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轨道交通移动智能运维检测装备

    公开(公告)号:CN113085924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25733.X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轨道交通移动智能运维检测装备,包括轨道本体,自移动运维检测轮结构,活动式轨道清理轮结构,多角度旋转式轨道破损检测器结构,运维检测警示防护板结构,可调杆,护板,光电转换板,控制柜,主机,无线控制模块,配电柜,充电器,蓄电池,支撑柱和轨道平整度振动检测轮结构,所述的轨道本体上部设置有自移动运维检测轮结构。本发明运维检测车架,主轮座,驱动电机,驱动轮,从轮座和移动轮的设置,有利于移动检测,便于操作,并可进行移动运维维护,方便操作,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旋转,即可配合移动轮在轨道本体在上部进行移动,并带动运维检测车架移动,即可进行运维检测操作。

    一种智能化高速列车安全监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226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32014.6

    申请日:2021-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化高速列车安全监控系统,包括列车车厢本体,车厢底垫,应急门板,应急内框,车厢主门板,主内框,车厢通道门,智控盒,主机,无线控制模块和列车安全监测头,所述的列车车厢本体内侧底部铺设有车厢底垫;所述的列车车厢本体内侧左部螺栓连接有应急门板,并且内部下侧设置有应急内框。本发明直线滑轨,限位开关,自由移动电机,移动螺杆,移动座和U型滑块的设置,有利于自由移动,便于进行监控操作,通过自由移动电机驱动移动螺杆旋转,使得移动螺杆带动移动座通过U型滑块在直线滑轨外壁移动,再通过限位开关进行限位,可使得列车安全监测头进行列车车厢本体内部的情况监控操作,以保证系统工作稳定性。

    一种弓网离线状态非接触式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44077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277611.0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弓网离线状态非接触式检测装置,包括车顶,受电弓,节能备用电源储存装置,可调显示装置,倾斜微调支架结构,检测箱,可见光红外成像模块,几何参数测量模块,地理信息定位模块,自清洁防护架结构,紫外检测模块,高清成像模块,光源控制模块,安装支架,定位插框和限位插销,所述的受电弓安装在车顶的中上部;所述的节能备用电源储存装置安装在车顶的后侧上部左右两侧。本发明透明护罩设置在检测箱的外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利用透明护罩对检测箱上的物件起到防护作用;海绵清洁垫胶接在弧形杆的内侧顶部,有利于在使用时弧形杆从透明护罩的外侧转动,进而方便利用海绵清洁垫对透明护罩的外侧进行轻擦。

    地铁轨道交通的清理维护一体化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507363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1066547.7

    申请日:2023-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维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地铁轨道交通的清理维护一体化设备,清扫部包括固定于移动小车前端的外壳体、转动安装于外壳体前部的清扫滚筒、转动安装于外壳体后部的螺旋叶片轴、传动件一、用于对轨道侧壁进行清理的柱形刷,外壳体前部底端固定有铲板,外壳体后壁对应于螺旋叶片轴中心处设有出料口,储存箱体固定于移动小车顶面后部,刮板输送机构前端固定于出料口处且其卸料端固定于储存箱体顶部,设于移动小车后端的检测架包括位于轨道上方的弧形导轨以及底部沿弧形导轨往复滑动的移动件,移动件底部的后壁分别固定有检测相机;改善了清理维护设备对地铁轨道线清理的效果且易于对铁轨进行全面扫描检测。

    一种便于维护的轨道交通移动智能运维检测装备

    公开(公告)号:CN113085924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425733.X

    申请日:2021-04-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轨道交通移动智能运维检测装备,包括轨道本体,自移动运维检测轮结构,活动式轨道清理轮结构,多角度旋转式轨道破损检测器结构,运维检测警示防护板结构,可调杆,护板,光电转换板,控制柜,主机,无线控制模块,配电柜,充电器,蓄电池,支撑柱和轨道平整度振动检测轮结构,所述的轨道本体上部设置有自移动运维检测轮结构。本发明运维检测车架,主轮座,驱动电机,驱动轮,从轮座和移动轮的设置,有利于移动检测,便于操作,并可进行移动运维维护,方便操作,通过驱动电机驱动驱动轮旋转,即可配合移动轮在轨道本体在上部进行移动,并带动运维检测车架移动,即可进行运维检测操作。

