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超结高可靠平面栅碳化硅VDMOS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551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47753.8

    申请日:2025-03-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超结高可靠平面栅碳化硅VDMOS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碳化硅衬底下侧面淀积金属,形成漏极金属层;在碳化硅衬底上侧面外延生长,形成第一漂移区;形成阻挡层,刻蚀,离子注入,形成柱区;去除阻挡层,在第一漂移区上外延生长,形成第二漂移区,漂移层包括第一漂移区以及第二漂移区;形成阻挡层,刻蚀,离子注入,形成第一P型阱区、凸起部、第二P型阱区、N型源区及肖特基区;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形成栅极介质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栅极金属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源极金属层,去除阻挡层,完成制备,在反向耐压时能提供双重保护,从而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一种左右屏蔽沟槽栅碳化硅VDMOS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5518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329136.5

    申请日:2025-03-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左右屏蔽沟槽栅碳化硅VDMOS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碳化硅衬底下侧面淀积金属,形成漏极金属层;在碳化硅衬底上侧面外延生长,形成漂移层;在漂移层上方形成阻挡层,刻蚀,离子注入,形成P型源区、低阻区、P型阱区及N型源区;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形成第一凹槽,淀积,形成绝缘介质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第一栅极金属层以及第二栅极金属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第一源极金属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阻挡层形成通孔,并刻蚀低阻区、P型源区以及N型源区,淀积金属,形成第二源极金属层,去除阻挡层,完成制备,通过对屏蔽栅结构的设计改进,降低了器件的导通电阻。

    一种高耐压场板终端平面栅碳化硅VDMOS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894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67494.8

    申请日:2025-03-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压场板终端平面栅碳化硅VDMOS及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碳化硅衬底下侧面淀积金属,形成漏极金属层;在碳化硅衬底上侧面外延生长,形成漂移层;形成阻挡层,刻蚀,离子注入,形成P型区、第一N型区、第二N型区、P型阱区及N型源区;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形成栅极介质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栅极金属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源极金属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阻挡层形成通孔,淀积,形成绝缘介质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阻挡层形成通孔,淀积金属,形成场板金属层;去除阻挡层,完成制备,在不影响器件导通特性的基础上提高器件的终端耐压能力。

    一种高耐漏极电压冲击的碳化硅VDMOS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3154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517523.3

    申请日:2024-10-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漏极电压冲击的碳化硅VDMOS及制备方法,在带漏极金属层的碳化硅衬底上外延生长一第一漂移区;均流层,第二漂移区,漂移层包括第一漂移区以及第二漂移区;形成阻挡层,刻蚀,离子注入,形成多个均匀间隔的掩蔽层,P型阱区,N型源区,N型区域,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氧化形成绝缘介质层;淀积金属,形成栅极金属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源极金属层;去除阻挡层,完成制备;提高器件耐漏极电压冲击的可靠性,并降低了器件的栅源电容,提高了器件的开关速度,降低器件的开关损耗,与此同时可以降低器件的体二极管导通损耗、提高器件的反向恢复速度。

    一种分离电流通路的平面栅碳化硅VDMOS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41327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96035.9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离电流通路的平面栅碳化硅VDMOS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碳化硅衬底下侧面淀积金属,形成漏极金属层;在碳化硅衬底上侧面外延生长,形成漂移层;形成阻挡层,刻蚀,向漂移层进行离子注入,形成分流区、阻挡区、阱区以及突起部;去除原阻挡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向阱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N型源区及P型源区;去除原阻挡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阻挡层,形成通孔,淀积绝缘介质,形成栅介质层;去除原阻挡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阻挡层,形成通孔,淀积金属,形成栅极金属层及源极金属层,通过对器件的结构设计提高器件的UIS抗性,以提高器件抗雪崩击穿能力,并抑制漏极电压尖峰对器件栅极介质的冲击。

    一种晶圆激光标记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9295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49317.9

