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7200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384085.8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93209部队
IPC: G06F18/20 , G06F17/16 , G06F18/2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的特征参数评估方法,首先构建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的特征参数选择评估层次结构,然后构建区间直觉模糊语言量度表,并确认专家人选,获取专家对特征参数的评估信息,并且通过汇总信息构建专家偏好量表,再根据语言量度对比结果,计算得到归一化优先级可能度,最后根据得到的准则层、指标层、特征层的优先级可能度,计算得到特征层对目的层的影响度,进行大小排序,获得特征参数排序结果。本发明的方法利用区间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特征参数进行评估,对不同场景下对多功能雷达工作模式识别的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规则指导,有利于精确参数选择,提升识别结果的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29822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11423.8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93209部队
IPC: G06Q10/04 , G06N5/022 , G06Q10/0631 , G06F17/16 , G06F17/18 , G06N20/10 , G06N3/047 , G06N3/0442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多功能雷达行为预测建模方法,通过构建人类计划行为理论和多功能雷达计划行为的映射关系,构建多功能雷达计划行为预测理论结构模型并对其各个分析模块进行数学建模,得到多功能雷达计划行为预测模型,然后建立多功能雷达仿真场景,进行多功能雷达参数、行为数据获取,构建示例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构建特征样本用于模型训练,验证模型准确率,最后基于验证准确率合格的行为预测模型构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多功能雷达计划行为预测系统,输入雷达行为数据完成雷达行为预测。本发明的方法有效实现了多功能雷达行为预测的数学建模,解决了行为预测基础支撑理论缺乏、行为预测方法体系未建立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3777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07523.5
申请日:2024-10-2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IPC: G06F18/2415 , G06F18/214 , G06F18/213 , G06N3/0464 , G06N3/048 , G06N3/0985 , G06N3/084 , G06N3/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逆残差平均池化模型的辐射源个体识别方法,首先通过提取辐射源的参数特征构建脉冲描述字PDW参数数据集,然后构建并初始化逆残差平均池化模型,设置模型的超参数及训练方法,再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使用验证集评估训练过程,训练完成后,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分类识别测试,以实现个体识别,并评估分类准确率和模型鲁棒性。本发明的方法将逆残差卷积模块与全局平均池化层结合,能够更加高效地提取辐射源的特征信息,显著提高辐射源个体识别的准确率,有效降低网络识别的计算复杂度,并增强网络的鲁棒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7024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07842.9
申请日:2024-10-10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深圳)高等研究院 , 中国人民解放军93209部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群协同的雷达辐射源弱信号检测方法,首先建立基于能量检测的单无人机检测模型,考虑信道的瑞利衰落特性,建立瑞利信道模型并分析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然后提出基于局部检测+信息融合架构的多无人机对雷达辐射源协同检测的方法,建立全局检测性能评估模型,分析检测系统的性能,实现信号检测。本发明的方法所提模型与方法有效提高了低信噪比场景下的无人机群协同对辐射源目标的检测概率,不仅在理论上丰富了多无人机协同侦察领域的技术框架,而且在实际应用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以应对低信噪比环境下的侦察挑战,对于提高侦察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6933288B
公开(公告)日:2018-03-20
申请号:CN201710284463.9
申请日:2017-04-2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IPC: G05F1/56
Abstract: 一种低功耗无片外电容型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采用共栅极输入对和跨导增强的误差放大器电路通过对信号的两路放大,将跨导进行k1*k2倍的放大,没有引入低频的零级点,同步增大了增益和带宽,采用共栅极的输入对在保证低功耗的同时增强摆率,同时有利于将输出极点推到更高频,实现更高的带宽;高通检测网络提升瞬态响应,减小了瞬态变化时输出电压VOUT出现的下冲电压,进一步拓展带宽;瞬态增强电路提供一个更加快速的通路,在负载稳定的时候不工作,不影响主环路的调整,在瞬态的时候,用来提高更大的动态环路增益,增强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的瞬态响应速度。本发明具有瞬态响应速度快和低功耗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315441B
公开(公告)日:2018-09-21
申请号:CN201710532707.0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IPC: G05F1/59