    不影响车辆通行的维修辅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6954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911081883.2

    申请日:2019-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不影响车辆通行的维修辅助方法。调整结构包含内外均可挤压的固定结构,内外均可挤压的固定结构包含中部结构,中部结构的壳体上布置有朝上的电机(11),电机(11)朝上包含动力轴,动力轴上固定有一个动力锥齿轮(10),动力锥齿轮(10)带动两侧的系统一起动作,两侧的系统分别包含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边侧结构;能够外部挤压和内部挤压所述的中部结构朝上的壳体上包含千斤顶凹槽(12),千斤顶能够放置在其中;千斤顶朝上能够托起轮对轴。

    一种弓网离线状态非接触式检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4407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110277611.0

    申请日:2021-0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弓网离线状态非接触式检测装置,包括车顶,受电弓,节能备用电源储存装置,可调显示装置,倾斜微调支架结构,检测箱,可见光红外成像模块,几何参数测量模块,地理信息定位模块,自清洁防护架结构,紫外检测模块,高清成像模块,光源控制模块,安装支架,定位插框和限位插销,所述的受电弓安装在车顶的中上部;所述的节能备用电源储存装置安装在车顶的后侧上部左右两侧。本发明透明护罩设置在检测箱的外侧,有利于在使用时方便利用透明护罩对检测箱上的物件起到防护作用;海绵清洁垫胶接在弧形杆的内侧顶部,有利于在使用时弧形杆从透明护罩的外侧转动,进而方便利用海绵清洁垫对透明护罩的外侧进行轻擦。

    不影响车辆通行的维修辅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846954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81883.2

    申请日:2019-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不影响车辆通行的维修辅助方法。调整结构包含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内外均可的挤压固定结构包含中部结构,中部结构的壳体上布置有朝上的电机(11),电机(11)朝上包含动力轴,动力轴上固定有一个动力锥齿轮(10),动力锥齿轮(10)带动两侧的系统一起动作,两侧的系统分别包含挤压锥齿轮、水平螺纹轴(9)、边侧结构;能够外部挤压和内部挤压所述的中部结构朝上的壳体上包含千斤顶凹槽(12),千斤顶能够放置在其中;千斤顶朝上能够托起轮对轴。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验电接地操作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313579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20513376.8

    申请日:2021-03-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系统验电接地操作装置,包括轨道交通系统线缆,防护罩,支撑板,活动管,支撑杆,可调螺栓,滚动式释电轮结构,导电线缆,放电指示散热灯结构,导出线缆,防护板,安装孔,防护布帘一,防护布帘二和滚动式接地释放轮结构,所述的防护罩螺钉连接在支撑板的上部;所述的支撑板螺栓连接在活动管的上端;所述的活动管纵向套接在支撑杆的上部外壁,并通过可调螺栓紧固连接设置。本实用新型主动滚轮,主动轮架,从动轮架,从动滚轮,连接座,插杆和挡帽的设置,有利于移动释电,保证操作安全性;接线盒,电路板,降压模块,电阻,指示灯和散热片的设置,有利于带电指示,避免触电发生危险。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作业车用自动夹具

    公开(公告)号:CN213970731U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021198839.8

    申请日:2020-06-24

    Inventor: 高雷 王岳 史晓春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轨道交通车辆检修作业车用自动夹具,包括车厢,所述车厢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两个支杆,两个支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顶部沿竖直方向上开设有两个活动孔,两个活动孔内均活动安装有活动杆,两个活动杆的一端均延伸至安装箱外且均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放置板,所述安装箱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转孔,两个第一转孔内均转动安装有圆杆,两个圆杆上均固定套接有位于第一转孔外的圆盘,两个圆盘的一侧上均固定安装有V型杆的一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对被检修的设备的进行夹持、方便检修。

Patent Agency Ranking