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164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298926.3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K7/06 , C07K1/30 , C07K1/16 , C07K1/34 , C07K1/36 , A61K38/08 , A61P9/12 , A23L33/135 , G01N33/68 , G01N30/02 , G01N30/16 , G01N30/7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降血压活性的天然蜂王浆活性肽及制备和应用,包括使用乙醇沉淀去除蜂王浆大分子蛋白,通过Sep‑Pak Vac C18柱辅以40%乙腈洗脱以除去糖类、盐类。经旋蒸浓缩后冻干处理后,用三氯甲烷萃取以去除脂肪酸,超滤截留
-
公开(公告)号:CN118141893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144328.4
申请日:2024-02-0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K38/17 , C07K14/435 , A61K47/64 , A61K9/14 , A61P1/16
Abstract: 一种酶响应性蜂毒肽自组装纳米粒及其在缓解肝纤维化中的应用,所述纳米颗粒包括两亲性氨基酸序列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球形纳米颗粒。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颗粒可在较高浓度下也不存在溶血活性,提高蜂毒肽的血细胞相容性,能够特异性识别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表面过量表达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具有主动靶向能力,与链状多肽相比稳定性更好,半衰期更长,可有效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本发明蜂毒肽自组装纳米颗粒中的酶响应性蜂毒肽中包含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酶切底物肽段可更换不同疾病中过表达的蛋白酶酶切底物以治疗其他疾病,也可将蜂毒肽换为其他阳离子治疗性多肽,为治疗性阳离子多肽缓解纤维化、肿瘤等疾病提供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11066689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11266959.9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01K5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寄生蜂防控巢虫的装置,由引诱飞蛾产卵区、茧蜂繁育区、废弃物收集区组成,引诱飞蛾产卵区与茧蜂繁育区之间由可抽动的隔板分隔,茧蜂繁育区与废弃物收集区之间由可抽动的隔网分隔,顶盖盖住引诱飞蛾产卵区的上面,引诱飞蛾产卵区的一侧面设有可闭合的开口,在茧蜂繁育区一侧面上设有网状出口。本发明装置利用生物防控,不使用任何药物,因此无药物残留风险且对环境友好及可持续使用,在实现巢虫防控的同时而不会造成食品污染。本发明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与利用药物防控可能造成巢虫对此药物产生抗性相比,本方法防控巢虫的效果更加可持续且有效,避免药物残留。
-
公开(公告)号:CN111066689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266959.9
申请日:2019-12-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01K5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寄生蜂防控巢虫的装置,由引诱飞蛾产卵区、茧蜂繁育区、废弃物收集区组成,引诱飞蛾产卵区与茧蜂繁育区之间由可抽动的隔板分隔,茧蜂繁育区与废弃物收集区之间由可抽动的隔网分隔,顶盖盖住引诱飞蛾产卵区的上面,引诱飞蛾产卵区的一侧面设有可闭合的开口,在茧蜂繁育区一侧面上设有网状出口。本发明装置利用生物防控,不使用任何药物,因此无药物残留风险且对环境友好及可持续使用,在实现巢虫防控的同时而不会造成食品污染。本发明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与利用药物防控可能造成巢虫对此药物产生抗性相比,本方法防控巢虫的效果更加可持续且有效,避免药物残留。
-
公开(公告)号:CN108362784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08004.2
申请日:2018-01-04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鉴别中蜂蜂蜜和意蜂蜂蜜的方法,根据两种蜂蜜中烷烃成分差异达到鉴别两者的目的。蜂蜜样品用石油醚萃取后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显示中蜂蜂蜜和意蜂蜂蜜在烷烃成分上存在差异,中蜂蜂蜜含有C37烷烃,意蜂蜂蜜含有C31烷烃。经大量样本检测分析后确定此差异成分仅与蜂种来源有关,排除了植物源对鉴别的影响。差异性烷烃成分在蜂蜜中稳定存在,不受浓缩加工和货架期的影响。本发明方法设计合理,方便快捷,鉴别准确,适合原蜜与商品蜜蜂种来源的鉴别,也适用于一定比例意蜂蜂蜜掺入中蜂蜂蜜中的鉴定。
-
公开(公告)号:CN104435405B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410672287.2
