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4680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886806.5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吸附PFOA的多层次改性蛭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环境修复功能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依次使用氯化钠、三氟乙酸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蛭石进行改性,得到多层次改性蛭石材料,该材料可高效吸附去除PFOA。
-
公开(公告)号:CN116962863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086115.2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H04N23/51 , F16F15/023 , H04N23/52 , B08B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域景观生态系统评估用交通调查装置及方法,包括U形安装架,还包括透明外球壳、透明内球壳、中空筒连接件、中空筒二、弹性连接件、架体组件、摄像头;其中,所述透明外球壳活动设于U形安装架内,所述中空筒连接件和中空筒二分别活动插设于透明外球壳的两端中心开设的活动口内,所述弹性连接件共有两组,分别设于透明外球壳两端的活动口内,所述透明内球壳活动设于透明外球壳内,所述架体组件设于透明内球壳内腔,所述摄像头设于架体组件下方。本发明通过将摄像头、空气检测装置和无线装置设于透明内球壳内,一方面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同时另一方面提供保护,使得摄像头、空气检测装置和无线装置在极端天气下不易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6840433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828527.2
申请日:2023-07-0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环境检测技术领域的一种区域生态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测试装置,包括:浮标底座以及设置在浮标底座顶部的处理设备、光伏组件,所述浮标底座的底部设有管道;所述管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浮标底座内开设有检测水槽以及与检测水槽连通的若干组水泵;所述检测水槽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检测水槽的内腔顶部开设有开槽,所述开槽内设有检测器以及伸缩件;本申请在水泵将检测区域的水抽入到检测水槽的内部后,伸缩件工作,驱使检测器下移插到检测水槽内部的水中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成后,伸缩件带着检测器上移复位;从而使检测器不用长期置于水中,对检测器进行保护,延长其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846101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660397.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生态修复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下箱体,下箱体上安装有用于承装药剂的上箱体,下箱体上安装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第一水泵用于向下箱体内输送水,第二水泵用于将下箱体内的液体泵出;下箱体内安装有与第一水泵的出水管连通的固定管,固定管的底面上开设有通槽,固定管内安装有软管,软管的另一端延伸到上箱体内,固定管内设置有自动加药机构,自动加药机构可根据第一水泵是否运行,对软管进行挤压或不挤压。当向下箱体内注水时,自动加药机构也会工作,使上箱体内的浓缩的水处理药剂可以流到下箱体内;当注水完成后,自动加药机构会停止工作,使上箱体内的浓缩的水处理药剂无法继续流到下箱体内。
-
公开(公告)号:CN1171976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144541.7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V20/10 , G06V10/56 , G06V10/766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动态识别方法及系统。通过提出的矿山生态修复的动态识别方法,以所述遥感图像中任一像素区域内的RGB值Cij作为自变量,以所述遥感图像获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的参考值作为因变量构建回归模型并计算该遥感图像中像素区域的RGB值Cmn,从而获取修正系数ζ,对待识别的所述遥感图像中各像素区域进行修正,提取修正后的遥感图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从而完成对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动态识别,可以降低由于外界环境、气温等干扰因素导致获取的植被区域图像与实际的植被区域面积之间出现偏差的影响,提高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动态识别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对生态修复程度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93566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21896.5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12N11/10 , C12N11/084 , C12N11/14 , C12N1/14 , C12N1/16 , C02F3/34 , C12R1/645 , C12R1/845 , C02F101/30 , C02F101/20 , C02F101/22 , C02F1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山重金属废水的生物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所述生物处理剂是先将海洋红酵母菌及黑根霉菌经液态培养基培养得到混合菌悬液,再将混合菌悬液先经改性煤矸石吸附,再经海藻酸钠‑聚乙烯醇复合包埋固定后得到的。本发明通过以改性煤矸石作为吸附载体,并与海藻酸钠和聚乙烯醇结合制备得到能够稳定发挥微生物活性的复合固定化菌剂,可实现多种重金属同时高效净化的同时还能够使得废水中的COD及色度得到同步降低,综合处理效果优异,应用前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7333055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270968.1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环境评估方法及系统,涉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区域的地质特征信息以及生物特征信息;将地质特征信息以及生物特征信息进行联合处理分析得到环境质量值;其中,所述环境质量值包括地质特征值和生物特征值,效果是在如果环境评估值HJP≤预设的环境评估阈值P,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区域的环境不合格,即需要对废弃矿山区域继续进行修复,如果环境评估值HJP>预设的环境评估阈值P,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区域的环境合格,则不需要对废弃矿山区域继续进行修复。
-
公开(公告)号:CN11742234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30489.1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9 , G06Q50/02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矿山生态修复评价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矿山生态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污染土壤的初始污染程度分布数据和与初始污染相对应的污染土壤的初始颗粒化程度分布数据,建立矿山各区域土壤的初始污染模型;S2:采集土壤干化程度数据,并控制将土壤干化程度数据导入至初始污染模型中,生成对应的土壤干化污染模型。本发明通过根据采集的初始污染情况建立初始污染模型,并基于土壤干化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确定出土壤干化后形成的污染颗粒分布情况,并且结合环境风的实时变化,仿真出污染颗粒的分散状况,以精确的确定出矿山各区域在修复期间的污染颗粒分布情况,进而提高了矿山生态修复评价分析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9405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66765.6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8B13/196 , G06V20/52 , G08B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保护红线内人类干扰活动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地面管控站以及与其无线连接的若干个采集管控模块;其中,所述采集管控模块包括管控模块,以及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地面管控站被配置为接收所述人类活动图像数据并进行分析是否为人为干扰活动图像数据,生成分析结果,根据所述分析结果控制管控模块工作。本发明通过图像采集模块采集人类活动图像数据,通过地面管控站分析该人类活动图像数据是否为人为干扰活动图像数据,在分析结果为人为干扰活动图像数据时使得管控模块工作,通过管控模块制止进行干扰活动的人类,同时辅助管理人员对被人类干扰活动影响区域管控,以阻止生态损害的进一步扩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240945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527687.4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湿地管理与保护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种植在水渠内部以及顶部的湿地植物,该装置还包括:安装座,设于水渠内,所述安装座内设有过滤件;收集机构,设于过滤件一侧;驱动机构,设于安装座内;回收壳,设于安装座顶部;以及,拨料机构,设于回收壳上方,用于在收集机构向上至预设位置时拨动收集机构上的杂物进入回收壳内。本发明通过湿地植物净化水流,通过过滤件拦截经过水渠进入湿地的水流中的杂物,并使拦截的杂物处于收集机构上,通过驱动机构驱使收集机构向上,在收集机构向上至预设位置后通过拨料机构将收集机构上的杂物拨动至回收壳内,通过该种方式有效降低人工处理负担,降低人工处理的危险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