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机体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935311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93324.3

    申请日:2024-10-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机体及发动机,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包括两侧具有多个缸孔的缸体;两侧缸孔之间形成有用于安装机油冷却器的冷却腔,冷却腔具有主进液口,机油冷却器与冷却腔内壁之间形成冷却液流通的流体通道;冷却腔的一侧围绕缸孔外周开设有与冷却腔相连通的第一水套腔;冷却腔的另一侧围绕缸孔外周开设有与冷却腔相连通的第二水套腔;省略了布水腔的布置,实现无布水腔设计,能够降低机体以及发动机整机的重量,增强砂芯强度和稳定性,提高铸造工艺性;实现冷却结构的内置,从而改善水套流速和各缸之间水流量的均匀性,强制缸孔周向均匀冷却。

    一种发动机缸盖以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75699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410066899.0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盖以及发动机,该发动机缸盖包括进气道及进气门座圈,进气门座圈的底面平行于发动机缸盖的底面,进气门座圈的底面与发动机缸盖的底面的距离为进气门座圈的底面高度H,进气门座圈的底面高度H与发动机缸盖的底板厚度K满足0≤K‑H≤5mm,使进气道的导流段的延伸方向与发动机缸盖底面的夹角θ满足30°≤θ≤45°。上述发动机缸盖的进气门座圈抬高,使进气道的导流段的延伸方向与发动机缸盖的底面的夹角更小,达到增强滚流形成,提高滚流强度,从而增加火焰传播速度,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同时也在进气道远离排气道的一侧的壁面与发动机缸盖的底面之间留出更多空间给水套,使水套工艺性好,提高水套冷却效果。

    一种发动机缸盖以及发动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5528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410046454.6

    申请日:2024-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盖以及发动机,发动机缸盖的底面设置有用于与发动机的活塞及气缸围成燃烧室的蓬顶结构,发动机缸盖设置有两个进气道,进气道为滚流气道,进气道一端与蓬顶结构连通,进气道在发动机缸盖的底面的投影为进气道的走势特征图形,至少一个进气道的走势特征图形落在蓬顶结构在发动机缸盖的底面的投影内的一端的延伸方向与蓬顶结构的蓬顶屋脊线在发动机缸盖的底面的投影的夹角小于90°。上述发动机缸盖的进气道使进气以倾斜向下的角度进入气缸,形成滚流的同时,还使气流与气缸壁相互作用产生绕气缸轴向的涡流,滚流与涡流复合形成斜轴滚流,从而在组织滚流的同时产生有效的涡流,以达到加速燃烧、降低发动机排放的目的。

    一种缸盖冷却水套及冷却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3724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559938.7

    申请日:2024-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缸盖冷却水套及冷却控制方法。冷却水套,包括下水套、上水套和总水套;所述下水套和上水套通过排气上水口和中间上水口连通;所述上水套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隔断上水套的一侧,并将上水套分隔为进气分区和排气分区,所述排气上水口位于排气分区范围内,所述中间上水口位于排气分区和进气分区之间;所述总水套位于所述上水套的侧面,所述排气分区的冷却液经入水口进入总水套,所述进气分区冷却液能够通过隔板开设旁通孔汇入入水口。通过该冷却水套实现缸盖进气道区域、排气道区域的分区冷却,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灵活调整冷却策略,从而优化发动机的热管理以及性能。

    发动机总成
    6.
    发明公开
    发动机总成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53205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02893.X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总成。本发明中的发动机总成包括气缸组件和水泵,气缸组件包括机体、缸套和缸盖,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腔,缸套设置在安装腔的内部,缸套的外壁和安装腔的腔壁之间形成第一冷却流道,第一冷却流道连通有出水通路,出水通路具有分水口和出水口,分水口和水泵连通,缸盖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冷却流道,出水口和第二冷却流道连通,第二冷却流道和水泵连通。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发动机总成提升了缸套的冷却效果,有效缓解缸套因冷却效果差而发生变形、磨损和异常振动等问题,进而有利于提升发动机总成整体性能和延长发动机总成使用寿命。

    一种发动机缸盖以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75699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66899.0

    申请日:2024-01-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盖以及发动机,该发动机缸盖包括进气道及进气门座圈,进气门座圈的底面平行于发动机缸盖的底面,进气门座圈的底面与发动机缸盖的底面的距离为进气门座圈的底面高度H,进气门座圈的底面高度H与发动机缸盖的底板厚度K满足0≤K‑H≤5mm,使进气道的导流段的延伸方向与发动机缸盖底面的夹角θ满足30°≤θ≤45°。上述发动机缸盖的进气门座圈抬高,使进气道的导流段的延伸方向与发动机缸盖的底面的夹角更小,达到增强滚流形成,提高滚流强度,从而增加火焰传播速度,提升发动机热效率,同时也在进气道远离排气道的一侧的壁面与发动机缸盖的底面之间留出更多空间给水套,使水套工艺性好,提高水套冷却效果。

    一种缸盖、其设计方法、燃烧室和点燃式内燃机

    公开(公告)号:CN117469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835565.7

    申请日:2023-1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缸盖、其设计方法、燃烧室和点燃式内燃机,方案包括缸盖本体和位于缸盖本体上的缸盖底板;缸盖底板包括多个气门孔、火花塞孔和鼻梁区,其中,火花塞孔位于多个气门孔中间,鼻梁区为相邻的气门孔之间的连接位置;鼻梁区包括多个分区,在多个分区中位于相邻的两个气门孔最小间距处的分区的壁厚最厚。本发明的端盖中将鼻梁区划分为多个分区,且在多个分区中位于相邻的两个气门孔最小间距处的分区的壁厚最厚,可见,本发明中调整各分区的相对壁厚,以增加其强度,从而优化缸盖的疲劳强度,有效地降低缸盖开裂的风险。

    发动机和车辆
    10.
    发明公开
    发动机和车辆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481040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279151.X

    申请日:2022-03-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和一种车辆,该发动机包括机体、缸套和缸盖,机体上设有多个第一气缸孔,机体上不设置冷却水;缸套以一一对应的方式设置在气缸孔中,并且缸套的第一部分伸出气缸孔;缸盖上设有多个第二气缸孔,第二气缸孔与第一气缸孔一一对应设置并且连通,缸套的第一部分伸入第二气缸孔中,缸盖的内部设有缸套冷却水套,缸套冷却水套用于冷却该第一部分。本发明提出的发动机取消机体上的冷却水套,缸盖集成原机体的水套部分,并且缸套伸出机体至缸盖中,通过缸盖上的缸套冷却水套对缸套进行冷却,减少泄漏点,且缸套伸入缸盖后,螺栓力不再作用到缸套上,降低了缸孔的变形,为活塞的运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