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海上风机塔筒的增强逆有限元形状传感重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9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281583.3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机塔筒的增强逆有限元形状传感重建系统。系统的离散生成模块将塔筒结构进行离散化获得离散化单元并生成形状函数,数据输入模块接收实时应变测量数据,测量计算模块根据离散化单元及形状函数建立理论应变模型,并根据实时应变测量数据建立实验应变模型;耦合计算模块基于理论和实验应变模型构建误差函数,求解获得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结果,经结果输出模块输出完成重建。本发明能够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与基于可靠理论基础的传统逆有限元框架相结合,在未测量区域内创建和映射更密集的离散化网格以突破传感器规则布置的限制,减少对传感器数量的要求,实现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增强了其可信度和可解释性。

    一种用于海上风机塔筒的增强逆有限元形状传感重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9259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81583.3

    申请日:2024-03-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海上风机塔筒的增强逆有限元形状传感重建系统。系统的离散生成模块将塔筒结构进行离散化获得离散化单元并生成形状函数,数据输入模块接收实时应变测量数据,测量计算模块根据离散化单元及形状函数建立理论应变模型,并根据实时应变测量数据建立实验应变模型;耦合计算模块基于理论和实验应变模型构建误差函数,求解获得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结果,经结果输出模块输出完成重建。本发明能够通过数据耦合的方式与基于可靠理论基础的传统逆有限元框架相结合,在未测量区域内创建和映射更密集的离散化网格以突破传感器规则布置的限制,减少对传感器数量的要求,实现塔筒结构变形场的高精度重建,增强了其可信度和可解释性。

    一种双矢量全自由度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336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1040304.0

    申请日:2024-07-3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矢量推进全自由度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水下机器人的蓄电池组、电机驱动器和电控平台安装在干舱中,前端和尾端矢量推进机构安装在湿舱中,尾端矢量推进机构的尾端位于海水中,前端和尾端矢量推进机构配合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全自由度运动。水下机器人采用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算法获得最优控制力以进行矢量推进机构的最优控制。本发明具有高度的机动性,可以在水下全自由度高速运动,完成狭窄空间中复杂的水下作业任务;双矢量推进器配合不仅具有低噪音、高推进效率的优势,还能抵抗各自由度的强水流扰动,提高了水下工作的稳定性、控制效率与精度,充分发挥结构优势以抵抗外部扰动,具有应用范围广、鲁棒性高和灵活性高等优势。

    一种基于高效能主动转向式矢量装置的流线型水下航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89287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06377.X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效能主动转向式矢量装置的流线型水下航行器。水下航行器的蓄电池组件和电控系统安装在航行器外壳中,主动转向式矢量装置位于航行器外壳的贯通孔中且尾部位于外部海水中;装置中包括用于自身被动转动的万向球头组件和主动转向的推进器组件。本发明配置高效能主动转向式矢量推进装置和万向球头,可解决现有水下航行器面临的可靠性低、结构复杂、流线型设计受损及机动性能不足等问题,提升矢量段调节角度范围,准确对尾段角度进行闭环控制,从而提高路径精准性,展现出高推进效率与可靠性,赋予了卓越的机动性能和姿态调节能力,避免了推进器导致的机身反扭力矩的影响,提高了水下航行器在流水中的作业性能。

    一种超机动水下高速航行器及其矢量推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830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306758.1

    申请日:2024-03-18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机动水下高速航行器及其矢量推进装置。垂直矢量调节机构、水平辅助控制机构和垂直辅助控制机构安装在支撑结构上并位于超机动水下高速航行器的机壳的尾部内,导管推进器通过电机套安装在水平矢量调节机构上且位于机壳的尾部外,水平矢量调节机构安装在垂直矢量调节机构上。本发明解决了航行器航行速度慢、机动性能差、在高航速下矢量机动时失稳的问题,在保障装备高航速运行的同时,亦能稳定地完成矢量机动,通过辅助舵的协同作用,克服因内部重心与浮心改变所带来的附加力矩的作用,大幅提升AUV装备的机动性,提升了AUV装备在高航速下矢量机动时的稳定性。

    一种基于图论的直流微电网失稳故障源定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72038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72786.6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论的直流微电网失稳故障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失稳故障特征采集与提取环节,收集关键的电气特征量,以准确捕捉失稳振荡现象,并利用小波包分解构建故障特征向量;接着,依据直流微电网的结构构建无向图模型G=(V,E,X),为分析打下基础;应用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和效率;将训练成熟的模型部署于实际系统中,有效实现失稳源的精准故障诊断和定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失稳故障源定位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显著提升了直流配电网的维护水平,而且通过先进的自动化诊断技术,大幅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检测和调整能力。

    一种应用于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无轴矢量推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56837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02439.9

    申请日:2024-11-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无轴矢量推进装置。无轴矢量推进装置包括壳体、布置在壳体外部的无轴推进器以及布置在壳体内部的水平固定结构、垂直固定结构、水平矢量运动结构和垂直矢量运动结构;无轴推进器布置在壳体的尾部,水平固定结构固定安装在壳体内的中部,水平固定结构通过水平矢量运动结构与无轴推进器连接,垂直矢量运动结构通过垂直固定结构安装在无轴推进器的前方,垂直矢量运动结构的输出端与无轴推进器连接。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方案航行速度慢、机动性能差、在高航速下矢量机动时失稳的问题。

    一种采用无轴轮缘推进器的水下航行器矢量推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21839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341976.5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无轴轮缘推进器的水下航行器矢量推进装置。包括无轴轮缘式推进器、外壳、矢量旋转机构、底座机构,无轴轮缘式推进器用于水下航行器的直接矢量推进,安装于外壳的尾部端口,底座机构用于水下航行器的矢量旋转机构的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头部端口,矢量旋转机构用于无轴轮缘式推进器的矢量旋转并铰接在无轴轮缘式推进器和底座机构之间。本发明将将无轴轮缘推进器应用于水下航行器的矢量推进装置,在原有矢量推进装置摆脱尾舵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水下航行器的推进效率,降低航行器的航行噪音,与传统矢量推进装置相比,具有效率高、占用舱体空间少、噪音低、振动小的优势。

    一种基于无轴轮缘式推进器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230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36300.X

    申请日:2024-06-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轴轮缘式推进器的水下矢量推进装置。装置包括无轴轮缘式推进器、矢量偏转机构和密封机构,装置安装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外壳尾部,密封机构安装在外壳尾部内,矢量偏转机构铰接在密封机构和无轴轮缘式推进器之间,无轴轮缘式推进器位于外壳的尾部端口外。本发明利用无轴轮缘推进器替代传统的导管式螺旋桨,减少了机械部件的数量和复杂度,大幅减少了装置占用的湿舱空间,有效改善了AUV的内部布局,提高了AUV航行时的稳定性;本发明结构紧凑,易于控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矢量偏转角度小、结构复杂、体积重量大的问题,矢量偏转机构带动无轴轮缘推进器实现水平和竖直方向上±30°的偏摆,继而提升AUV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一种基于图论的直流微电网失稳故障源定位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72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72786.6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论的直流微电网失稳故障源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失稳故障特征采集与提取环节,收集关键的电气特征量,以准确捕捉失稳振荡现象,并利用小波包分解构建故障特征向量;接着,依据直流微电网的结构构建无向图模型G=(V,E,X),为分析打下基础;应用图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进一步提升诊断的准确度和效率;将训练成熟的模型部署于实际系统中,有效实现失稳源的精准故障诊断和定位。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直流微电网失稳故障源定位装置。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显著提升了直流配电网的维护水平,而且通过先进的自动化诊断技术,大幅提高了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检测和调整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