    申请日:2024-06-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晶圆激光标记方法,包括:获取晶圆信息以及晶圆内各个晶粒的位置信息;根据晶圆信息以及位置信息生成晶粒的标识信息码;按照晶圆测试mapping设置对准点、信息码分布和步进信息,形成曝光文件;根据曝光文件对晶圆或者晶圆上的薄膜进行曝光操作;完成后对晶圆或者晶圆上的薄膜进行蚀刻,使得光刻胶的图像转移到晶圆或者晶圆上的薄膜上;使得各个晶粒即使在封装测试甚至长时间使用后仍可以对其晶圆ID以及晶圆中的位置进行定位追溯。

    一种电流分布均匀的碳化硅UMOS器件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07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9142.0

    申请日:2024-05-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流分布均匀的碳化硅UMOS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在碳化硅衬底下侧面淀积金属,形成漏极金属层;在碳化硅衬底上侧面外延生长形成漂移层;对漂移层进行离子注入,形成均流层、均流层、P型源区以及N型源区;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阻挡层,形成通孔,并对N型源区以及P型阱区采用湿式化学溶液进行刻蚀,形成凹槽;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进行干氧氧化形成栅介质层,所述栅介质层内设有沟槽;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栅极金属层;重新形成阻挡层,刻蚀,淀积金属,形成源极金属层,构建了均流层,将沿着栅极介质层从上到下的电流构建横向低阻通路,让电流在器件内部分布更均匀,降低器件导通电阻。

    一种增加耐压能力的碳化硅MOSFET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8391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1003443.7

    申请日:2022-08-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增加耐压能力的碳化硅MOSFET的制造方法,在碳化硅衬底的隔离区上生长阻挡层,并对阻挡层蚀刻形成通孔,通过通孔对隔离区进行离子注入,形成导电沟道区;重新生长阻挡层,并对阻挡层蚀刻形成通孔,通过通孔对隔离区进行离子注入,以形成漏极源区和源极源区;在漏极源区和源极源区上分别淀积形成漏极金属层和源极金属层;重新生长阻挡层,并对阻挡层蚀刻形成通孔,氧化形成绝缘层;重新生长阻挡层,并对阻挡层蚀刻形成通孔,并进行刻蚀形成栅极金属淀积区;重新生长阻挡层,并对阻挡层蚀刻形成通孔,在栅极金属淀积区淀积,形成栅极金属层,清除所有阻挡层,可以在较小的面积上实现SiC LDMOSFET的耐压能力提高。

    制备SiC基MOS器件栅介质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93548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710261302.8

    申请日:2017-04-20

    Abstract: 一种制备SiC基MOS器件栅介质薄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对SiC衬底进行清洗;b.通过化学反应、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在SiC衬底上沉积SixNy薄膜;c.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或物理气相沉积在SixNy薄膜(或直接在SiC衬底上)上沉积Si薄膜;d.通过低温氧化/或氧气退火的方法,将Si薄膜氧化为SiO2薄膜;e.对通过上述步骤生成的SixNy/SiO2和SiO2栅介质层进行退火并冷却;f.在栅介质层溅射或蒸镀金属电极,形成MOS器件结构。

    一种常关型SiC基D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86792A

    公开(公告)日:2019-04-26

    申请号:CN201910096821.2

    申请日:2019-0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提供一种常关型SiC基D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SiC外延材料基片、2D高迁移率电传输层、p well区、p+型超短沟道层、n++型掺杂区、p++型掺杂区、栅介质、栅电极接触、源电极接触、漏电极接触、绝缘物质层与pad金属层,SiC外延材料基片包括n++型衬底基片、n+型缓冲层与n-型漂移层,n+型缓冲层位于n++型衬底基片的上表面,n-型漂移层位于n+型缓冲层的上表面;2D高迁移率电传输层位于n-型漂移层的上表面,p well区设于此两层之间,分裂的栅电极接触位于栅介质的上表面,源电极接触位于n++型掺杂区与p++型掺杂区的上表面,漏电极接触位于n++型衬底基片的下表面。本发明的优点用于降低SiC基DMOSFET器件的沟道电阻与米勒电荷,从而提高其高频优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