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增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39564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113921.3

    申请日:2022-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热增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所述光热增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空气压缩支路、空气膨胀支路、压缩热支路、光热支路以及回热支路,所述光热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中温循环泵和光热集热装置,所述中温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高温蓄热装置连通,所述光热集热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高温蓄热装置连通;所述回热支路包括依次串联的高温循环泵和回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所述高温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高温蓄热装置连通,所述回热换热器的高温侧流道的输出端与所述低温蓄热装置连通。本发明提供的光热增强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能够降低压缩过程中的功耗,并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途径和消耗能力。

    流体蓄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9741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2010209808.6

    申请日:2020-03-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流体蓄热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其中流体蓄热系统包括多个蓄热罐、气液分离器、低温泵、高温泵、外部供热热源换热装置和外部用热负荷换热装置,其中一个蓄热罐的初始填充液位为零液位;分离器进液阀与多个蓄热罐排液阀连接,排气阀与多个稳压阀连接;低温泵的入口与低温排液阀连接,低温泵的出口与外部供热热源换热装置的入口连接;高温泵的入口与高温排液阀连接,高温泵的出口与外部用热负荷换热装置的入口连接;外部供热热源换热装置的出口和外部用热负荷换热装置的出口均与多个蓄热罐进液阀连接。该流体蓄热系统具有蓄热罐使用率高、控制简单灵活等优点,可降低蓄热系统成本,减少占地面积。

    一种水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578641A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0586098.1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水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水轮机组、变速器、空气压缩机组、储气库、空气透平机组和发电机,水轮机组在无发电指令时驱动变速器,进而驱动空气压缩机组制取高压空气并存储于储气库中,需要发电时,水轮机组与变速器分离并进行水力发电,同时储气库释放所储高压空气进入空气透平机组中膨胀做功,进而带动发电机进行空气膨胀发电。本发明所述的水力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能够通过水力压缩空气储能,将水电站弃水转化为空气势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供电时单独进行空气膨胀发电或辅助水力发电进行供电,有效提高了水电站蓄水力用率,降低了能源浪费。

    一种10MW压缩空气储能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331618B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10111354.1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0MW压缩空气储能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储能时,通过三级压缩将空气压缩并储存至管线钢储气库中,同时在各级压缩机后收集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压缩热;释能时,管线钢储气库排出压缩空气进入预热器,再经级前回热、两级膨胀推动发电机,其中,预热和回热时的热量来源于储能过程中收集的压缩热。本发明中的储能系统及方法,系统结构紧凑,扩展性强,便于工程实施,有利于电网分布式储能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就地消纳并网;同时,运用热能品位的分级存储和利用原则,该储能系统及方法可使中小型绝热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的电换电效率达到55%以上。

    回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2862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827661.X

    申请日:2018-07-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领域,提供了一种回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组、高温换热器、中温换热器、储气室、调节阀、中温回热器、高温回热器和膨胀机组;高温换热器的低温侧、高温储热器、第一阀门、高温回热器的高温侧、高温储冷器和第二阀门首尾依次连接;中温换热器的低温侧、中温储热器、第三阀门、中温回热器的高温侧、中温储冷器和第四阀门首尾依次连接;压缩机组油箱内的加热管进口通过高温阀与高温储冷器连通、出口与中间储冷器连通,中间储冷器与连接高温储冷器和第二阀门的管道连通;膨胀机组油箱内的加热管进口通过中温阀与中温储热器连通、出口与中温储冷器连通。本发明可实现储能和释能阶段的快速响应。

    储能蓄热系统及储能蓄热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4262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84344.9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薛小代 张通 周煜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领域,提供一种储能蓄热系统及储能蓄热方法。储能蓄热系统包括空压机;蓄热换热器,流体连通于空压机;回热换热器,通过第一回路并联于蓄热换热器;光热集热器;光热加热器,流体连通于光热集热器,光热集热器和光热加热器通过第二回路并联于第一回路;空气膨胀机,空气膨胀机流体连通于光热加热器的流体出口;旁路鼓风机,旁路鼓风机串联于空气膨胀机且旁路鼓风机流体连通于空气膨胀机的流体出口。该储热蓄能系统能够具备随时快速启动和响应调度指令的能力,使系统动态响应特性得到大幅提升,有助于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系统能效、降低运行成本,还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