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4283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468050.2
申请日:2024-10-21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筛选高碱消值水稻的引物组合和方法及其应用。引物组合包括SNP位点特异性引物对和反向引物;SNP位点特异性引物对的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的核苷酸序列依次如SEQ ID No.1~2所示;反向引物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通过测序ALK基因序列在chr.6的6752756处(既A‑GC和G‑GC)设计了A‑GC、G‑GC的分子标记,该标记由一对SNP等位特异引物及一条反向引物组成,以区分该位点的A/G碱基。若该位点碱基为A,为高碱消值;若为G为低碱消值。本发明提供的引物组合能够筛选高碱消值的水稻,提高育种材料的选择效率,降低漏检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006366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710109466.9
申请日:2017-02-27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长江大学
Abstract: 一种大群体筛选培育抗高温水稻的方法,以需要改良抗高温性的育种材料为受体材料、抗高温水稻材料为供体材料进行回交转育,通过密植在人工气候室中对BC1F2、BC2F2、BC2F3和BC2F4世代材料进行大群体孕穗扬花期的高温抗性筛选,并对BC2F4代株系在自然环境下进行农艺性状考察,结合高温鉴定结果和农艺性状考察结果选择优良株系。该设计不仅实现了利用人工气候室的大群体筛选,而且保证了选育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7322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310791917.7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氮高效InDel分子标记GRF4M1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分析OsGRF4基因功能位点的上下游序列,设计得到了一种水稻氮高效InDel分子标记GRF4M1。所述InDel分子标记GRF4M1与OsGRF4的遗传距离不到9kb,标记紧密连锁,检测结果准确,可以用于水稻OsGRF4基因分型。另外,本发明利用所述InDel分子标记GRF4M1,可培育出粳稻遗传背景下的携带OsGRF4HapB基因的中间材料,进而有助于为其后选育氮高效粳稻品种提供新途径和新种质。
-
公开(公告)号:CN1167322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91917.7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58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氮高效InDel分子标记GRF4M1及其应用。本发明通过分析OsGRF4基因功能位点的上下游序列,设计得到了一种水稻氮高效InDel分子标记GRF4M1。所述InDel分子标记GRF4M1与OsGRF4的遗传距离不到9kb,标记紧密连锁,检测结果准确,可以用于水稻OsGRF4基因分型。另外,本发明利用所述InDel分子标记GRF4M1,可培育出粳稻遗传背景下的携带OsGRF4HapB基因的中间材料,进而有助于为其后选育氮高效粳稻品种提供新途径和新种质。
-
公开(公告)号:CN111567400A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2010608169.0
申请日:2020-06-29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选育高产优质香型长粒粳稻的方法,包括步骤:选择鄂香2号为母本,常规粳稻R257为父本,并杂交获得F1种子;种植F1种子,取幼穗进行花药培养,获得再生植株DH0代;种植DH0种子,设计引物对DH0单株进行SLG7粒型基因和fgr香味基因PCR检测,筛选出既含有长粒型SLG7基因又含有fgr香味基因的DH0单株,单株收获DH1代种子;种植DH1种子,在DH1代选择株系长势一致,稻谷粒型、丰产性和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株系10个,每个株系选5个单株进行考种并进行稻米品质分析,株系内其余单株种子混收;根据室内考种和品质分析,选择最优株系为中选株系。本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香味、粒型、品质与产量的协同提升,弥补了目前我国高产优质香型长粒粳稻育种方法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079158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4
申请号:CN201911124828.7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一种检测转基因水稻TT51-1衍生系中外源基因的引物和方法,其针对转基因水稻TT51-1衍生系中的外源基因cry1Ab/cry1Ac设计了正向引物P1、正向引物P3、反向引物P2,检测时,先采用这三种引物在同一个PCR体系中对TT51-1及其衍生的后代材料基因组DNA进行多重PCR扩增,然后检测扩增产物的带型即可。本设计实现了外源基因的有无及纯合性的简单、高效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90423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202703.7
申请日:2018-10-16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通量两系不育系选育的方法,包含:(1)以携带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水稻为受体,与含有目标性状基因的水稻为供体,杂交得F1代种子,种植,单株自交,得F2代种子;(2)将F2代穴盘密植,控制单株分蘖个数;(3)待进入幼穗分化期时,低温处理,进入育性敏感期时低温连续处理后适温生长;(4)待抽穗时,无可染花粉的单株保留,割兜留桩,再生穗抽穗;(5)进入育性敏感期低温处理后适温生长,自交结实;(6)收获F3代种子,重复步骤(2)‑(5),以使收获的种子的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纯合;(7)进行田间农艺性状选择。本发明的方法使不育基因迅速纯合稳定,工序短,可全年育性筛选,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502220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778575.1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A01H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稻育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热高异交率水稻光温敏雄性核不育系的轮回选育方法。包括:选择多个综合性状优良的不育系与1个恢复系杂交,再与1个不育系进行复交,将复交F1杂交种子等量混合,获得基础杂交群体C0;种植C0群体,利用控温设施确保开花期保持高温环境,花期人工辅助授粉,选择异交结实率高不育株收获异交种获得杂交群体C1种子;第二年同样种植C1杂交群体,获得杂交群体C2种子;种植C2群体,确保花期可育,获得C3自交群体等。与C0群体种植方法相同,种植C3群体,选择高异交结实率不育株割蔸繁种。利用本发明选育出的不育系遗传基础丰富、耐热性强,高温环境下异交结实率高,制种产量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33429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84799.8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江汉大学
IPC: C12Q1/6895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发明了一种鉴定水稻功能基因的引物组、试剂盒及应用。该引物组包括:第1引物对至第30引物对,每个引物对均包括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第1引物对的正向引物、第1引物对的反向引物至第30引物对的正向引物和第30引物对的反向引物依次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至SEQ ID NO:6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引物组及试剂盒,通过多重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获得待测样本中目标基因的数据是一条条的碱基序列,分辨率达到单碱基水平,数据准确性和信息化程度高,可以通过序列分析软件一次性对成百上千个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快速统计待测样本中目标性状基因的序列,易于鉴别多等位基因型和新型等位基因,且准确率高重现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637296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110815769.9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筛选低棕榈酸含量水稻的方法与其专用引物,辅助筛选水稻的引物有两种,一种是基于功能性变异位点的Indel标记,该标记引物由PAL6M2L和PAL6M2R两条核苷酸序列组成,另一种是基于基因内的SNP变异位点的荧光标记,该标记引物由一对通用荧光引物、一对SNP等位基因特异引物以及一条反向共用引物组成。本发明可辅助选择低棕榈酸、高油酸和亚油酸水稻的方法可用于选育低棕榈酸、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水稻,缩短水稻的育种周期,加快育种速度,降低育种成本,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周期短的优点,适应于推广应用,为选育低棕榈酸、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水稻品种提供了一种快捷的检测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