引起的内应力,抑制热裂纹产生;尤其能够显著提高变形抗力大、塑性低的铜基合金在热挤压变形过程中的流动性,实现高强低延伸铜基合金的挤压成形。
-
公开(公告)号:CN11386250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1211097.7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nventor: 魏世忠 , 李秀青 , 杨晴霞 , 王琪 , 娄文鹏 , 张倩 , 张敏杰 , 周玉成 , 徐流杰 , 潘昆明 , 张国赏 , 江涛 , 陈冲 , 毛丰 , 张程 , 熊美 , 任永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致密高铜含量铜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金属及其复合材料领域,包括重量百分比的组分:W为35~45%,其余的为铜。制备方法为:选择高纯Cu粉和不同粒度的W粉,放入陶瓷球磨罐,球磨8~10h后将磨球过滤出来,然后彻底干燥粉料。将混合粉体填充到不锈钢模具中,抽真空封焊,进行热等静压,烧结完成降至100~150℃,取出连模具一块放到锻机上锻压,高度变形量控制在50%~60%,锻完直接放入热处理炉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完降至室温,得到高致密高铜含量铜钨复合材料。本发明所制备的高铜含量铜钨复合材料致密度最高可达100%,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工艺过程简单可控,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36978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33808.4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钢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双金属液固复合铸造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铝‑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钢基材表面涂覆高熵合金涂层,然后在高熵合金涂层上复合铝层。本发明的铝‑钢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有易于控制、成本较低,便于工业量产的优点。高熵合金具有缓慢扩散的特性,铝中各元素和钢中各元素在高熵合金中的扩散速率明显低于其在其他合金及纯金属中的扩散速率,高熵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也比钢好得多。在钢基材表面涂覆高熵合金层,可以抵制钢基材表面过早氧化,改善界面润湿性,抑制铝/钢金属间脆性化合物的生长而使界面化合物层变薄,促进铝/钢双金属界面的冶金结合,提高界面结合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6336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15479.0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河南科技大学
IPC: H04L67/1097 , H04L67/10 , H04L67/12 , G06K9/62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热加工数据处理系统,包括热加工检测模组,用于分别检测热量和温度,并将检测的数据进行分类,终端介入模组用于将检测信息传输至固定终端,并且在固定终端有线连接损坏时,自动切换,直接远程接入服务器,无线介入模组用于使用者通过移动终端实时查看热加工数据,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热加工数据处理系统的操作方法,包括:S1、S2和S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热加工检测模组和终端介入模组的相互配合,实现在线的热加工数据处理,并且具备双重传输通路,在出现信息传输损坏时,直接切换,保证信息传输的准确性,通过设置的无线接入模块,方便操作者在户外工作时,及时对热加工数据进行处理和查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