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伏光热与数据中心散热耦合的复合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69794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02475.5

    申请日:2024-1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伏光热与数据中心散热耦合的复合式系统,包括:散热装置,以用于对数据中心的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光伏光热装置,以用于对光伏设备进行冷却;热回收装置,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分别与散热装置的输出端和光伏光热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热回收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散热装置的输入端和光伏光热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散热装置和光伏光热装置中吸收热量后的制冷剂以通过热回收装置的输入端流入到热回收装置内;热回收装置以用于回收制冷剂中的热量,并通过回收制冷剂中的热量对制冷剂进行冷却。本发明的基于光伏光热与数据中心散热耦合的复合式系统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有效稳定光伏组件工作温度和回收芯片产生废热的技术问题。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7922241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278675.6

    申请日:2024-03-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的热管理系统、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热管理系统包括车辆控制器及与车辆控制器连接的电堆循环回路、空气调节循环回路和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分别与电堆循环回路和空气调节循环回路连接,第一换热器用于利用电堆循环回路换热后的热量对空气调节循环回路中的介质进行加热;空气调节循环回路连接有第一加热器;车辆控制器用于在热管理系统工作过程中,根据车辆内环境的第一温度和车辆内环境的温度设定值,对第一加热器和第一换热器进行控制,以对空气调节循环回路中的介质进行加热,使得第一温度达到温度设定值。本申请不仅合理了利用了电堆循环回路所产生的热量,而且减少了第一加热器的使用,从而减少了车辆的能耗。

    燃料电池水淹问题解决装置、解决方法及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52588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801787.0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水淹问题解决装置、解决方法及燃料电池,其中,燃料电池水淹问题解决装置包括送风机构和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用于将吸水颗粒混合入送风机构的风内,并将混合有吸水颗粒的风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流道。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通过在阴极流道的风中混合吸水颗粒,比如气凝胶颗粒,吸水颗粒在阴极流道中流通,吸水颗粒能在湿度80%以下即凝结为液滴,同时气体的扩散性能远强于液体的扩散性能,保证了催化层和微孔层内的水蒸气不会过饱和,避免了催化层和微孔层因水蒸气过饱和造成水淹的现象,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排水能力。

    光伏光热组件性能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72760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510057875.3

    申请日:2025-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伏光热组件性能测试系统、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和节流元件;节流元件出口与压缩机入口之间并联连接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通断可控;第一支路用于接入待测试的光伏光热组件;第二支路包括串联的可调压力器和蒸发器,可调压力器连接至节流元件出口,蒸发器连接至压缩机入口;可调热源,用于对光伏光热组件输出目标热功率。本发明基于第一支路和可调热源方便高效地实现单块光伏光热组件热效率和压降测试,基于可调压力器和蒸发器在不改动测试工装的情况下构建出至少一块该组件在具体串并联结构下对应的热泵系统,方便高效得到热泵系统性能,提升测试效率,减少测试成本。

    燃料电池水淹问题解决装置、解决方法及燃料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652588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801787.0

    申请日:2023-07-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燃料电池水淹问题解决装置、解决方法及燃料电池,其中,燃料电池水淹问题解决装置包括送风机构和混合机构;所述混合机构用于将吸水颗粒混合入送风机构的风内,并将混合有吸水颗粒的风送入燃料电池的阴极流道。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其通过在阴极流道的风中混合吸水颗粒,比如气凝胶颗粒,吸水颗粒在阴极流道中流通,吸水颗粒能在湿度80%以下即凝结为液滴,同时气体的扩散性能远强于液体的扩散性能,保证了催化层和微孔层内的水蒸气不会过饱和,避免了催化层和微孔层因水蒸气过饱和造成水淹的现象,从而提升了燃料电池的排水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