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9441654B

    公开(公告)日:2020-04-03

    申请号:CN201811031775.X

    申请日:2018-09-05

    Inventor: 蔡强 韩承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该发动机冷却水套包括水套本体,所述水套本体套设在发动机的缸套的一端的外周上,使得所述水套本体的内壁与所述缸套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形成环状的冷却水腔,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套本体的一侧处的进水管,所述冷却水腔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冷却水能够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冷却水腔以对所述缸套进行冷却。本发明的冷却水套是独立于发动机的机体外的单独零部件,且在其上集成挺杆腔,可以有效改善发动机机体的铸造工艺性,简化机体结构,同时可通过调整冷却水套的高度对缸套的冷却区域进行控制。

    一种发动机及动力总成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628011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1431573.1

    申请日:2020-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动力总成,该发动机包括:缸盖,缸盖的一侧形成有凸起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绕一轴线的周向设置以形成槽体结构;设于第一侧壁的顶面一侧的缸套,缸套的内孔与槽体结构相对且连通,缸套的侧壁一端的端面形成配合面;设于缸套的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缸垫;活塞,活塞朝向的缸盖的顶部与槽体结构底部的一部分形成燃烧室。该发动机中,缸孔的一部分集成在缸盖上,燃烧室与缸垫以及缸套之间具有间距,缸垫所受的气体压力极大的减小,缸垫的密封压力要求相对降低,缸套受力减小,缸套的变形减小,且缸套的高度相应降低,缸套的刚性相对增加,使得缸套变形进一步减小,极大的降低了缸套变形损坏的风险。

    一种发动机及动力总成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628011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431573.1

    申请日:2020-12-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动力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及动力总成,该发动机包括:缸盖,缸盖的一侧形成有凸起的第一侧壁,第一侧壁绕一轴线的周向设置以形成槽体结构;设于第一侧壁的顶面一侧的缸套,缸套的内孔与槽体结构相对且连通,缸套的侧壁一端的端面形成配合面;设于缸套的侧壁与第一侧壁之间的缸垫;活塞,活塞朝向的缸盖的顶部与槽体结构底部的一部分形成燃烧室。该发动机中,缸孔的一部分集成在缸盖上,燃烧室与缸垫以及缸套之间具有间距,缸垫所受的气体压力极大的减小,缸垫的密封压力要求相对降低,缸套受力减小,缸套的变形减小,且缸套的高度相应降低,缸套的刚性相对增加,使得缸套变形进一步减小,极大的降低了缸套变形损坏的风险。

    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09441654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031775.X

    申请日:2018-09-05

    Inventor: 蔡强 韩承敏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及发动机,该发动机冷却水套包括水套本体,所述水套本体套设在发动机的缸套的一端的外周上,使得所述水套本体的内壁与所述缸套的外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以形成环状的冷却水腔,所述发动机冷却水套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水套本体的一侧处的进水管,所述冷却水腔与所述进水管连通,冷却水能够通过所述进水管进入所述冷却水腔以对所述缸套进行冷却。本发明的冷却水套是独立于发动机的机体外的单独零部件,且在其上集成挺杆腔,可以有效改善发动机机体的铸造工艺性,简化机体结构,同时可通过调整冷却水套的高度对缸套的冷却区域进行控制。

    非接触式油气密封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5145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111444101.4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油气密封装置,包括外挡油环、端盖、储油盒和第一导管,外挡油环本体套设于转轴外侧且与转轴间隔开,端盖位于外挡油环远离机壳的一侧,端盖套设于转轴外侧且与外挡油环共同限定出第一膨胀空间,外挡油环本体下端设有与第一膨胀空间连通的第一出油孔,第一导管一端与第一出油孔连通且另一端伸入储油盒内油液的液面下方,储油盒侧壁设有高度高于储油盒内油液的液面高度的回油孔,储油盒通过回油孔与机壳的油气腔连通。由此,进入第一膨胀空间的油气能够通过第一导管导入储油盒中,油气腔内的油气进入储油盒中后被油液阻断,不会通过第一导管回流至第一膨胀空间中,由此减少了油气回流和油气泄漏,实现了油气的密封。

    非接触式油气密封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251454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111444101.4

    申请日:2021-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油气密封装置,包括外挡油环、端盖、储油盒和第一导管,外挡油环本体套设于转轴外侧且与转轴间隔开,端盖位于外挡油环远离机壳的一侧,端盖套设于转轴外侧且与外挡油环共同限定出第一膨胀空间,外挡油环本体下端设有与第一膨胀空间连通的第一出油孔,第一导管一端与第一出油孔连通且另一端伸入储油盒内油液的液面下方,储油盒侧壁设有高度高于储油盒内油液的液面高度的回油孔,储油盒通过回油孔与机壳的油气腔连通。由此,进入第一膨胀空间的油气能够通过第一导管导入储油盒中,油气腔内的油气进入储油盒中后被油液阻断,不会通过第一导管回流至第一膨胀空间中,由此减少了油气回流和油气泄漏,实现了油气的密封。

    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16332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043010.4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包括机体和气缸套,机体包括安装孔,气缸套设置为套设于安装孔内,机体的侧壁上依次开设有贯穿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按照气缸套的安装方向,气缸套的外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径向定位带及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的位置设置为能够对应活塞一环的位置。本发明的气缸组件冷却水由第一冷却通道至第二冷却通道沿着安装方向流动,从安装方向上增加了活塞一环的位置的冷却水的水量以及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了气缸套的冷却效果,避免了气缸套温度超限。进一步的,减少了气缸套穴蚀现象的发生。

    缸套钻孔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缸套的设计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0237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69701.0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缸套钻孔设计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和缸套的设计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缸套的尺寸确定钻孔设计方案;根据钻孔设计方案确定第一导热热阻和第二导热热阻,第一导热热阻为缸套的燃气侧的导热热阻,第二导热热阻为缸套的冷却侧的导热热阻;根据第一导热热阻和冷却液温度代入导热微分方程计算得到第一温度,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导热热阻代入导热微分方程计算得到第二温度,第一温度为燃气侧的温度,第二温度为冷却侧的温度;根据第一温度和第二温度计算得到缸套的热应力,并计算缸套的极限热应力与热应力的比值得到缸套的疲劳安全系数;根据疲劳安全系数确定钻孔设计方案对应的缸套是否可靠,解决了难以验证钻孔缸套的可靠性的问题。

    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163324A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11043010.4

    申请日:2022-08-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缸组件以及内燃机,包括机体和气缸套,机体包括安装孔,气缸套设置为套设于安装孔内,机体的侧壁上依次开设有贯穿的进水通道和出水通道;按照气缸套的安装方向,气缸套的外壁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冷却通道、径向定位带及第二冷却通道,第一冷却通道的位置设置为能够对应活塞一环的位置。本发明的气缸组件冷却水由第一冷却通道至第二冷却通道沿着安装方向流动,从安装方向上增加了活塞一环的位置的冷却水的水量以及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了气缸套的冷却效果,避免了气缸套温度超限。进一步的,减少了气缸套穴蚀现象的发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