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79234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2011577384.5
申请日:2020-12-28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秦皇岛沣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β‑丙氨酸结晶母液的综合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β‑丙氨酸结晶母液浓缩至固体含量为60%‑90%的浓缩液,调节其pH5.0‑7.0,在搅拌条件下,向浓缩液中加入浓度为100‑500g/L的钙盐溶液,均匀混合后,将其加热至60‑90℃,保温5‑60min,制得螯合钙盐溶液,其中,浓缩液与钙盐溶液的体积比为1‑5:1;(2)将螯合钙盐溶液降温至20‑40℃,保温2‑4h,分离,分别收集的滤渣和/或滤液。本发明利用β‑丙氨酸结晶母液中的残留β‑丙氨酸和亚氨基二丙酸的螯合能力,提高了氨基酸和钙的螯合率,实现了废液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05679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1
申请号:CN202211443584.0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秦皇岛沣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巴彦淖尔华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生物菌剂、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氨基酸钙叶面肥及氨基酸套餐肥,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各肥料其针对茄果类作物的生长规律及营养需求特别设计,通过其各组分间合理配比及氨基酸浓缩液pH调节,克服了氨基酸浓缩液与菌剂、中微量元素复配困难的问题,设计出适合不同生育阶段的绿色套餐肥;本发明不仅解决了氨基酸末道母液的处理问题,而且各肥料搭配适宜施肥方式,作物果实不仅增产明显,而且畸形率大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3999059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350974.9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秦皇岛沣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菌体蛋白固渣、脱色处理后活性炭、L‑丙氨酸废弃母液混合后依次进行干燥及造粒处理,得到氨基酸缓释肥。本发明在对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得到的L‑丙氨酸发酵液进行L‑丙氨酸提取的同时,将提取工艺过程中的多种废料,诸如菌体蛋白、脱色处理后活性炭以及L‑丙氨酸废弃母液协同充分利用,制备得到营养价值丰富的氨基酸缓释肥,从而达到变废为宝,加强生产连续性,降低环保压力的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氨基酸缓释肥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同时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透气性,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999059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2111350974.9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秦皇岛沣瑞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基酸缓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将菌体蛋白固渣、脱色处理后活性炭、L‑丙氨酸废弃母液混合后依次进行干燥及造粒处理,得到氨基酸缓释肥。本发明在对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得到的L‑丙氨酸发酵液进行L‑丙氨酸提取的同时,将提取工艺过程中的多种废料,诸如菌体蛋白、脱色处理后活性炭以及L‑丙氨酸废弃母液协同充分利用,制备得到营养价值丰富的氨基酸缓释肥,从而达到变废为宝,加强生产连续性,降低环保压力的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氨基酸缓释肥不仅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同时还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持水性和透气性,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00283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11661908.8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合肥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巴彦淖尔华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2F1/58 , C02F1/00 , C02F1/44 , C05F7/00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再生废水的处理方法,先向树脂再生废水加入氧化钙,除去废水中部分的硫酸根、磷酸根、镁离子等,降低后续铝盐的加入量;再加入硝酸铝除去剩余的硫酸根;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将滤液采用反渗透膜进行过滤,对体系中残留的离子进行截留,将截留液蒸发浓缩后同固渣可进一步用作植物肥料,而反渗透膜透过液可再回用用于树脂再生液的配制,实现树脂再生废水的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894267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111163819.6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27/40 , C07C227/42 , C07C229/08 , C07C22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丙氨酸母液中产物的分离方法。该β‑丙氨酸母液中产物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β‑丙氨酸母液依次经过调pH值、膜过滤、色谱分离后,获得AD液和BD液;2)将AD液经过脱色、蒸发浓缩、降温、固液分离后得到β‑丙氨酸结晶和β‑丙氨酸二次母液,β‑丙氨酸二次母液回用至步骤1)中进行再处理;3)将BD液蒸发浓缩至IDPA浓度为300~600g/L,调pH值,梯度降温至20~40℃、固液分离后,获得IDPA结晶和IDPA母液,IDPA结晶经过干燥后获得IDPA成品。本发明的方法实现了β‑丙氨酸母液价值最大化应用,解决了液废处理难问题,实现变废为宝和资源的综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135832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632472.9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27/40 , C07C229/08 , C05G1/00 , C05F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酶蛋白废液的综合利用方法,属于提取技术领域。该方法将蛋白等电点沉淀技术、难溶盐沉淀技术、膜滤除杂技术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蛋白类、盐类和其他杂质的有效去除,对浓液中产物进行有效提纯和分离,最终实现了酶蛋白废液中产物的有效回收,同时该方法还将酶蛋白固渣和无机盐固渣混合作为有机肥原料,具有环保价值,符合绿色循环要求,适合工业化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385415A
公开(公告)日:2019-02-26
申请号:CN201710659654.9
申请日:2017-08-04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冬氨酸酶变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天冬氨酸酶变体其氨基酸序列与序列表中序列2相比具有96%以上同一性,且在序列2的第187位和326位分别存在T187I和N326C的突变,并且与序列2所示的天冬氨酸酶相比具有改善的催化丙烯酸加氨活性。实验证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天冬氨酸酶变体与野生型亲本天冬氨酸酶相比确实具有改善的催化丙烯酸加氨活性,且热稳定性和pH谱更优,在丙烯酸加氨反应中可以大大提高丙烯酸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164247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410683.1
申请日:2017-06-03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IPC: C12N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L‑丙氨酸发酵废弃物培养酵母的方法,涉及酵母发酵培养技术领域,首先滤出L‑丙氨酸发酵液中的菌体和大分子蛋白;然后用酸水解法对滤出的菌体和大分子蛋白进行水解,形成废弃菌体蛋白水解液;再用碱性试剂将废弃菌体蛋白水解液PH值中和至6.8~7.2,最后用中和后的废弃菌体蛋白水解液配制酵母发酵培养基。本发明直接水解L‑丙氨酸废弃物作为酵母发酵原料,为酵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氨基酸氮源,可作为微生物发酵养料,实现了废物的重新利用,降低了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成本;酵母在其配制而成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显著降低发酵法生产L‑丙氨酸过程中发酵废弃物的处理量,不仅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大大提高其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195314A
公开(公告)日:2022-03-18
申请号:CN202111589219.6
申请日:2021-12-23
Applicant: 秦皇岛华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2F9/10 , C05F7/00 , C05G3/8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废水处理方法及其应用,该处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向废水中加入镁盐进行搅拌反应,获得中间液A;(2)将中间液A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清液A和固渣A;(3)向清液A中加入铝盐,混合液pH调至碱性条件后进行搅拌反应,获得中间液B;(4)将中间液B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清液B和固渣B。该处理方法基于镁盐和铝盐进行发酵废水处理,磷酸根、铵根、硫酸根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5%、22%和90%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有机肥及其在作物培育中的应用,该有机肥由固渣A和/或固渣B进行堆肥化处理得到,资源利用率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