Abstract: 一种具有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包括误差放大器、功率管MP、密勒电容CL、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功率管MP的源极连接输入电压VIN,其漏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串联结构后接地;误差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其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串联点,其输出端连接功率管MP的栅极,密勒电容CL接在功率管MP的漏极和地之间;误差放大器采用STCB结构的误差放大器,STCB结构的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级插入瞬态增强结构;优选实施例中功率管MP的栅极和漏极之间还连接有微分器同时LDO引入自适应偏置结构。本发明在提升瞬态响应速度的同时大幅度减小了环路补偿所需的密勒电容。
-
公开(公告)号:CN107168453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710533403.6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IPC: G05F3/26
Abstract: 一种基于纹波预放大的全集成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跨导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其负向输入端连接反馈电压Vfb,其输出端连接跨阻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和误差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跨阻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GND,其输出端接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功率管MP的栅极连接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其源极连接输入电压VIN,其漏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f1和第二分压电阻Rf2的串联结构后接地GND,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f1和第二分压电阻Rf2的串联点输出反馈电压Vfb,密勒电容CL接在功率管MP的漏极和地GND之间;补偿电路接在功率管MP的漏极和第一分压电阻Rf1与第二分压电阻Rf2的串联点之间。本发明在实现快速瞬态响应的同时减小了密勒电容。
-
公开(公告)号:CN107315441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710532707.0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IPC: G05F1/5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F1/59
Abstract: 一种具有快速瞬态响应的片上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包括误差放大器、功率管MP、密勒电容CL、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功率管MP的源极连接输入电压VIN,其漏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串联结构后接地;误差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其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的串联点,其输出端连接功率管MP的栅极,密勒电容CL接在功率管MP的漏极和地之间;误差放大器采用STCB结构的误差放大器,STCB结构的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级插入瞬态增强结构;优选实施例中功率管MP的栅极和漏极之间还连接有微分器同时LDO引入自适应偏置结构。本发明在提升瞬态响应速度的同时大幅度减小了环路补偿所需的密勒电容。
-
公开(公告)号:CN107168453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533403.6
申请日:2017-07-0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IPC: G05F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F3/26
Abstract: 一种基于纹波预放大的全集成低压差线性稳压器,属于电源管理技术领域。跨导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其负向输入端连接反馈电压Vfb,其输出端连接跨阻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和误差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跨阻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接地GND,其输出端接误差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功率管MP的栅极连接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其源极连接输入电压VIN,其漏极通过第一分压电阻Rf1和第二分压电阻Rf2的串联结构后接地GND,所述第一分压电阻Rf1和第二分压电阻Rf2的串联点输出反馈电压Vfb,密勒电容CL接在功率管MP的漏极和地GND之间;补偿电路接在功率管MP的漏极和第一分压电阻Rf1与第二分压电阻Rf2的串联点之间。本发明在实现快速瞬态响应的同时减小了密勒电容。
-
公开(公告)号:CN107092295B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710291748.5
申请日:2017-04-2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IPC: G05F1/56
Abstract: 一种高摆率快速瞬态响应LDO,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采用跨导线性环结构,包括第四NMOS管MN4、第五NMOS管MN5、第六NMOS管MN6、第七NMOS管MN7、第八NMOS管MN8和第二功率管MNP2组成的NMOS跨导线性环,第四PMOS管MP4、第五PMOS管MP5、第六PMOS管MP6和第七PMOS管MP7组成的PMOS跨导线性环,保证了输出发生负载跳变时,能快速响应,同时第一功率管MNP1和和第二功率管MNP2形成推挽输出结构保证了大的输出摆率;本发明可为DDR内存芯片提供一种新型的供电方法,还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