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尾气余热回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696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06685.0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尾气余热回收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尾气余热回收系统,内燃机的出口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连通,温度传感器位于内燃机的出口和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之间的连接管路上,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与选择性催化还原后处理设备的入口连通,至少一个降温设备包括第一降温设备,第一三通阀的第三端与降温设备的热源入口连通,降温设备的冷源出口与选择性催化还原后处理设备的入口连通,第一降温设备用于在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内燃机排出的第一尾气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第一温度阈值的情况下,降低尾气的温度,得到第二尾气。该尾气余热回收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精确控制进入选择性催化还原后处理设备的尾气温度的问题。

    电驱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722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27567.0

    申请日:2025-02-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驱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电驱桥结构包括电驱桥壳体和设置于其内的两个驱动结构,两个驱动结构分别用于与车辆的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对应连接,各驱动结构均包括第一行星排、第二行星排、第一换挡组件、第二换挡组件和驱动电机;第一行星排分别通过第一换挡组件和第二换挡组件与第二行星排连接,以使第一行星排与第二行星排之间形成四个挡位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行星排连接,以用于向第一行星排输入动力,并经第二行星排输出动力至左驱动轮和右驱动轮。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驱桥结构难以满足重型车辆轮端的大输出扭矩需求的问题。

    同轴电驱桥、同轴电驱桥的控制方法和同轴电驱桥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958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227177.3

    申请日:2025-02-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同轴电驱桥、同轴电驱桥的控制方法和同轴电驱桥系统。同轴电驱桥包含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四个行星齿轮组、差速器和换挡机构。该电驱桥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与行星齿轮组连接,并通过换挡滑套和切换元件组实现动力流路径的切换。具体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轴连接,第二电机与第一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轴及第二行星齿轮组的太阳轮轴连接,差速器的输入轴与第二行星齿轮组的行星架轴相连,通过第三、第四行星齿轮组最终传递至车轮。本申请通过换挡机构设计,实现在不同工况下优化动力传输路径,动态调整传动比,解决现有的同轴电驱桥难以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复杂多变的工况的问题。

    朗肯循环系统及降压控制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5702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820224.6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朗肯循环系统及降压控制方法,朗肯循环系统包括循环管路、储液罐、蒸发器、膨胀机和冷凝器,储液罐、蒸发器、膨胀机和冷凝器依次设置在循环管路上,朗肯循环系统还包括:射流器,具有流入口、流出口和吸入口,流入口与循环管路的第一连通口相连通,第一连通口位于膨胀机的进口和储液罐的出口之间;流出口与循环管路的第二连通口相连通,第二连通口位于膨胀机的出口和冷凝器的进口之间;吸入口与储液罐的出气口相连通,本发明的朗肯循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朗肯循环系统的冷凝器后工质存在不完全冷凝,使得气态工质进入储液罐,从而导致储液罐内压力升高的问题。

    一种端齿连接结构及同轴电驱桥

    公开(公告)号:CN222782910U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21781448.7

    申请日:2024-07-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传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齿连接结构及同轴电驱桥。端齿连接结构包括:径向端齿结构和轴向端齿结构;所述径向端齿结构的内孔设置有第一花键槽,外圆设置有外端齿,所述第一花键槽与第一空心轴花键连接,且外端齿轴向的外端面与第一空心轴的外端面齐平;所述轴向端齿结构的内孔中依次设置有第二花键槽和端齿槽,外圆设置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端齿槽连通,所述第二花键槽与第二空心轴花键连接,所述端齿槽与外端齿间隙配合,且外端齿的轴向内端面与端齿槽的轴向外端面齐平。该端齿连接结构能够不改变电机转子轴与齿轮轴的尺寸而实现两部件的连接,且该连接易于实现。

    排气结构及具有其的排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0505157U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21801426.8

    申请日:2023-0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气结构及具有其的排气系统。其中,排气结构用于连通发动机和增压器,排气结构包括:排气结构本体,排气结构本体内设置有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通孔,各通孔包括主孔段和与主孔段均连通的第一支孔段、第二支孔段及第三支孔段,主孔段远离第一支孔段、第二支孔段及第三支孔段的一端为排气端,第一支孔段、第二支孔段及第三支孔段远离主孔段的一端为进气端;其中,第一支孔段与第三支孔段的交汇处形成第一夹角K7,第一夹角K7满足:26°≤K7≤39°,第二支孔段与第三支孔段的交汇处形成第二夹角m7,第二夹角m7满足:19°≤m7≤47°。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排气歧管会导致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的问题。

    热交换器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514285U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20395540.3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壳体,壳体上设置有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以用于供气体进出的两个开口部;至少一个插槽式换热单元,插槽式换热单元包括相连接的换热部和连接部,换热部用于供冷媒流过,壳体上还设置有插接口,换热部通过插接口插设在容纳腔内,连接部位于容纳腔外且与壳体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插槽式换热单元的数量可选择地设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热交换器的换热单元结构都是固定的因而仅适用于特定的应用场景的问题。

    一种膨胀机及循环系统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184867U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20099957.5

    申请日:2024-01-1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公开一种膨胀机及循环系统,该膨胀机包括:壳体、转轴、高压级驱动组件和低压级驱动组件,高压级驱动组件和低压级驱动组件均与转轴固定,高压级驱动组件用于在高压工质的驱动下带动转轴转动低压级驱动组件用于在低压工质的驱动下带动转轴转动,高压循环和低压循环共用一根转轴,简化循环系统;高压级驱动组件位于高压级进口和高压级出口之间,低压级驱动组件位于低压级进口和低压级出口之间;高压工质从高压级进口进入壳体内,通过高压级驱动组件带动上述转轴转动,随后高压工质从高压级出口排出;低压工质从低压级进口进入壳体内,通过低压级驱动组件带动上述转轴转动,随后低压工质从低压级出口排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