申请日:2014-11-2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以葡萄皮作为原料,用乙醇溶剂浸提,经过超声波破碎、旋转蒸发等工艺提取出来的膏状物质,再制成一定浓度的葡萄皮提取物糖浆混合物,制备成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药物。使用时装于饲喂器中,让感染微孢子虫的蜜蜂自由取食,作用于蜜蜂和微孢子虫,从而达到有效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效果。本发明对蜜蜂无毒无副作用,该物质富含花青素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单宁、纤维素等物质。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效果好;药物的原料来源广泛、易得,制取简单,成本低;对蜂产品及环境无污染,是一种健康、环保、生态、高效的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4940368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02635.1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K36/756 , A61P33/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天然植物提取物,通过将干燥的黄柏皮,加水浸没室温下静置后,煎制,过滤得到黄柏水提物,再与50%-60%蔗糖糖浆按体积比为0.5%-3%配制成黄柏水提物糖浆混合物,裝于饲喂器中,让感染微孢子虫的蜜蜂自由取食,作用于蜜蜂和微孢子虫,从而达到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效果。本发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下,对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防治效果好,对蜜蜂毒性小;药物的来源广泛、易得、制取简单,成本低;本发明提取物不存在对蜂产品以及环境的药物残留问题,对人畜以及环境“零污染”。是一种健康、环保、生态的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高效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04940291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02600.8
申请日:2015-06-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49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中药组合物,由使君子水提物和川楝子水提物等体积组成。将使君子水提物和川楝子水提物等体积组合后的组合物,再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0-70%蔗糖糖浆按照体积比配制成浓度为7%-23%的含药糖浆饲料,让感染微孢子虫的蜜蜂自由取食。本发明符合中药配伍原则,药效互补,实现有效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作用,可在制备防治蜜蜂微孢子虫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有效降低单剂中药川楝子的毒性,充分发挥川楝子和使君子的药效,增强配伍组合治疗效果,对蜜蜂健康无伤害;药物的来源广泛、易得、制取简单,成本低;不存在对蜂产品以及环境的药物残留问题,对人畜以及环境“零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575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54501.0
申请日:2013-04-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多指标质控的杨属型蜂胶真实性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蜂胶中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杨梅酮、肉桂酸、高良姜素、白杨素、松属素和CAPE。本发明以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芦丁、杨梅酮、肉桂酸、高良姜素、白杨素、松属素和咖啡酸苯乙酯混合标准品为参照指标,以肉桂酸、高良姜素、白杨素、松属素和CAPE的有无来界定是否为杨属来源物质,以咖啡酸、p-香豆酸、阿魏酸的有无区分蜂胶与杨树胶,以芦丁或杨酶酮为参照确定是否掺入芦丁或杨梅酮,建立区分杨属型蜂胶与杨树胶,以及蜂胶中是否掺入芦丁或杨梅酮的检测方法,评价样品是否来源于杨属植物,真正实现杨属型蜂胶的保真去伪。
-
公开(公告)号:CN101871919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010180675.0
申请日:2010-05-2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1N3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胶与杨树胶的鉴别方法,是用HPLC测定水杨苷来判断蜂胶的真假,从而控制蜂胶质量。用HPLC测定水杨苷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强等优点,用该方法判断蜂胶真假具有准确度高,灵敏度强、时间短以及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首次提出明确的标准品(水杨苷),即使在不同条件下操作,根据水杨苷的出峰时间及紫外吸收,都可以进行准确定性鉴别蜂胶与杨树胶,该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可行性强,对蜂胶中掺入10%以上的杨树胶均可鉴别。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