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9200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508555.6
申请日:2023-05-08
Applicant: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 ,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垂直起降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叶旋翼式垂直起降固定翼飞行器动力布局结构。所述动力布局结构的主体为仅有一片桨叶的旋翼,旋翼转轴的一侧为用于装载及配重的载荷舱,另一侧为定距旋翼桨叶,旋翼桨叶可挥舞;旋翼桨叶上有用于驱动旋翼旋转或产生平飞推力的驱动螺旋桨。其中,单叶旋翼为垂直起降(旋翼模式)及巡航飞行(固定翼模式)时产生升力的主要部件。本发明所提出的单叶旋翼系统可用于垂直起降飞行器作为动力系统,该动力布局可以兼顾巡航平飞效率和垂直起降悬停效率,且可在稳态悬停状态下实现静平衡、动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13740375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1050984.0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树脂热膨胀系数和固化收缩率测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硅橡胶模具、活塞、加热板、热流计、热电偶、树脂试样、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和计算机;硅橡胶模具用于放置树脂试样,活塞用于对硅橡胶模具施加压力;加热板用于对树脂试样进行加热;热流计用于测量任一时刻通过树脂试样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热流;热电偶用于测量任一时刻树脂试样中心截面处的温度变化量;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树脂试样的厚度变化量;计算机根据热流、厚度变化量以及中心截面处的温度变化量计算树脂热膨胀系数和固化收缩率。本发明能够在一次实验后,通过对测量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处理,一次性得到树脂试样的固化度、热膨胀系数、固化收缩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478067A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10838887.4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A61C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组分固化液压牙齿取模系统,包括取模托盘本体、内储囊和外储囊,内储囊贴附布置在取模托盘本体内侧槽底部;内储囊和外储囊间能够通过储囊管相连通;内储囊内腔填充硫酸钙硫酸钾流体,外储囊内腔填充藻酸钠流体;通过挤压外储囊能够将藻酸钠流体通过储囊管挤入内储囊中;所述内储囊和外储囊采用柔性高分子材料,其中内储囊材料满足藻酸钠流体与硫酸钙硫酸钾流体混合膨胀后的体积要求,且藻酸钠流体与硫酸钙硫酸钾流体混合膨胀后,内储囊能够将取模托盘本体内侧槽充满并膨出。该牙齿取模系统操作简便,大大简化了取模工序,患者可以自行取模,避免了传统脱模过程中需要手或其他工具深入患者口腔扣压取模槽实现塑性的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08379654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423739.1
申请日:2018-05-0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A61L27/12 , A61L27/18 , A61L27/22 , A61L27/20 , A61L27/54 , A61L27/50 , A61L27/16 , B33Y10/00 , B33Y7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多梯度载药浓度人工骨支架的制备方法,通过将不同载药浓度的丝素微球粉末分别同生物胶混合后,将粘稠状液体分别加入到生物三维挤压成型机不同的储液腔中,以羟基磷灰石为主要原材料,通过预先导入的三维模型,层层打印出所需的多梯度载药浓度人工骨支架。本次发明提供的人工骨支架制备方法可以根据病患的自身需求,采用多梯度浓度药物的配置,使人工骨中的药物释放的更加平缓,增加药物有效浓度释放的时间,还可以将多梯度浓度的药物有选择的喷洒在人工骨的特定部位,实现药物在伤口处的靶向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26508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90138.4
申请日:2014-09-2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于门上的红外感应提示装置。