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8510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55943.X
申请日:2024-12-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东方电气长三角(杭州)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F18/27 ,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8 , G01W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地基云图的多特征提取的直接辐照度混合预测模型,结合了基于知识的云检测与改进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得到的全局特征与局部特征作为特征融合与辐照度预测模块的输入,与太阳高度角共同作为输入数据,经过多层全连接网络对特征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学习特征之间的复杂关系;最终,通过回归输出层给出直接辐照度的预测值。本发明充分考虑并应对复杂气象条件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预测问题,通过全局与局部特征的联合提取,模型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云层特征,从而实现高精度的辐照度预测;实验结果验证了本发明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尤其在复杂、多变的天气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03142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838559.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长三角(杭州)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4H7/02 , F24H9/1818 , F24H9/20 , F24H15/128 , F28D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升温均匀性的熔盐电加热器及优化方法,包括:圆壳型筒体,内部设有交错布置的折流板;折流板上设有横向排布的电加热棒管孔和圆形开孔,圆形开孔位于相邻电加热棒管控的形心处;电加热器筒体内部设有U形电加热管束,U形电加热管束直管末端位于最后一块折流板背部;熔盐经管孔流出,很快形成湍流,并对周围的熔盐流体产生了卷吸作用,破坏了折流板背部涡流的形成,减少了折流板背部的换热死区面积,熔盐电加热器末端的温度分布均匀性得到极大提高,电加热器末端的局部超温区域基本消除。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21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847004.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长三角(杭州)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G06F18/10 , G06F18/23213 , G06F18/25 , G06N3/044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光伏出力预测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光伏历史数据、地理位置数据及NWP天气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分析光伏板吸收辐照度的机理建立有效辐照度机理模型,依据发电数据和天气数据,将数据聚类为晴天、阴天、雨天三个场景,结合天气数据和机理模型得到的特征序列,在不同天气场景下利用CNN‑LSTM神经网络建模得到不同场景下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类别,输入对应算法模型得到光伏出力预测数据,在晴天场景下,知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相较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单一的LSTM数据模型、CNN‑LSTM混合数据模型,RMSE分别降低了32%、37%、26%,预测精度得到较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989117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64855.6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东方电气长三角(杭州)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 H02J3/3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预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特征生成与交叉注意力机制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我们通过模块倾斜面法的辐照度计算和热传导机制,获取了与发电量高度相关的有效辐照度和组件温度等关键特征,随后,设计了不同网络结构的特征提取模块,对慢速时变特征和时序特征进行了深入挖掘,引入的长短期交叉注意力机制,则使模型能够充分利用长期历史数据和近期气象变化,捕捉对未来发电功率影响显著的关键因素。本发明方法采用光伏电站实际运行数据进行了验证,在四个季节中相较于其他模型nRMSE降低了约20%,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中精度显著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71321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847004.9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 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长三角(杭州)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2J3/38 , G06F18/10 , G06F18/23213 , G06F18/25 , G06N3/0442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知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光伏出力预测方法,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采集光伏历史数据、地理位置数据及NWP天气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分析光伏板吸收辐照度的机理建立有效辐照度机理模型,依据发电数据和天气数据,将数据聚类为晴天、阴天、雨天三个场景,结合天气数据和机理模型得到的特征序列,在不同天气场景下利用CNN‑LSTM神经网络建模得到不同场景下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判断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类别,输入对应算法模型得到光伏出力预测数据,在晴天场景下,知识与数据融合驱动的光伏出力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相较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单一的LSTM数据模型、CNN‑LSTM混合数据模型,RMSE分别降低了32%、37%、26%,预测精度得到较大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854037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0845541.3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甲醇重整耦合高效膜分离的紧凑型船舶碳捕集系统方法及应用,采用甲醇水溶液作为原料,并通过重整、重整产物分离、氢气燃烧等工序,为船舶提供推进动力;通过甲醇水蒸汽重整制备氢燃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储氢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分离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液化储存,实现了高效碳捕集;利用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甲醇水蒸气重整和燃料预热提供热量,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本发明实现了船舶在不需要储存和运输氢气的情况下利用氢能,解决了限制氢燃料动力系统发展的加注问题;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以及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等优点,有助于推动船舶行业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
公开(公告)号:CN11777249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10594.8
申请日:2023-12-27
IPC: B05B16/20 , G01N27/12 , B01F35/43 , B01F35/45 , B01F35/12 , B01F35/71 , B01F23/10 , B01F23/40 , B01F35/222 , B01L9/02 , B05B13/02 , B05D3/02 , B05B15/25 , G16C60/00 , G16C20/70 , G16C20/80 , G16C20/9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器人辅助的气体传感材料全自动高通量筛选方法及系统,涉及气体传感技术领域。包括配液单元、喷涂老化单元、传送单元、表征测试单元和软件控制单元;该系统内部密闭,实验进程受程序控制,能在无人值守下进行自动化合成表征,批量制备不同形貌、掺杂剂、掺杂量、工作温度的气敏传感材料和传感元件,进一步对不同浓度、种类的气体进行气敏性能测试;该系统以功能模块化和平行测试的方式实现了多通道、高集成度的气体传感材料实验表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时间与人力成本,还提供大批量测试环境统一的可重复实验结果,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为实现传感器的优化筛选和大规模气敏传感阵列构建提供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854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45541.3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甲醇重整耦合高效膜分离的紧凑型船舶碳捕集系统方法及应用,采用甲醇水溶液作为原料,并通过重整、重整产物分离、氢气燃烧等工序,为船舶提供推进动力;通过甲醇水蒸汽重整制备氢燃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压储氢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对分离出的二氧化碳进行压缩液化储存,实现了高效碳捕集;利用排放的烟气余热,为甲醇水蒸气重整和燃料预热提供热量,实现能量的综合利用。本发明实现了船舶在不需要储存和运输氢气的情况下利用氢能,解决了限制氢燃料动力系统发展的加注问题;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化石燃料依赖以及提高船舶能源利用效率等优点,有助于推动船舶行业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
公开(公告)号:CN11530911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932045.7
申请日:2022-08-04
IPC: G05B19/418 , B01D53/80 , B01D53/50 , B01D5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WFGD出口SO2浓度预测及智能优化方法,WFGD包括脱硫剂制备系统、烟气系统、脱硫塔、工艺水系统、供电系统、氧化风系统、在线监测系统、控制中心、废水处理系统、石膏脱水系统、化验室和工程师站;基于化学分析参数、实时运行参数和历史数据建立动态数据库,利用数据驱动技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出口SO2浓度进行结果校正,并匹配验证实测值,建立出口SO2浓度预测模型,同时提出了双模型评价指标及其取值方法,形成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SO2浓度预测模型,然后基于预测模型搭建智能预测控制系统,实现实时优化调整WFGD运行参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345098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210021518.8
申请日:2022-0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在保证高效脱碳的前提下,从抑制吸收剂分解逃逸和逃逸吸收剂高效捕集回收两个角度,提出了CO2捕集吸收剂分解抑制及高效减污的方法并建立整套吸收及处理系统。本发明采用预洗涤除杂、吸收及解吸过程精密温度调控、级后水洗除雾、循环吸收液除杂、荷电强化的气溶胶凝并长大与静电脱除等多元手段,以低损耗、高效率为寻优目标,在CO2高效捕集的同时,降低吸收剂损耗,抑制二次污染,有效利用系统余热,实现CO2捕集清洁、长效技术推广;也为进一步优化烟气净化系统布局,缩短烟气处理流程,开展CO2及其他污染物协同脱除打下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