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04922B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10737700.8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其中,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层,正极极片的传输系数T满足:0.25≤T≤115.0,#imgabs0#其中,I=I(003)/I(104),I(003)为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活性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003)面衍射峰的峰强度,I(104)为(104)面衍射峰的峰强度;H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强度,单位为MPa;τ为正极极片的迂曲度;S为正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分布系数,S=(Dv90‑Dv10)/Dv50,Dv90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粒度分布累计达到90%对应的粒径,Dv10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粒度分布累计达到10%对应的粒径,Dv50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v90、Dv10和Dv50的单位均为μm。

    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uCo双单原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73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22914.8

    申请日:2023-09-20

    Inventor: 闫东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uCo双单原子材料的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锂硫电池因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导致其性能衰减的问题。为此,本发明的正极材料包括的CuCo双单原子材料由如下步骤制备:步骤一,将无机盐和铜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混合,经第一加热反应后得到Cu单原子材料;步骤二,将Cu单原子材料、钴源与溶剂混合得到第二混合液,将第二混合液烘干后进行第二加热处理得到CuCo双单原子材料。本发明通过在添加CuCo双单原子材料,能够增加正极中的活性位点,CuCo双单原子材料中的双原子位点的协同效应能够增强活性位点与多硫化物的相互作用,从而提升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用于锂硫电池的电解液及锂硫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94406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465244.2

    申请日:2023-11-02

    Inventor: 闫东伟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用于锂硫电池的电解液以及锂硫电池,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硫正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多硫化物在电解液中形成穿梭效应导致锂硫电池的正极的活性物质损失、锂硫电池容量快速衰减等技术问题。为此,本发明的电解液包括添加剂,该添加剂为包括含碳硫键的链状化合物或环状化合物。本发明的电解液中使用较少的量的添加剂就可以高效“捕获”液相中间物种多硫化物,该添加剂应用于锂硫电池中可以催化多硫化物的转化,显著提升了多硫化物的反应动力学,减缓了多硫化物的聚集扩散,在高硫负载、低电解液用量条件下可实现锂硫电池的稳定循环,提高了锂硫电池的使用寿命。

    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和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7395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21829.X

    申请日:2023-09-20

    Inventor: 闫东伟 曾士哲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在集流体上的材料层;材料层包括第一活性材料和第二活性材料,第一活性材料包括镍钴锰酸锂、钴酸锂、锰酸锂和镍锰酸锂中的至少一者,第二活性材料包括磷酸铁锂和/或磷酸锰铁锂,并且第二活性材料包括碳包覆层。该正极极片满足关系式:0.5≤10000×f×(g/h)×(j/k)≤150;其中,f为第二活性材料和第一活性材料的质量比;g为碳包覆层和第二活性材料的质量比;h为所述第一活性材料的比表面积;j为第一活性材料的Dv50值;k为第二活性材料的Dv50值;该正极极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网络,可以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倍率放电能力。

    正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944720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310957391.5

    申请日:2023-07-28

    Inventor: 闫东伟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正极活性材料,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包含具有以下化学式1的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和包覆于所述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的包覆层;化学式1:LiNiaCobMncM1dO2其中,a+b+c+d=1,0.80≤a≤1,0≤b≤0.20,0≤c≤0.20,0≤d≤0.10,M1选自Al、B、Sr、Y、Ba、W、Ca、Cu、Fe、V、Cr、Ti、Zr、Zn、In、Ta、La、Ga、Sc、Gd、Sm、Ca、Ce、Nb、Mg和Mo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包覆层包括磷酸盐材料,所述磷酸盐材料具有M0.5Zr2(PO4)3的化学式,M选自Mg、Ca、Ni和Mn中的至少一种。

    正极极片、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和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381398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28309.6

    申请日:2023-07-25

    Inventor: 闫东伟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正极极片,该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设置于正极集流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第一材料层、以及设置于第一材料层远离正极集流体的表面上的第二材料层;第一材料层包含活性材料A和活性材料B;第二材料层包括活性材料C;活性材料A选自磷酸铁锂和/或磷酸锰铁锂;活性材料B选自镍钴锰酸锂、钴酸锂、锰酸锂和镍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活性材料C选自镍钴锰酸锂、钴酸锂、锰酸锂和镍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通过使用本公开提供的正极极片,可以减少极片的界面阻抗,改善极片不同区域膨胀率不一样的问题,增加电池的循环寿命。

    钴酸锂正极材料、二次电池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5153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153923.X

    申请日:2023-02-17

    Inventor: 闫东伟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钴酸锂正极材料以及包括该正极补锂材料的二次电池和装置。本申请的正极补锂材料包括镁钇掺杂的钴酸锂,其中,所述镁钇掺杂的钴酸锂包括锂离子层和钴离子层,所述镁元素掺杂于所述锂离子层中,所述钇元素掺杂于所述钴离子层中。本申请的钴酸锂正极材料在高电压下结构稳定,可以实现在4.6V高电压的可逆充放电,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和高的能量密度。

    正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0492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737700.8

    申请日:2023-06-19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装置,其中,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层,正极极片的传输系数T满足:0.25≤T≤115.0,其中,I=I(003)/I(104),I(003)为正极活性材料层的正极活性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003)面衍射峰的峰强度,I(104)为(104)面衍射峰的峰强度;H为正极活性材料的颗粒强度,单位为MPa;τ为正极极片的迂曲度;S为正极活性材料的粒径分布系数,S=(Dv90‑Dv10)/Dv50,Dv90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粒度分布累计达到90%对应的粒径,Dv10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粒度分布累计达到10%对应的粒径,Dv50为正极活性材料基于体积基准的中值粒径,Dv90、Dv10和Dv50的单位均为μm。

    电极片层叠体、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公开(公告)号:CN219832697U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20633827.0

    申请日:2023-03-27

    Inventor: 闫东伟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电极片层叠体、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所述电极片层叠体(1)具有正极极片(11)、负极极片(12)以及布置于所述正极极片(11)与所述负极极片(12)之间起电绝缘作用的隔膜(13),所述正极极片(11)具有正极极片主体(111)和连接于所述正极极片主体(111)的正极极耳(112),所述负极极片(12)具有负极极片主体(121)和连接于所述负极极片主体(121)的负极极耳(122),所述正极极耳(112)和所述负极极耳(122)未涂覆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极耳(112)和所述负极极耳(122)位于所述电极片层叠体(1)的同一侧。电极片层叠体的占地空间小、结构紧凑,并且实用性强,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装配和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