该装置包括对射式光电传感器、人体热释红外传感器、比较放大电路、音乐芯片、喇叭、发光二极管和电源;本发明可通过3M双面胶固定于门上;对射式红外传感器检测钥匙是否插入锁孔,钥匙插入锁孔时阻隔对射式红外传感器红外光路,对射式红外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过比较放大电路输出以驱动音乐芯片并使喇叭发声;人体热释红外传感器检测附近是否有人,附近有人时,其人体热释红外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经过比较放大电路输出以驱动发光二极管发光;与市面上的众多带提示功能的智能门锁相比,本发明体积小、成本低廉、功耗低,可通过3M双面胶固定于门上从而保证可以广泛运用于大部分的门而不需要改变门的内部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876394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204274.2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非线性磁链观测的无传感器自抗扰控制方法,解决永磁同步电机控制效果不好的问题,包括:步骤一、测量永磁同步电机的感应电流,获取转子位置估计值#imgabs0#和转速估计值#imgabs1#;步骤二、利用转速估计值#imgabs2#和给定的转速指令值#imgabs3#,通过转速环自抗扰控制器得到q轴电流指令值#imgabs4#;步骤三、变换感应电流得到d轴电流#imgabs5#和q轴电流#imgabs6#,进而得到d轴电压指令值#imgabs7#和q轴电压指令值#imgabs8#;步骤四、将d轴电压指令值#imgabs9#和q轴电压指令值#imgabs10#转换为#imgabs11#轴电压指令值#imgabs12#和#imgabs13#轴电压指令值#imgabs14#,将其输入SVPWM调制器控制永磁同步电机。本发明以非线性磁链观测器作为位置观测器,使用转子位置估计值和转速估计值对转子位置以及转速估计计算,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传感器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8689038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1171443.7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3F7/16 , G03F7/38 , G03F7/40 , G03F7/30 , B81C1/00 , B82Y40/00 , G01B11/06 , G01N21/95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幅面高深微纳结构制造方法,包括:涂布光刻胶;前烘干燥;对光刻胶膜进行再水合化;胶厚检测,并进行光刻;表面缺陷检测;后烘干燥;显影处理;坚膜处理;尺寸形貌检测。本发明通过温度梯度形成的稳定扩散速率和真空负压的快速逸出环境,两者共同作用,使得厚层光刻胶的烘烤干燥工艺更加完善,保证整个光刻胶膜再吸水充足,降低了表面光刻胶膜随着显影时间的增长的暗腐蚀效应,从而有助于保证后续微纳结构的形貌。
-
公开(公告)号:CN116175999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414647.X
申请日:2022-11-1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凹角疏水微结构阵列的复型转移制备方法,属于微纳制造领域。该方法在加工得到凹角微结构阵列的硅模板基础上,浇注PDMS混合液,而后采用“软刀硬模”的刮平方式刮去表面多余的PDMS,同时将改性后的PET转移层与硅片模板相贴后高温固化,再进行微结构层脱模。制备基底层后,进行微结构层的转移。本发明基于“软刀硬模”完成柔性微结构的变形控制,在保证硅片表面多余PDMS层的移除效率、减小硅片模板微结构受损的前提下,微结构成功复型,极大减少了结构变形。同时基于异质材料改性完成柔性微结构的破裂控制,通过对PET转移层进行表面改性以控制转移层与PDMS结构层之间的粘附,微结构成功转移,实现了仿跳虫表皮柔性微结构的破裂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2305020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341326.2
申请日:2020-11-25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扩散系数测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片TEC、上加热板、下加热板、第一恒温控制器、第二恒温控制器、温控模块、第一热电偶、第二热电偶、数据采集系统以及计算机;通过恒温控制器使加热板保持一恒定温度,再由温控模块控制半导体制冷片一面产生固定频率的温度余弦波,一面温度保持不变,将试样放置在半导体制冷芯片的温度变化面上,通过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对每一时刻的温度变化数据进行检测、采集和分析,从而计算得到热扩散系数。本发明测量装置具有结构兼容性良好、功耗低、体积小等特点,且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计算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0101914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77399.8
申请日:2019-05-0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预血管化的双相人工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支架由复合间充质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凝胶相,及多孔结构的生物陶瓷相组成。凝胶相有利于血管内皮细胞发育成毛细血管结构,羟基磷灰石相支架为间充质干细胞提供锚定位点,利于成骨分化。使用3D打印制备羟基磷灰石相多孔支架,然后配置复合间充质干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纤维蛋白溶液,将支架浸没于纤维蛋白溶液并加入凝血酶固化,得到复合细胞双相活性支架,培养后得到带有血管网络活性支架。该支架植入后,内皮细胞形成毛细血管样结构能快速与宿主血管建立连接,还能刺激周围组织天然毛细血管快速生长进入支架内,保证支架内部细胞营养供应,且能持续提供干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实现骨缺损高效修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