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发动机及氢气浓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562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2411296222.2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发动机及氢气浓度控制方法。该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包括进气部、至少两个储气部、至少两个检测组件、出气部和控制装置,其中,进气部包括气体分流装置,气体分流装置包括进气口和至少两个分流口,且至少两个储气部的入口与至少两个分流口一一对应连通,每个储气部均连接一个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储气部的存储量,出气部包括氧化催化器,至少两个储气部的出口均与氧化催化器的入口相连通,控制装置分别与气体分流装置和检测组件电连接。本实施方式根据检测结果,控制装置自动调整气体分流装置的开度,使得气体分配更加精准,从而实现对氢气浓度的高效控制。

    一种DPF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5070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661977.7

    申请日:2023-06-0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排放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DPF涂层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该DPF涂层结构包括涂覆于DPF表面的第一涂层和涂覆于所述第一涂层表面的第二涂层,所述第一涂层包括催化剂载体,所述第二涂层为含有催化剂前驱物的活性碳层。本申请中的DPF涂层结构通过在初始阶段预设活性碳层来提升DPF的过滤效率,并且不会导致DPF的背压升高;当发动机工作一段时间之后,DPF主动再生并激活催化剂,催化剂催化氧化PM,同时DPF内累积的灰分有助于提升过滤效率,从而使DPF始终保持较高的过滤效率。

    一种后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378801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51290.3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位于后处理系统中SCR上游的排气管路上的传感器测量的第一实际温度,以及位于所述后处理系统中DOC上游的排气管路上的传感器测量的第二实际温度;若所述第一实际温度大于设定的第一温度阈值,且所述第二实际温度大于设定的第二温度阈值,则控制所述后处理系统中的增压器流出的部分或全部排气流经散热系统中的散热器后进入所述DOC;其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本公开能够降低SCR中发动机排气的温度,实现SCR在更多工况下具有较高的对NOx的转化效率。

    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发动机及氢气浓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15623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1296222.2

    申请日:2024-09-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发动机及氢气浓度控制方法。该氢内燃机氢气浓度控制系统包括进气部、至少两个储气部、至少两个检测组件、出气部和控制装置,其中,进气部包括气体分流装置,气体分流装置包括进气口和至少两个分流口,且至少两个储气部的入口与至少两个分流口一一对应连通,每个储气部均连接一个检测组件,检测组件用于检测储气部的存储量,出气部包括氧化催化器,至少两个储气部的出口均与氧化催化器的入口相连通,控制装置分别与气体分流装置和检测组件电连接。本实施方式根据检测结果,控制装置自动调整气体分流装置的开度,使得气体分配更加精准,从而实现对氢气浓度的高效控制。

    一种DPF碳载量监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4909205B

    公开(公告)日:2023-08-18

    申请号:CN202210591940.7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后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DPF碳载量监测方法、装置及车辆,发动机主动再生完全后,DPF上碳载量为零,将此时DPF上下游压差的测量值作为当前监测循环的基础压差测量值,并根据当前监测循环的基础压差测量值和标定基础压差值确定当前监测循环的碳载量修订系数,根据废气温度的测量值、废气流量的测量值、DPF上下游压差的测量值、DPF压差MAP和碳载量修订系数对DPF进行碳载量监测,从而避免不同DPF壁厚的不同以及同一DPF在不同使用阶段碳载量为零时的基础压差值的不同,而造成的碳载量监测值的偏差,从而能够有效延长DPF的使用寿命。

    一种后处理系统及用于后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192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08136.5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及用于后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用于后处理系统,第一DPF的入口端和DOC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二DPF的入口端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连通,第二DPF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和第一管道连通,控制阀能连通第一管道使得气体由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一DPF,也能断开第一管道使得气体依次经过第二管道、第二DPF和第三管道输送至第一DPF;第一DPF设有催化剂涂层,第二DPF未设置催化剂涂层。该用于后处理系统,避免了由于烟度值较高造成的碳烟颗粒在第一DPF内积累过量导致的碳层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避免了颗粒物排放超标的风险,提高了第一DPF的使用寿命。

    氢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及氢浓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3199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03648.0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氢气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发动机及氢浓度控制方法。该氢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包括曲轴箱、测量部、补气部、通气部和控制装置,其中,曲轴箱包括进气口和排气口,测量部设于曲轴箱内,补气部包括补气泵,补气泵与进气口相连通,通气部包括依次连通的氧化催化器和通风泵,氧化催化器与排气口相连通,氧化催化器连接有控温装置,另外,控制装置分别与测量部、补气泵、通风泵和控温装置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对曲轴箱内的氢气浓度和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测量结果调节补气泵、通风泵和控温装置,从而实现了对曲轴箱内氢气浓度的有效控制。

    一种DPF碳载量监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4909205A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10591940.7

    申请日:2022-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后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DPF碳载量监测方法、装置及车辆,发动机主动再生完全后,DPF上碳载量为零,将此时DPF上下游压差的测量值作为当前监测循环的基础压差测量值,并根据当前监测循环的基础压差测量值和标定基础压差值确定当前监测循环的碳载量修订系数,根据废气温度的测量值、废气流量的测量值、DPF上下游压差的测量值、DPF压差MAP和碳载量修订系数对DPF进行碳载量监测,从而避免不同DPF壁厚的不同以及同一DPF在不同使用阶段碳载量为零时的基础压差值的不同,而造成的碳载量监测值的偏差,从而能够有效延长DPF的使用寿命。

    一种后处理系统及用于后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61926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0608136.5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后处理系统及用于后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用于后处理系统,第一DPF的入口端和DOC的出口端通过第一管道连通,第二DPF的入口端通过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连通,第二DPF的出口端通过第三管道和第一管道连通,控制阀能连通第一管道使得气体由第一管道输送至第一DPF,也能断开第一管道使得气体依次经过第二管道、第二DPF和第三管道输送至第一DPF;第一DPF设有催化剂涂层,第二DPF未设置催化剂涂层。该用于后处理系统,避免了由于烟度值较高造成的碳烟颗粒在第一DPF内积累过量导致的碳层松动甚至脱落的现象,避免了颗粒物排放超标的风险,提高了第一DPF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